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內地民眾表現消極接種率不足10% 官媒:不是選擇題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截至周三(7日),內地31個省份報告接種新冠疫苗14907.1萬劑次,接種比例接近10%。隨著新冠疫苗的展開接種,有不少民眾對此仍保持觀望態度,甚至出現了消極心理。
對此,官媒《新華每日電訊》發表評論文章稱,近期雲南瑞麗再次出現本地個案為人們敲響警鐘,要想徹底戰勝病毒,疫苗接種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還未接種疫苗的人群要理性看待、盡快「應接盡接」。

重慶啟用大型新冠疫苗臨時集中接種點。(新華社)

文章指,近期網絡上出現了許多「雜音」,例如當有領導幹部帶頭接種,有人就會說「你看,他們先用」;動員公眾積極接種,有人就會說「你看,拿我們當小白鼠」;免費接種,有人就會說「免費的東西誰知道好壞」;如果收費,有人就會說「憑甚麼收費,這時候還想著賺錢」;讓有緊急需求的人先接種,有人就會說「憑甚麼讓他們先打」;如果大家一起接種,有人就會說「讓別人先打,我要延後看看,而且別人都打了,我就不用打了」。文章稱,這些都是對新冠疫苗接種的消極心態。

文章稱,張文宏醫生亦曾經指出「疫苗接種猶豫的情況普遍存在」,與上述「雜音」推波助瀾有一定關係。文章表明,為盡快構建免疫屏障,讓經濟社會生活、國際交往交流回歸正軌,盡快實現最廣泛的接種疫苗至關重要,「履行公民義務,當下一個重要體現就是理性認識接種、積極參加接種」。

文章又指,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曾提到,新冠疫苗接種率要達到70%至80%才能產生群體免疫。然而,中國的接種比例不足10%,相比較,美國的新冠疫苗接種率已超過30%,英國40歲以上人群亦已基本完成接種,英美兩地群體免疫指日可待。

清華大學開展外籍人士新冠疫苗接種。(新華社)

文章引述張文宏的分析,指出部分民眾對接種疫苗持猶豫態度,主要原因是中國疫情控制得比較好,認為風險不在身邊,「在對人類健康仍然是全新挑戰的新冠病毒面前,這種想法很危險」。文章表示,正如一些權威專家近期反覆強調,隨著世界範圍內的疫情得到顯著控制,各國之間的交流交往會逐步恢復,屆時如果中國尚未建立起免疫屏障,將會面臨更大的威脅。

對於近期雲南瑞麗再次出現本土病例,文章亦表明是敲響警鐘,「要想徹底戰勝病毒,疫苗接種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在繃緊『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之弦的同時,符合條件、還未接種疫苗的人群要盡快做到『應接盡接』」。文章表明,「嚴防死守」不是常態,各方面都盡快恢復到疫前狀態,才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最優選擇,而廣泛的疫苗接種,是社會生活正常化的前提,「科學防疫,我們應該堅定地相信專業,每個人都應擔起責任,為構建免疫屏障貢獻『一臂之力』」。

湖南科技大學的「方艙接種點」。(新華社)

文章最後有重申,政府在推進疫苗接種工作時,要注意工作方式和方法,避免簡單粗暴。同時各類媒體亦要積極履行公共責任,有針對性地做好科普和動員工作,讓科學、理性的聲音壓過雜音噪音,真正打消部分民眾的顧慮和猶豫,讓「應接盡接」成為現實。

(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