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米大嶼山遠足徑耗資1700萬 行山團體發起聯署反對環保木梯級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土木工程拓展署在欣澳大山利用環境木修建大嶼山環嶼遠足徑(環嶼徑)的梯級,引起山友關注。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認為當局修建遠足徑的方式並不切合行山人士所需,影響遠足體驗,並指出環保木為塑膠和木碎的複合物,會為野外帶來塑膠污染,所以發起《反對「塑膠化」環嶼徑聯署信》,提議當局以後改用手作步道的方式,以天然木材及石頭興建山徑。
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創辦人、越野跑手曾小強表示,若果將行山徑變成千遍一律的樓梯,會影響外國旅客來港行山跑山的意欲,難以如《施政報告》所講靠越野跑去軟銷香港。土拓署回覆稱,他們已改善約1.2公里環嶼徑,耗資約1,700萬元,平均每一米行山徑花超過1.4萬元;工程完成後,相關行山徑交由民政事務處作日常維修管理。

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的兩位成員曾小強(右)及羅榮輝上周帶記者到欣澳大山的遠足徑實地視察。(顏銘輝攝)

發展局撰千字文回應行山人士 稱梯級比手作步道更防止水土流失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旅發局會推動以城市漫步等為主題的沉浸式深度遊,亦會針對年青客群喜好,透過例如推廣遠足、單車、直立板、越野跑以至野外觀星等嶄新內容軟銷香港。不過,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認為,環大嶼遠足徑的修建方式並不吸引行山人士,有損遠足體驗。

行山|有團體擔憂環大嶼郊遊徑變標準化樓級 提倡以手作步道修築

曾小強說:「如果你起到千遍一律嘅樓梯,我諗人哋貼錢都未必嚟玩。香港嘅行山徑係好有獨特性。」他認為香港海岸線長而優美,夜景聞名,有力舉辦國際性的越野跑比賽,但「你條山路係咪有好多人工化嘅嘢?嗰啲係唔會吸引到人嚟。跑開山嘅人都鍾意跑天然嘅路徑」。

由昂船凹上大山的行山徑,經改善後變成梯級,並加設扶手。(顏銘輝攝)

這條行山徑位於大嶼山東北的欣澳,由昂船凹上大山,長數百米,屬於土木工程拓展署規劃的環大嶼遠足徑。記者上周跟隨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實地視察,發現梯級工程大致完成,每級由環保木砌成木框,框內再回填泥土。

梯級以環保木為外框,再回填現場的泥土。梯級剛建成不久,暫未見水土流失。(顏銘輝攝)

土拓署改善兩段行山徑 1.2公里耗資1,700萬

曾小強在千禧年代開始跑山,獲獎無數,多次到外國參加越野跑賽。他認為遊客區人多,可以使用這類標準化的樓級,但欣澳的大山則是野外,不需要將行山徑變成像公園內的行人路。他說:「佢(土拓署)唔會理啲嘢合唔合乎行山人士需求,佢哋要啲工程係有晒標準同數字,但你做出嚟啲嘢太標準化,我哋係唔會享受千遍一律嘅樓梯。」

土木工程拓展署在2020年年中開展了「改善大嶼山郊遊徑連貫性研究」,同年底公布計劃,提出構建全長約100公里的環嶼遠足徑。目前,土拓署改善了環嶼徑中兩段較陡峭及土壤比較鬆散的山徑,第一段是大澳虎山段,其改善工程已於2022年10月完成。另一段是位於大嶼山東北面的山徑,即昂船凹上大山的路段。土拓署透露,兩段山徑總長度約1.2公里,建造費用約為1,700萬元。

羅榮輝認為土拓署只求方便快捷,忽略了行山人士的意見。(顏銘輝攝)

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提倡使用手作步道的方式修築山徑,包括利用山徑現場的石塊砌路,但土拓署的研究認為這種方法施工期較長,因為礙於天然材料相對沉重及形狀不一,前期處理需時。研究建議,以試行形式在上述兩段位於郊野公園範圍以外的山徑採用預製梯級組件維護較陡峭遠足徑,並以環保塑木為外框,再回填現場的土壤。

曾小強並不同意研究內容,他在山徑現場指出,附近有很多大石,皆適宜舖設山徑,不需要外來的環保木。環保木由回收所得的塑料和木料加工後製成,塑膠及木碎的比例各佔50%;土拓署的研究認為環保木耐用,壽命有約10年,而且可回收再造。

在山徑入口仍擺放大量環保木。(顏銘輝攝)

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山友不喜歡這種梯級

山徑工程的環保木由恆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其創辦人接受本地傳媒查詢表示,最近將廠房搬回大灣區;對於日後會否回收環保木,則要視乎成本。記者以電郵詢問土拓署,今次工程合約有否規定廠商日後必須回收破損的環保木,對方並沒有正面回應。

另一位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成員羅榮輝表示,修築山徑並非愈快愈好,而且抗拒標準化的設計,他說:「佢(土拓署)覺得快同方便最緊要,但快唔係代表一切,佢開路嘅規模好大,對環境具破壞性。呢種咁標準化整樓級嘅方法,冇考慮到一般行山同跑山人士嘅需要。以我哋理解,呢兩類人士都好唔鍾意呢類梯級。」羅榮輝為資深行山人士,創辦行山網站「綠洲」約20年,長時間擔任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委員,至去年卸任。

每條扶手柱下有混凝土地基。(顏銘輝攝)

從現場視察,幾乎有梯級的位置都會加設扶手繩,部分扶手柱尚未完工,正灌混凝土作地基。曾小強發現,扶手繩與梯級之間相隔約兩個腳位,空間可以站到一個人,若果山友在梯級上行走,其實很難用到扶手。土拓署的回覆稱,基於安全考慮,在上述位於陡峭或懸崖邊的遠足徑進行改善工程時,一併在遠足徑旁加建了扶手。

曾小強發現梯級及扶手之間的空間幾大,在梯級上的人,其實很難一邊扶住借力一邊行山。(顏銘輝攝)

羅榮輝卻認為在這段路廣建扶手是畫蛇添足,不同意「有欄杆等同安全」的思維。他說:「欄杆唔係直接等於安全。講緊行山安全,心態同態度先係最重要,唔係有設施就一定安全。你個人本身能力係點樣、準備、裝備、有冇做功課,點樣揀一條適合自己嘅路線,係緊要過你整梯級同欄杆。」

在香港,不少行山徑利用木板、水泥板為框,再回填泥土去形成梯級,但時間一久,經過夏天雨季沖刷,框內的泥土會逐步被水流沖走,餘下一個空框,令山路變得難行,容易絆到行山人士。山友亦憂慮,這段大山的行山徑日後會面對類似的問題。

再行上一點,行入郊野公園範圍後,變回天然小徑。(顏銘輝攝)

土拓署表示,改善工程亦在梯級組件底座加裝疏水布以防止回填的土壤流失,並在山徑坡頂設置截水溝,以緩減山徑受水流侵蝕的影響;工程後,山徑會交由民政事務處作日常維修管理,土拓署會繼續協助觀察其狀況,包括在極端天氣如颱風或特大暴雨下的影響。當局表示,在2023年經歷連場特大暴雨後,他們曾巡視當時已完成改善工程的大澳虎山段,並確認該山段的遠足徑狀況仍保持良好。

部分扶手柱仍在施工中。(顏銘輝攝)

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不滿土拓署利用環保木修建山徑,一來為郊野帶來塑膠污染,二來影響行山體驗,他們擔憂其他政府部門跟隨,甚至讓這種施工方法入侵郊野公園,所以今月初發起《反對「塑膠化」環嶼徑聯署信》,收集山友意見,向相關部門反映。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還質疑土拓署的研究報告,指報告當中有關手作步道的內容粗疏,缺漏不全,漠視其正面效益。目前約2500人參與聯署,截止日期為本周五。

土拓署表示,目前沒有計劃推展研究報告中建議在餘下地區的小型山徑改善工程,他們會繼續與關注本地行山徑相關團體保持溝通,聽取有關維護遠足徑的意見。

郊遊徑石屎化關注小組發起聯署,反對政府以這種方式修建遠足徑。(顏銘輝攝)

由荃灣民政事務負責日常維修

民政事務總署回覆,確認大嶼山東北面的一段山徑會於改善工程完成及相關保養期屆滿後,交由荃灣民政事務處負責日常維修。至於大澳虎山段已於2022年10月改善工程完成後交由離島民政事務處作日常維修。

離島民政事務處及荃灣民政事務處會定期為相關山徑作例行檢查。如發現相關山徑有破損或泥土流失,民政處會指示其負責維修的承建商按土拓署的設計為相關山徑進行維修或回填泥土。土拓署亦會繼續協助觀察山徑的狀況,包括在極端天氣如颱風或特大暴雨下的影響,並因應情況作出適當的技術協助,例如提供合適的維修方案,以確保山徑維持鞏固安全。民政處會就維修事宜與土拓署保持聯繫,以確保山徑的保養符合土拓署的設計原意和建造目的。

漁護署:採用現場環境材料為先

今次涉及使用環保木的山徑工程並不在郊野公園範圍內。

負責管理郊野公園的漁護署表示,規劃行山徑的基本原則是設計簡單、安全及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漁護署建造和維修山徑時,會因地制宜,盡量就地取材,使用現場環境可收集到的材料如天然石塊、碎石、沙泥和木頭等,配合自然環境和地勢修路,務求保持郊野自然風貌。若現場缺乏合適材料,漁護署亦會考慮採購天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