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專題】斷交冇波睇?卡塔爾世界盃淪外勞地獄 球員變工人

撰文:甄梓鈴
出版:更新:

「喂!冇波睇嘅?」在中東多國與卡塔爾斷交前夕,沙特阿拉伯、埃及率先禁播了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半島電視台旗下的beIN Sport也遭受牽連,該體育頻道擁有英超和歐冠盃在中東和北非的獨家轉播權。如今球迷打開電視,畫面一片漆黑,怨氣不斷。
聯賽事小,世界盃事大。自斷交風波爆發以來,坊間屢傳卡塔爾千辛萬苦爭取而來的2022年世界盃主辦權恐生變數。世界盃會否受影響言之尚早,但相關的醜聞不斷,人權組織指正在卡塔爾參與興建世界盃場館的外籍勞工受到嚴重剝削,儼如現代奴隸。有美籍導演深入虎穴拍攝紀錄片,用鏡頭揭破真相,《香港01》記者訪問了紀錄片團隊及當地大學教授,了解這個富裕國家背後的另一面。

位於多哈的哈利法國際體育場上月修建完成,場館的最大特色是設冷氣系統,防止球員在高溫下比賽中暑。(路透社)

踏入夏季,卡塔爾氣溫可高達攝氏50度以上,一出街已經汗流浹背,雪糕拿上手便溶掉。這個地處阿拉伯半島的國家屬熱帶沙漠性氣候,出名天氣熱,當地人在夏天熱得不願離開有冷氣的室內。即使秋冬到來,根據天氣網站數據,卡塔爾11月及12月平均氣溫是攝氏20度以上,非常溫暖。

隨着卡塔爾在2010年成功申辦世界盃,政府宣布重金打造交通網絡及冷氣場館,以防球員在高溫之下比賽中暑,觀眾席亦有遮陰設備,務求把場內溫度維持在攝氏24至28度之間。然而,這些精心設計背後,都是外勞以健康與血汗換來的代價。

卡塔爾目前約有210萬外勞,佔該國整體勞動人口的九成,比例冠絕全球,他們主要來自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及非洲等。2016年3月國際特赦組織一份報告指出,修建世界盃場館的外勞遭受虐待,包括強迫勞動,他們住在環境惡劣的宿舍,更被僱主扣起工資及沒收護照以防逃走。

外勞所住的工人宿舍,大多位於多哈近郊,距離平日開工的建築地盤甚遠。(Getty Images)

  美籍導演拍紀錄片 揭開奴役真相

外勞要在酷熱天氣下開工,長時間捱飢抵渴,外界估計自2010年以來,在卡塔爾因工死亡的外勞超過千人。當地政府常隱瞞有人死傷,還企圖封鎖消息,美籍導演索貝爾(Adam Sobel)和製作人哈達(Ramzy Haddad)、加斯韋特(Rosie Garthwaite)不甘外勞聲音被忽視,決心花三年時間製作紀錄片《The Workers Cup》,把真相搬到大銀幕。

事實上,要報道外勞在卡塔爾的實況並不容易,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早在2016年,當地政府強制關閉一些獨立媒體的經營權,還拘捕了有份報道外勞新聞的記者,進行嚴厲拷問。

紀錄片製作人哈達告訴《香港01》,他們之所以能順利拍攝,只因看準了一個機會:「一場工人足球賽」。負責統籌世界盃籌辦工作的卡塔爾最高委員會(Qatar Supreme Committee for Delivery and Legacy)自2013年起,每年贊助國內24家公司舉辦工人足球賽,外勞可以各自組隊參賽,每支球隊由不同膚色的工人組成。表面上,主辦方希望透過賽事提升工人士氣,實質是宣傳公司品牌,吸引外地人遠赴卡塔爾當外勞。

紀錄片團隊於是假借拍攝足球賽來接觸外勞,到地盤和工人宿舍參觀,結果獲批申請。哈達說:「當局以為我們拍片幫活動宣傳,其實我們一心揭發外勞的辛酸事。」

外勞要在酷熱天氣下開工,長時間捱飢抵渴,非常辛苦。(Getty Images)
外勞到卡塔爾打工,住在環境惡劣的工人宿舍,最慘是未獲僱主同意,他們不得轉工或離開卡塔爾,否則屬違法。(受訪者提供)

  以為去踢波 慘遭「賣豬仔」當奴隸

紀錄片中的外勞,有些人為賺錢養家而來,有些卻慘遭「賣豬仔」,來自西非加納的Kenneth是受害者之一。年僅21歲的Kenneth在加納原本是一名專業足球員,中介騙他簽約及付手續費,聲稱帶他到卡塔爾加入球會發展,抵步後卻被迫當上外勞,每天天未光便起床開工,到地盤修建世界盃場館,放工便回去宿舍休息,沒有生活可言,所謂的「足球夢」未曾實現。

「你的人生就只有工作,你會聯想到自己是一件工具和機器。」另一名肯亞勞工Paul抱怨說。Paul當初為了養家,千里迢迢來到卡塔爾打工,沒想到外勞像牛一樣,一星期做足7天,每天勞動超過12小時,曾聽聞有工人連踩148天工作,期間不准放假休息。最嚴苛是如未獲僱主同意,他們不得轉工或離開卡塔爾,否則屬違法,需要罰錢。

紀錄片團隊花了三年時間拍攝外勞在卡塔爾的日常生活。(受訪者提供)
你的人生就只有工作,你會聯想到自己是一件工具和機器。
肯亞外勞Paul

  無自由失自由 猶如沒靈魂的機器

外勞有家歸不得,歸咎根本原因,在於該國實行「kafala 外勞擔保制度」,不論是聘任、勞工權利、護照簽證及法律申訴方面,僱主有絕對的控制權,這樣對外勞帶來沉重心理壓力。導演索貝爾憶述稱:「我們在醫療中心見到一名外勞,某夜他在宿舍睡覺時遭另一名外勞揮刀斬斷腳,他指對方為人善良,平日大家相處融洽,(施襲者)只是太想回家,一時之間控制不住情緒,才做出這種行為。」

索貝爾參觀工人宿舍時,目睹居住環境惡劣,10多人擠在同一間宿舍,宿舍大多位於多哈近郊,距離平日開工的建築地盤甚遠,附近不見商場或其他娛樂設施,「外勞唯一可以見到大城市,就是乘公司車往返地盤和宿舍之時。」

(左起)紀錄片導演索貝爾、製作人加斯韋特及哈達。(美聯社)

  新勞工法例能改善外勞權益?

國際足協、人權組織及工會曾促請卡塔爾政府改善外勞待遇。面對輿論壓力,當局去年12月宣布廢除「kafala 外勞擔保制度」,並由新勞工法例取替,勞工事務和行政建設部長伊薩(Issa bin Saad al-jafali al-Nuaimi)宣稱新法例有助保障外勞的基本權益,令轉換工作更具彈性。此外,卡塔爾大學研發了一款太陽能工程帽,工程帽頂部設有風扇,最高可降溫攝氏10度,預計今年夏天開始使用,助工人免受高温煎熬。

卡塔爾喬治城大學國際關係教授農內曼(Gerd Nonneman)對《香港01》表示,外勞的待遇惡劣是當下迫切的社會問題:「雖然政府近來對勞工法例進行改革,例如規定僱主須全額直接給付外勞工資,還設立上訴機制給被拒離境的勞工,令情況稍微改善,但整體來說,當局在處理勞工權益方面,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自斷交後,沙特交通封鎖卡塔爾,導致陸路食物來源中斷,國內一度出現糧食恐慌。(路透社)

  斷交風波非一日之寒

沙特、埃及、阿聯酋與巴林於6月5日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突然宣布與卡塔爾斷交,旨在懲罰卡塔爾資助恐怖主義活動,其後利比亞、也門、馬爾代夫、毛里裘斯等國也馬上跟隨。事隔數周,負責斡旋的科威特於6月22日向卡塔爾列出沙特等國的13條「不平等通牒」,要求卡塔爾關閉半島電視台、限制與伊朗的往來、停止與土耳其的軍事合作等,限時10天。

斷交風波並非一日之寒,2014年沙特、阿聯酋和巴林不滿卡塔爾支持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政府,曾聯手從卡塔爾撤回大使。這次斷交導致國際情勢更為嚴峻,多國不單實施禁飛,停止進出卡塔爾的航班,並對卡塔爾航空公司關閉其領空,其中沙特還關閉了陸路邊境。農內曼教授直言,卡塔爾正在為世界盃大興土木,許多建築材料如混凝土和鋼鐵都是經沙特運入,禁運將造成惡性影響,或延誤工程進度。

中東多國實施禁飛,停止進出卡塔爾的航班,並對卡塔爾航空公司關閉其領空。(美聯社)

  食物價格上漲 外勞首當其衝受影響

卡塔爾地理位置特殊,三面環海,被波斯灣環抱,陸路僅與沙特相鄰。斷交後交通封鎖導致卡塔爾陸路食物來源中斷,令國內一度出現糧食恐慌,首都多哈多間超級市場的貨品被搶購一空。

菲律賓和尼泊爾政府亦因擔心卡塔爾會出現糧食危機,宣布暫停向該國輸出勞工。由於陸路被封,貨品須改由海路及飛機,或由土耳其、伊朗等其他地區進口,食物價格因此大幅上升,引發通脹,外勞首當其衝受影響。一名印度外勞對《法新社》坦言:「超市售賣的米、蕃茄和洋蔥價格都上升了,我現在要付雙倍價錢才買到,唯有食少幾餐。」為了慳錢,許多外勞像他一樣,開始克制食量,限自己每天只吃一餐。

卡塔爾地理位置特殊,三面環海,被波斯灣環抱,陸路僅與沙特相鄰。斷交後交通封鎖導致卡塔爾陸路食物來源中斷,令國內一度出現糧食恐慌,首都多哈多間超級市場的貨品被搶購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