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半導體分析師:大陸半導體業難超台 台灣不穩將成世界大災難

撰文:梁子傑
出版:更新:

台灣《電子時報》創辦人、資深產業分析師黃欽勇說,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與供應鏈中不可取代,中國大陸想要「彎道超車」很難。
黃欽勇強調,個人電腦業和行動通訊業消費全世界半導體的72%,而這兩個行業最大的生產公司是台灣公司,如果台灣不穩定,將成世界大災難,短期很難復原。

外媒《美國之音》報道,黃欽勇稱,台灣半導體業起源於1974年。台灣只有2300萬人口,其實沒有發展半導體的足夠條件,但大陸當時正經歷文革,因此沒能對台構成威脅,到了1990年代中期,全球80%以上的個人電腦來自台灣。

台灣幅員很小也是缺點,但這也讓台灣90%以上的半導體企業集中在新竹以北,形成高科技聚落,人才流通變得很方便。台積電現在的代工毛利在今年第二季甚至高達59%。根據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統計,2021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總產值突破新台幣4兆元,2022年台灣IC產業產值可達新台幣4.88兆元,較2021年成長19.7%。

6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湖北省武漢市考察。這是28日下午,習近平在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激光科技館,察看激光技術產業應用展品。(新華社)

黃欽勇認為,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後,台灣因緣際會成為非常關鍵的角色。中國大陸在與美國兩極對抗下,想要把半導體的上游與下游全部「搞定」,組建自給自足的完整供應鏈,沒有再花個10年以上的功夫是不可能達成的。台灣擁有結構性的優勢滿足全世界的需求。

他分析,大陸的意圖從「製造大國」躍升為「製造強國」,但半導體產品至今在國際市場上還不具有真正的競爭力,仍是以滿足內需為主。市場佔有率應以IDM(整合元件製造商)與IC(積體電路)設計公司合計的市佔率估算,以大陸IC設計產業的營收與長江儲存等在地的IDM大廠產值合計,並扣除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加工、設備廠的產值後,大陸本土半導體業的銷售值僅有約100億美元,真正的自給率大約5%。

6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湖北省武漢市考察。這是28日下午,習近平在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半導體面板激光智能裝備生產車間,察看激光技術產業應用展品。(新華社)

黃欽勇表示,未來世界將以美中主導的國際分工體系為主,意識形態之爭很可能讓所有的廠商被迫選邊站。台灣最好的策略就是讓美中都需要台灣,而台灣有機會在東南亞與東協國家的新興市場找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不用想著中國大陸半導體會彎道超車台灣,翻車比超車的機率更高,因為如果你的資源只有人家的一半、三分之一,然後你又想超車,那你就是鋌而走險。」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