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暫停大部分關稅 內地學者:為世界帶來「確定性動力」
中美兩國5月12日共同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宣布將於5月14日前採取措施,暫停及取消部分加徵關稅,並建立經貿磋商機制,持續就雙邊經貿關係進行對話。此舉立即提振全球市場信心,歐洲與亞洲股市全面上揚。
據《新華社》報道,今次會談於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貿易代表格里爾領銜,雙方圍繞今年1月17日中美元首通話所達成的重要共識進行深入坦誠的溝通,並取得多項實質進展。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接受內媒《澎湃新聞》訪問時表示,「美方意識到中方不會輕易妥協,且貿易戰雙輸局面使其自身受損更嚴重,促使美方認知到單邊施壓手段的局限性」。
吳心伯指出,美方對中方加徵關稅未能達預期效果,反而自身面臨貨架空置、稀土原料短缺等風險。關稅戰造成的非對稱性影響已經顯現,反映出美方壓力及調整策略的必要性,這也是中美雙方能在較短時間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原因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也對《澎湃新聞》表示,中美雙方暫停或取消對彼此的關稅,反映出「中美關係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的本質特徵」,此舉「符合兩國國家和人民利益,符合國際社會各方的期待」。
根據聯合聲明,美國將修改今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令,暫停實施其中24%的加徵關稅,並保留10%的關稅。同時,美國亦取消2025年4月8日第14259號與24月9日第14266號行政令中的加徵項目。
而在中國方面,則將對應修改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4號,暫停24%關稅、保留10%,並取消第5號與第6號公告中的關稅措施。中方還將暫停自4月2日起對美國實施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5月12日表示,本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計91%的加徵關稅,中方相應取消了91%的反制關稅;美方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中方也相應暫停24%的反制關稅。這代表美國總體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45%降至30%,中國則從125%降至10%,總體降幅高達115%。
吳心伯指出,中美雙向減讓「將推動中美經貿關係逐漸回歸較為正常的發展軌道」,儘管調整後,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對中方加徵的關稅仍有30%,而中方為10%。但與此前相比,「已有效緩解高關稅對雙邊貿易的扭曲效應」。
他補充表示,雖然現階段關稅工具尚未完全退出美方政策工具箱,但關稅牌的有效性已被框定,短時間內極端加稅手法或不再出現。
不過,此次會談並未涉及取消美國於今年2月及3月以芬太尼為由對中國實施的20%關稅。對此,吳心伯認為,關於芬太尼的問題,雙方有望透過相應對話機制來解決。在拜登政府時期,雙方曾成立禁毒工作小組,成效顯著。未來中美有望重啟合作,為協商取消關稅創造政策空間。
此外,針對中美同意建立經貿磋商機制,雙方將在中美兩國或第三國持續進行協調,必要時展開工作層級磋商。刁大明指出,中美雙方在平等對話協商的基礎上推進相關問題的解決,為未來繼續化解分歧、深入合作創造了條件,「協商機制有助於避免中美經貿關係的漂流」。
吳心伯亦認為,這一機制「體現出中國始終倡導的對話協商原則」,未來雙方應「秉持合作與相互尊重的精神,化解經貿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