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行山路線】新娘潭出發探東北群村 經荔枝窩、鎖羅盆出鹿頸

撰文:刹那
出版:更新:

新界東北幅員甚廣,除備受爭議的東北發展計劃涉及範圍外,亦有座落沙頭角海岸邊陲的多條村落,墜入保育與發展的鬥爭,多條廢村面臨或已經將郊野公園所包圍的不包括土地上之林木及古建築鏟除,圖借發展壓力換來利益。
自首次行走此線後九年,再度踏足,地名依舊而與記憶相去甚遠,香港保育戰線多年來一直處於下風,神聖不可侵犯之郊野亦告失守,此行將九年前的記憶翻新,除了懊惱後悔當年拍攝照片不足外,只有無限唏噓,用相機盡量記下猶存的一景一物。

路線︰新娘潭→烏蛟騰→犁頭石→吊燈籠→蛤塘→荔枝窩→鎖羅盆→尖光峒坳→谷埔→鳳坑→雞谷樹下→鹿頸

自烏蛟騰起,連接上下苗田至三椏涌之苗三古道,其北有一條平行走線,連接犁頭石與三椏涌之犁三古道,位處吊燈籠(大青山)南腰,山脈西盡急瀉,落入三椏涌,以東有迷椏走廊,前往更偏遠之村落(可參閱《紅石門‧2016》一文)。位處三椏涌之三椏村,位於烏蛟騰至荔枝窩這條怡人易走的古道中端,故有餐廳數家,遊人多作歇息。

至荔枝窩,乃香港現存最大客家村落,今乘地質公園之利,推廣客家文化,廣場前買賣客家食品及盤茶,村內亦展示昔日客家人生活的痕跡,還有地質公園的教育中心,集保育與商業於一身,可謂有聲有色,假日遊人如鯽;村口碼頭更有新增航線,於假日往來馬料水(大學火車站旁),使得前來之遊人,步程減半,甚至不用步行;可惜亦造成發展壓力,昔日如入虛幻之境的白花魚藤林,屢遭破壞後,今日只見用綠色膠板的圍牆,只剩下垃圾房前的白花魚藤可供欣賞,同時亦見有大量石屎鋼筋模組,排着書有「改善沙頭角之行山徑及增建附屬設施」,令人擔憂環境更趨人工化。

吊燈籠北麓之蛤塘,今只斬剩老榕樹,卻不見翻新農田,仍見頹垣處處,僅有數屋翻新;此村曾申請自來水,惟工程費用浩大,不符成本效益,加上村內並無恆常人口而遭政府拒絕。位於峽長山谷內的鎖羅盆,今已失去昔日陰森景象,早年封村一事記憶猶新,推倒學校及部份頹垣、翻起濕地,若無似有的變成農田;村中多間已倒塌的房屋,貼滿鮮紅揮春,仿昔日繁華熱鬧之景象,亦算另類陰森。谷埔之啟才學校鬆上油漆,於村內別樹一格。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蛤塘(剎那提供)

由於烏蛟騰對外交通疏落,小巴班次與行山出發之時間有意無意似的錯落,近年已改由新娘潭出發,步程不過十五分鐘左右。澗邊有父母攜同小孩,跨石摸水,相信接觸大自然是教育不可缺失的一環。

有民安隊在前,抵達烏蛟騰時,我們超越了他們。多隊大隊同時抵埗,只好等待他們進入苗三古道,方隨後出發,好享受寧靜。九擔租多年前亦由廢村重新開闢為有人打理之小村落,路邊亦遺下大型家庭電器,成為山間垃圾。

分岔路起,一如所料,前往犁三古道者甚少,輕快地來到吊燈籠南脊之登山口。登吊燈籠有四路,東南西北脊,東脊接三椏涌,南脊接犁頭石,為四線中最陡最多碎石,西脊即其稜線,可於芬萁托下走烏蛟騰,或其延脈金龍脊(堪輿學家稱為減龍脊)抵鹿頸,北脊則急降蛤塘,曾是路徑不明之路,今已見清晰。

沿南脊登山,初段陡而不難,惟中段山坡突起處,碎石甚多,須小心落石,所山頂處有風水穴,坡度漸緩,不久已是山頂處,測量墩已有先抵達之行山人士休息。是日霧氣極重,印洲塘灰白一片,叫人失望。

小休之時,聽旁邊一中年與其隊友大聲談論周遭地名,不禁讓人發笑︰「呢個唔係萬宜水庫,叫荃灣淡水湖!嗰個叫印塘海峽,印住個塘!」說罷落山,山頂回復平靜。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5

急降北脊,路已不如往日難走,徐徐沒入林中,山徑偶有藤蔓阻路,途中可見扁擔藤(Tetrastigma planicaule,葡萄科),扁薄如帶,甚為有趣。山徑漸近澗邊,或相交纏,雨季到訪,更見爛泥。抵蛤塘,有野狗數隻,未有攔路。

村內除了翻新痕跡外,盡見斬去之樹頭,周遭仍是頹垣敗瓦。屋前掛有橫額兩幅,「偏遠鄉村要出路!」及「規劃保育,等同充公!胡亂規劃,趕盡村民!」;前者不明所以,村路早已建成,唯一可解是指修建馬路;後者恐怕只有興趣高樓大廈方為規劃,此格式盡見於多條村落。

村口之老榕樹,默默看見蛤塘之變化;昔日其開村先祖因各種原因選擇於此落地,由於地理位置偏遠,時移世易,漸遭遺棄,今後人忽然回歸,並抗議其位置偏僻,其對象是其先祖嗎?這株老榕樹,未知將來命運,也許某日一瞬間倒下,從此消失於世上。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3

別過蛤塘,西走可經梅子林及分水凹抵谷埔,或北行接荔枝窩。我們走後者。海邊的村路,人來人往,與寧靜無人的蛤塘彷如兩個世界。讓人驚嘆且境內絕無僅有的白花魚藤林(Derris alborubra,蝶形花科),今日竟見綠色膠板圍封;聞地質公園成立後,未見其利先見其害,藤林被遊人摧殘,大自然的回復速度遠遜破壞程度,最後人為干涉其中,便是將之與人隔絕。

現存路邊仍可觀賞魚藤之位置,就在前方垃圾站,雖背景略為奇怪,但未嘗不可觀之。荔枝窩今日已是旅遊之地,村前廣場人頭湧湧,更見歐美遊客享用盆菜。小瀛學校成為小賣部售賣客家食品,不失為閒遊補給的好地方。

鶴山寺開放參觀,村內亦有不少值得駐足欣賞之地。離開荔枝窩,繼續沿海邊村路前行。走過垃圾站,見有石屎鋼筋模組遍地,通告表示作改善山徑之用,叫人心驚,生怕自然環境一再倒退為人工作物。穿過臨海牌坊,步過碼頭,遊人消失不見,回復當年之平靜。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6

山徑不再是石屎,重回昔日古道之石砌階級,進入東北六嘴地帶。經過山塢,橫切山嘴後,便看見深長幽谷鎖羅盆。記得當年從山上望的鎖羅盆,不似村落,盡是茂林,如今草地處處,深綠換成淺綠。海濱水堤已重新修繕,當年在這裏遇上唯一一次遭牛衝撞之奇事,至今仍印象深刻。

村前曾有一間小學,當年有傳即將發展鎖羅盆時,有村民於小學頹垣前張貼其歷史其相片,可惜該小學最後仍毀在推土機之下,今日幾乎不見痕跡。路邊的磨盤仍在,多間大宅仍是破爛,惟門前都貼有揮春,營造繁華氣氛,有種異樣的恐怖感。

與蛤塘黑底白字的橫額同款,這裏可見「規劃保育,等同充公!政治智慧白痴,規劃IQ零蛋!」之字句。也許很多人錯過這裏的遊樂場,攀爬鐵架沒入林中,幾乎與自然融為一體。沿村邊路走,有指示牌指引遊人右轉登山往榕樹凹,而繼續深入鎖羅盆幽谷的路卻沒有指示。

此路會經過果園,抵昔日廢田,接上半毀古道,於林中緩緩上升,最後抵尖光峒坳。此地為十字路口,東路往鎖羅盆,南登尖光峒,西降谷埔,北登石芽頭。此坳有一塊舊漁護署指示牌,指示遊人西走前往谷埔,其設計風格,暫只見於此,亦表示此路一度熱鬧,如今卻遭放棄。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7

西降之路仍屬古道一部份,惟部份路有藤蔓壓頂,需彎腰而過。由鎖羅盆經尖光峒坳至谷埔一段相當原始,不適合經驗初淺人士,亦盡量避免於昏暗時刻前往,光線不足或令前路難辨。古道最後止於「此路不通」牌,接着走過幾層廢田,最後抵達谷埔「海谷山房」附近。沿海堤漫步,一如蛤塘出荔枝窩一樣,又是人來人往之地。

啟才學校旁有小食店,其山水豆腐花幼滑,地道菓苧葉粄亦見特色。重新上油的啟才學校,令人眼前一亮,其中西合壁的建築風格,讓人不禁駐足。村口村徑有問路石,上書「坐地土名谷埔 由此徑往風坑南涌」,立碑者為宋冠孺及曹氏。從其碑文,可知鳳坑應從風坑雅化,而鹿頸在當時應附屬南涌。

續沿海岸走,沙頭角海對面可見中國深圳。而沙頭角海英文名叫作 Starling Inlet,是因為該地有大量椋鳥而名。來到下降雞谷樹下的山徑,雖已建有石屎梯級及單邊欄杆,卻仍在安裝隻邊欄杆。享受自然卻困在石屎與欄杆之中,與後樓梯有何分別?

抵雞谷樹下,路邊有禁區警告牌,接新娘潭路,與民安隊再次相遇,往鹿頸路方向,便是鹿頸小巴站所在地。欲離開之遊人甚多,足足等了近十班小巴方能上車。晚飯假聯和墟,飯後步往往粉嶺火車站時遇上大雨,氣溫驟降。

按圖看清路線、沿途風景、設施▼

+7

【本文獲「剎那」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