兩會|央行行長潘功勝: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擇期降準降息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發佈公告,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於2025年3月6日(星期四)下午3時,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就發展改革、財政預算、商務、金融證券等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現場有記者提問,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預期增長5%左右的目標如何實現?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回應指,5%是黨中央經過綜合研判提出的,看了一下去年的經濟發展情況和發展的態勢,去年應該說發展的歷程很不平凡的歷程,經過了前低後揚的令人滿意的成績單,特別是黨中央實施一攬子的經濟政策發揮了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3月6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說,2024年,中國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進一步提高,超過18%。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9%,比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快3.1個百分點。
鄭柵潔表示,今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黨中央、國務院經過綜合研判、科學論證、系統平衡,穩慎提出的。綜合分析,我們制度有優勢、市場有潛力、企業有活力,更重要的是,有直面風險挑戰的勇氣、有解決問題的底氣,今年實現5%左右的目標有基礎、有支撐、有保障,我們對此充滿信心,他也引用一句話稱「關關難過關關過,前路漫漫亦燦燦。」
財政赤字規模達5.66萬億元 藍佛安:今年財政政策更積極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3月6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今年財政政策更加積極,可以理解為持續用力、更加給力。其中,在赤字安排上更加給力。今年赤字率按4%左右安排,赤字規模達到5.66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赤字水準和赤字規模均為近年最高,逆週期調節力度進一步加大。
商務部:對外開放,對內放開,滿足各種層次消費需求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指出,2025年,要把擴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統籌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推出更多務實管用舉措。其中,以舊換新「加力擴圍、惠民升級」,擴大「換新」補貼的品類範圍。
王文濤稱將商務部秉持對外開放,對內放開的原則。對外開放,包括提供便利政策,外國人來華簽證和住宿等,培育面向國際的教育醫療市場;對內放開方面,開展養老托幼等服務,提振服務消費惠民行動。
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將擇期降準降息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指出,今年將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准降息。目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平均為6.6%,還有下行空間,還可研究降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進一步擴大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規模,拓寬政策支援的覆蓋面。
中證監主席:加快健全專門針對科技企業的支持機制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指出,去年市場分紅金額創歷史紀錄。他也提到,證監會將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聚焦科技創新活躍、體現新質生產力方向的領域,用好「綠色通道」、未盈利企業上市等制度,穩妥實施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更精准支持優質科技企業發行上市。
另外,吳清表示,2024年全市場分紅達到2.4萬億元。
地方債務問題 藍佛安:指導地方發行置換債券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3月6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化債壓力大大減輕,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效緩釋。截至今年3月5日,地方共發行置換債券2.96萬億元。去年發行的2萬億元置換債券,利率水準下降平均超過2.5個百分點,部分地區下降更為明顯,預計這部分置換債券5年利息減少2000億元以上,極大減輕地方資金壓力和利息支出。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質生產力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稱,越來越多工業產品裝上中國芯,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產新藥也層出不窮,從這裡看過去在科幻片的場景在現實生活中出現,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某些勢力要打壓我們,會加快我們的步伐。
兩會・人大開幕|李強:2025年GDP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
商務部長:2025年將根據需要及時出台穩外貿政策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指出,2025年,將從「政策加力、拓展增量、幫扶企業」三方面下功夫,全力以赴穩外貿。政策加力方面,把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和推動貿易高品質發展結合起來,抓緊研究儲備新的支援政策,將根據需要及時出台。
王文濤說,美方的貿易投資限制措施是典型的單邊主義、霸淩主義,損人不利己。「脅迫要挾對中國行不通,也嚇不倒中國。」
王文濤強調,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對彼此都是機遇而非威脅。中美合作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
央行行長:將優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
潘功勝指出,將優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進一步擴大再貸款規模,從目前的5000億元擴大到8000億元至10000億元,更好滿足企業融資需求。降低再貸款利率,強化對銀行的政策激勵。擴大再貸款支持範圍,大幅提高政策的覆蓋面。保持財政貼息力度,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優化再貸款政策流程,提高政策實施的效率和便利度。
潘功勝指出,金融支持融資平台化債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中國人民銀行與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採取多項有力措施,弱化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風險。經多方努力,融資平台債務風險已大幅收斂。到2024年末,與2023年初相比,約有40%的融資平台通過市場化轉型等方式退出了融資平台的序列;融資平台經營性金融債務規模約14.8萬億元,較2023年初下降2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