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行山露營潮帶旺戶外用品生意 有項產品市場窄竟變大受歡迎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3年疫情困境,幾乎百業蕭條,但戶外用品是少有受益的行業,行山及露營裝備的銷量不跌反升,因為各地封關,市民坐困愁城,紛紛湧到香港郊外活動及旅行。戶外品牌「Re:echo」創辦人兼執行董事邱季良(Angus)承認疫情幫了一把,助他們擴大市場,睡袋及大背囊尤其受歡迎,賣到斷貨。

Re:echo創辦人Angus接受訪問,大談疫情下的生意。(顏銘輝攝)

新冠疫情在2020年初開始,至今年初政府大致放寬所有防疫措施。回顧3年疫情,Angus說:「我哋take到個benefit(把握到優勢),所有戶外產品都去得好好,除咗服裝,因為香港唔凍。個個行業都有挑戰,我哋叫做還可以。」

大背囊及睡袋最暢銷

Angus表示最好賣的產品是睡袋及大背囊,他說:「大背囊本身市場好窄,以前咩人會用?紀律部隊、民安隊、童軍,我細個受訓練要揹住行幾日,係呢種人先用得着,一般普羅大眾唔會用,但疫情期間大家都揹住裝備去露營。由2020年到今年,只係大背囊呢類,我哋賣多咗兩倍。」

Angus本身也是一位行山愛好者,他於二東山上留影。(受訪者提供)

會不會賣到斷貨?Angus即表示會,並以著名背囊品牌Osprey為例,需求超越供應,他說:「一直唔夠貨,生產同物流都延期。嚟幾多就賣到幾多,叫做擠牙膏咁(賣),但擠親都有(人買)。」

3年疫情擴大市場需求

雖然Angus預期今年銷量會回落,「可以周圍飛嘞,仲要大背囊?買喼啦」,但他認為疫情將戶外用品市場擴展至全港,有利長遠發展。他說:「個市場呢3年谷大晒,全香港700萬人都應該行過山啦,係咪大好多?」

在疫情下,香港掀起行山熱潮。(顏銘輝攝/資料圖片)

「身邊好多人,阿媽又好阿仔又好,放假做咩好?去露營啦。正常環境下,好難叫得郁咁多人去露營,但呢幾年焗住啲人去。市場開始接受、支持到,今日去露營唔係去山旮旯又冇廁所,嗰啲收費營地乜都有,家長願意去,小朋友又玩得開心,唔使留在屋企打機。」

「疫情幫到一把,擴大市場,幫到我好多。我唔使花口水去說服佢哋去嘗試露營同行山,行山人流多到路都被行爛。你唔需要教育消費者,好多人都識享受行山,長遠對戶外(用品行業)有優勢。」Angus笑言連不見多年的小學同學也問他買行山鞋的意見。

Angus在北潭涌接受訪問。(顏銘輝攝)

回顧香港戶外用品市場發展

Angus在戶外用品行業打滾近40年,由打工到自立門戶,由涉獵代工代理以至建立品牌,見證香港行山露營裝備市場的發展。他將市場分為3個階段,形容90年代戶外品牌吃香,競爭對手較少,「得我哋、東輝、保捷」,雖然用家不多,但只要有外國品牌服裝的貨到,自然吸引到識貨的用家。

他說:「唔使做咩宣傳,只要你代理嘅品牌有新嘢,好似有Gore-Tex,擺出舖頭或者有dealer(經銷商)嚟攞就會有人買。產品主導市場,用家唔多,但用家會覺得係好嘢,係身份象徵,同人講用緊The North Face喎!好易做、好好做。」

Angus與最年輕登珠峰港人曾朗傑合照。(受訪者提供)

一直為外國品牌代工代理的Angus,在2007年創立品牌「Re:echo」,開設連鎖零售店。他認為當年香港戶外用品市場進入另一階段,多了競爭。他說:「香港多咗人去戶外,加上08奧運,中國對戶外嘅市場都開始成熟。洋蔥穿衣法開始普及,有人知,去日本、韓國天氣凍就會識去行山舖買嘢。」

戶外服裝生意愈來愈難做

Angus認為近幾年香港戶外用品市場競爭激烈,包括線上與線下,既有外地品牌加入,亦有本地品牌乘疫情興起。他說:「唔只香港歐美嘢,全世界山旮旯嘅品牌都有人拎到返嚟賣。有唔少平嘢,仲要唔係唔好,係平得嚟都唔差。」Angus表示戶外衣服以往佔他們六成營業額,但他認為服裝的市場愈來愈難經營,所以逐步增加露營裝備、行山鞋等產品的比重。

Angus年輕時已經愛上戶外活動,喜歡行山露營。(受訪者提供)
Angus打工時曾經幫The North Face做代工生產。(受訪者提供)

平價產品加入競爭,Angus認為有好有壞,好處是降低戶外活動的門檻,令更多人接觸大自然,擴闊市場,「做大個餅」,但壞處方面則令用家不懂珍惜裝備,隨意棄置在山上。他說:「有人用完營具一次就扔,有冇搞錯?點解?因為太平。」

Angus希望未來舉辦更多行山活動,教育行山客愛護大自然,注意行山安全。(受訪者提供)

Angus年輕時已經熱愛行山露營等戶外活動,加入過民安隊,他感嘆:「玩戶外活動更明白要保護環境,你唔保護,第日就冇得玩。」他表示未來會舉辦更多行山的工作坊,教育大眾,他說:「呢幾年多咗人行山,但唔識珍惜個山。唔好講到珍惜咁高層次住,唔好危險先,有啲打卡位我行咗咁多年山都唔敢行出去。」

Angus樂見更多人行山露營接觸大自然。(顏銘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