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訪華三大要務:「打卡」修補關係 降溫貿易戰 面對面摸底

撰文:許懿安
出版:更新:

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6月18日抵達北京展開2天訪華行程,18日下午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會談。從過去近一年發生的事情看來,布林肯此行至少有三大要務須優先處理。

布林肯18日下午與秦剛的會談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之後兩人舉行工作晚宴。

路透社18日稱,預料他會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以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鳳凰網18日稱,布林肯與王毅會在19日會面。

下列布林肯此行三大要務:

唯一「成果」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17日稱布林肯就任國務卿時,中美關係已跌至冰點,他就任後,美國延續前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作川普)強硬的對華政策,與中國繼續競爭。這導致拜登政府上場後與中國的關係有一個不順利的開端。

除了2022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拜登政府與國會推動的一系列針對中國法案、制裁,2023年2月的「氣球事件」、美國指控中國考慮向俄羅斯輸送武器、中國防長拒在香格里拉對話會與美國防長會晤,之後又有美國指控中國解放軍軍機逼近美軍偵察機,還有美媒指控中國與古巴協議,在後者境內設立竊聽設施等等。這些事情都在反映,橫陳兩國之間的問題近一年來「有多無少」。

正因如此,不論中美都在淡化此行可以取得外交成果。BBC稱以外交術語來說,這次訪問唯一「成果」(deliverable)就是這次會晤確已舉行了。

▼布林肯與中國外長秦剛6月18日下午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談。

貿易問題

中美關係緊張,部份原因是美國不願取消特朗普時期實施巨額進口關稅。在某些領域,拜登政府施壓力道更大,如就美國晶片出口中國設限,為的是維持美國的優勢。作為回應,中國也對美國晶片大廠美光頒禁。

兩國如果注定在科技領域激烈競爭,那麼在非法藥物貿易方面,或有較多合作空間。

美國指控鴉片類藥物芬太尼(fentanyl)主要來自中國,且愈多美國公民濫用這種強效止痛藥。美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評論布林肯行程時稱,芬太尼很重要,他會直接提及,倘在此行無法有確切的突破,未來還會就它取得進展。由此可見,布林肯定將要求北京幫助遏制芬太尼的國際販運。

美財政部以參與跨國銷售芬太尼生產設備為由制裁13個中國實體與個人,中國駐美國使館發言人5月30日發聲明譴責,稱中方一貫厲行禁毒,協助美方應對解決芬太尼問題。

發言人稱美國國內毒品氾濫根源在美國自身。美國人口僅佔全球人口的5%,卻消費全球80%的鴉片類物質,且迄今沒有永久整類列管芬太尼。中方批評美方不從減少國內毒品需求、加強處方藥管控、強化毒品危害宣傳教育入手。

▼更多布林肯乘飛機抵達北京時的現場圖片,請點擊放大觀看:

+2

多個議題「摸底」

二月「氣球事件」發生後,《華爾街日報》2月22日稱美國政府正考慮公開中國衡量是否對俄供應武器的消息。這也是兩國數月間關係進一步趨僵原因之一。有西方聲音甚至說,這令人擔憂烏俄戰爭恐演變成美中代理人戰爭。

有關「中國軍援俄羅斯」的說法在3月16日的美國《政治報》(Politico)曾報道過,惟華府官員已放棄這種指控。美國防部發言人賴德(Patrick Ryder)回應稱,美方稱未有情報顯示中國向俄羅斯提供用於對烏克蘭戰爭的致命武器。

這風波雖已告一段落,但在折射出華府在包括俄烏戰爭的議題在內,都有想了解中國立場與看法的迫切需求。

康達與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14日向媒體介紹布林肯行程時稱,美方期待在他訪華期間,中美會就台灣、烏克蘭問題坦誠交流,又預期中方會提出有關美國科技政策的議題,美方則會特別向北京講述芬太尼問題。

布林肯訪華可為中美關係帶來改善嗎?

中美兩國關係跌至冰點,外界對布林肯訪華不抱期待,這不會是一次破冰之旅,但最少可為兩國恢復定期會面,以保持對話渠道暢通的機會。

布林肯訪華的目的什麼?

有分析認為美方希望達到的目標是「避免衝突」,「管控競爭」及「探索合作」。助理國務卿康達曾表示,布林肯此行不是在美中相處的方式上求得突破或轉變,「而是帶著現實、自信的態度和真誠的希望,盡可能以最負責的方式管理美中之間的競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