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專題】防衛省「大混帳」陰乾日本自衛隊 冷戰裝備仍在用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香港的立法會財委會有如橡皮圖章,港人早已麻木,第三條跑道甚至不經財委會已可獲預算。即使天下烏鴉一樣黑,大概也不會想到,一切看來先進文明的日本,掌管國防事務的防衛省帳目混亂(混帳)程度,竟不遜於香港。
日本被譽為擁有世界最先進兵器的國家之一,加上美國援助,應可彌補自衛隊人員不足。即使如此,日本亦非沒有硬件不足的問題,尤其讓人意外的是,政府在採購裝備往往無好好計劃,國防預算運用效率甚低。受政府的「混帳」拖累,自衛隊的真實面貌,遠不及表面風光。

日本自衛隊被形容是擁有世界級高水準,裝備優量的精兵,但實際卻與表面並不太一樣。(視覺中國)

日本在2017年國防預算為5.1萬億日圓(約3470億港元),創歷來新高。不過國防預算因只佔日本國民生產總額約1%,相比中國與美國來說絕對不算高。國防預算中購買裝備約佔35%左右,當中包括建造艦船、購買戰機和更新槍械等費用。

  防衛省把預算花在哪裏​?

今天日本戰鬥主力,除了戰機外絕大部分都是日本自行開發建造。川崎重工、三菱、IHI、東芝等都是日本主要的軍需企業。如IHI海洋聯合就承建了多艘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同時參與開發戰機用的新型引擎等。

問題是,防衛省把預算花在哪裏、買甚麼、買多少,卻不怎透明。

以美國為例,若要添置一批新裝備,首先要有一個充足的理由(目的):需要的戰力(如:是否需添置最新但最昂貴的裝備)、要添置多少(達成目的需要數量)、何時建造完成和所需預算(包含開發費用),國防部需把這些資料準備妥當,遞交國會討論。

但在日本,國會基本對防衛省在做什麼其實並不太清楚。

  新主力坦克預算露玄機​

以陸上自衛隊為例,自衛隊最先進的主力坦克,是由三菱重工建造的「10式戰車」。據2013年度防衛省公開的生命週期成本(LCC)報告書,10式戰車由開發到量產費用大約是871億日圓(約60億港元),然而這並不包含主砲和懸掛系統裝置,因此總費用應大約1000億日圓(約70億港元)才對。

可是在2002年開發至2012年完成量產正式服役為止,這份LCC報告書尚未完成,事實上直到今時今日這份報告書仍只是一份預算表,並非正式計劃書。意味着當年國會在審議建造新一代主力坦克時,完全不知道最終實際需花多少預算。

日本的最先進的主力坦克10式戰車。據2013年度防衛省公開的生命週期成本報告書,10式戰車由開發到量產費用大約是871億日圓,然而這並不包含主砲和懸掛系統裝置,因此總費用應大約1000億日圓才對,意味當年國會審議建造時,完全不知道最終實際需花多少預算。(視覺中國)

  直升機預算1.6億變3.4億

再舉一個例子,空中自衛隊在2010年計劃購買新型的救援直升機,當時成功競標的是三菱重工和美國西科斯基公司(Sikorsky)生產的UH-60J,黑鷹直升機改良版。防衛省公布的每架預算是23.8億日圓(約1.6億港元)左右,但實際完成後最終卻增至每架50億日圓(約3.4億港元),升幅逾1倍。

原因是當初防衛省公布的預算,是未經改裝的原版UH-60,三菱重工把軍用直升機改裝成全天候救援直升機後所增添的改裝費用,並無詳細考慮在內。結果經改裝後預算大增,超出預期。

  防衛省帳目無王管

類似的事件可謂層出不窮,日本軍事評論員清谷信一指出,造成如此問題,皆因政府沒特別監察防衛省的帳目。日本社會普遍對國防需求不太關心,加上1%的國防預算太少,以致國會甚少過問防衛省的帳目。議員針對國防預算不會得到更多選票,自然也少理相關議題。

然而任由防衛省這樣運作下去,必然會影響國防能力,每當裝備預算超出預期,意味建造新裝備的速度必然因預算不足減慢。

日本自衛隊表面先進,內裏卻充滿問題。《東洋經濟》引述多位現任和前任陸上自衛隊成員表示,大家都對裝備感到不滿:如正在使用的是冷戰時期的舊式槍械、砲彈裝備不互通但混成一起使用的戰車、經常出問題的無線電對講機等,並一致同意新裝備配備非常緩慢。凡此種種,都與國防預算有限、同時運用效率過低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