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劍指3000美元關口仍看漲 特朗普功不可沒|點經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國際現貨黃金價格已經上漲至每盎司超過2900美元歷史新高,劍指每盎司3000美元關口。誘發因素也很明顯,買入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從而應對美國政府一系列貿易政策引發的不確定性。短期快速上漲固然如此,但如果拉長時間維度,會發現,黃金從千禧年開始就進入瞭如此長周期的牛市。這些都不是美債利率,還是央行購金,抑或是特朗普2.0帶來的不確定性所決定的。那麼,黃金到底在漲什麼?還能漲多高?

從時間軸上看,千禧年開始,黃金從300美元開始反攻,連漲十年,屢創新高,一舉攻佔1800美元高地。此後回調多年,在2015年1000美元附近觸底反彈,2019年後連續大漲。這段時間,從2001年到2020年,黃金的定價邏輯主要是美聯儲貨幣政策,美元走弱,黃金走強。但是,2020年之後,尤其是2022年開始,黃金與美元同時走強,黃金連續創歷史新高。

黃金過去6個月兌美元升幅

黃金新高是一個結果,重要的是黃金定價邏輯發生改變。雖然黃金作為商品(首飾消費+工業用金)的需求超過一半,但是新增需求增加不明顯,說明這輪金價上漲的推手不是商品需求。

過去三年,黃金新增需求增加最多的是央行淨買入,佔比較前三年平均翻倍。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央行購金總量達到1045噸,佔世界黃金交易量(4974噸)的21%,規模跟2019相比上漲了接近60%。這是全球連續三年購金總量超過1000噸,2022年、2023年分別為1078噸、1037噸。這說明央行是在最近三年國際黃金市場最大的買家,是這輪金價上漲最主要的推動者。

金價漲,惟香港金行未有出現擠擁情況。(盧翊銘攝)

世界黃金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買入規模大的央行分別是中國、波蘭、新加坡、印度、土耳其。中國央行之前連續18個月增持。去年,中國前四個月都買入黃金,不過中間停了6個月,年底又重啟購金。世界黃金協會的調查顯示,2023年央行新增的三大購金理由,分別是對沖地緣風險、擔憂系統性金融風險、擔憂制裁。

國際地緣政治與國家衝突是金價的主要推升力量。從2018年開始,貿易戰、疫情、俄烏戰爭等導致國際地緣政治動盪。尤其是俄烏戰爭之後,歐美國家對俄羅斯進行全面制裁,除了石油禁運外,還有金融制裁。這讓一些新興國家對以美元核心的金融安全感到擔憂,然後加速去美元。

這帶來一個直接結果是,中國等新興央行,為了降低對美元體系的依賴,大量增持黃金、持續減持美債。去美元的最重要的動作之一就是央行降低美元計價資產的儲備,增加黃金儲備。這輪地緣政治衝突和國家衝突風險促使中國等央行大規模買黃金。

金價:圖為2006 年5 月30 日,南非傑米斯頓(Germiston)的蘭德精煉廠(Rand Refinery)展示的金條。(Reuters)

接下來,金價會不會漲,關鍵看國際局勢怎麼走,而核心是中美關係。今年,特朗普一上台就向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加關稅,隨後宣佈對所有鋼、鋁進口加徵25%的關稅。與特朗普第一任執政時期相比,特朗普這次加徵關稅有兩個特點:一是把關稅作為外交籌碼,要求墨西哥、加拿大等控制非法移民、毒品和管理邊境;二是不僅對中國加關稅,而是全面開花,發動全面貿易戰。

很多人都有疑問,特朗普到底要幹什麼?其實特朗普就是國際秩序的「破壞者」,他主張MAGA,就是試圖打破之前的國際秩序。這個國際秩序,包括二戰後以聯合國、北約為核心的國際政治秩序,以及布雷頓森林體系為核心的國際經貿與金融秩序。特朗普這一任就是要對舊的國際政治、經貿與金融全面發起挑戰。

誠然,這個世界很多國家之間關係本來確實也已經到了不得不調整的地步,再加上這個時間段還出現了一個這樣「癲狂」的特朗普,這就會導致全球經濟與政治的不穩定。所以,舊制度的崩壞及其預期,就是黃金「豹變」的主要原因。

2025年2月7日,美國佛羅裡達州,圖為特朗普在海湖莊園發表講話。(Reuters)

假如兩個大國發生衝突,可能有輸有贏,投資策略可以兩邊押注,也就是做對沖。但是也可能是雙輸,買哪個國家的資產都不安全,這個時候怎麼辦?那就買超國家資產。什麼是超國家資產?不受某個國家控制的資產,它的供給、價格或者所有權不受某個國家控制,就是全球市場定價的資產。美債是美國政府發行的,美元是美聯儲發行的,美股是美元計價的資產,美元發行量對美股美債的價格影響大。如今超國家資產太少,國際金融市場上認可的主要是黃金和比特幣。

以中國央行為例,中國央行考慮國家衝突的風險選擇就是降低美債持有量,進而選擇增持超國家資產。數據顯示,過去5年,中國央行一直在減持美債,增持黃金。2019年12月,中國央行持有的美債規模為10699億美元,到2024年底下降至7686億美元,減持規模超過3000億美元;同時,中國央行持續增持黃金,黃金儲備佔外匯儲備總額的比例逐步上升到5.5%。

2025年1月,中國央行延續了去年12月的增持勢頭,連續第三個月增加黃金儲備。2月7日週五,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1月末黃金儲備為7,345萬盎司。(Getty)

央行帶頭買黃金,個人投資者自然就會跟風避險。2024年,全球金條和金幣的交易量沒有明顯增加,但是,中國市場的交易量大增20%。除了實物黃金外,黃金ETF也是受熱捧,中國黃金ETF資產管理規模激增91%。

中國投資者更偏好實物黃金,美國投資者更多購買黃金ETF。原因是,美國金融資產流動性非常好,實物黃金的交易費用比較高。在中國,近些年隨着存款、國債、基金、保險和房地產的投資收益率都有所下降,「資產荒」比較突出,黃金價格上漲吸引資金湧入。尤其是,黃金幾乎唯一的國際硬通貨,投資者在國際局勢動盪下更願意追逐黃金。實際上,2024年,國內收益率最高的資產就是黃金。

去年,「金價大漲打亂備婚計畫」相關議題衝上全國熱搜,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與熱議。(01製圖)

除了黃金,比特幣也是一種超國家資產。可以說,比特幣是典型的超國家資產,其特點是去中心化、超國家化,被認為是「數字黃金」。當國際局勢動盪和國家衝突加劇時,投資風險偏好就會下降,投資者對高風險資產(如股票、房地產)的配置意願降低,轉而增持黃金、比特幣等超國家避險資產。所以,最近幾年,黃金和比特幣的價格雙雙大漲。當然,比特幣的價格走勢更為複雜。

未來黃金價格還會繼續上漲嗎?關鍵看國家衝突是否加劇。從目前來看,特朗普執政以及推動的全球意識形態右轉,將加劇舊秩序崩潰,國際經濟與政治不確定性定然增加。

特朗普的新迷因幣在上任第一天飆升,帶動其他加密貨幣上漲。

未來四年,重點看這幾點:第一,俄烏戰爭能否結束。第二,全球貿易戰是否爆發。第三,中美關係的趨勢能否扭轉。從美國方面來看,從奧巴馬到特朗普再到拜登,美國逐步形成新的對華戰略,即競爭性戰略。這個戰略一旦形成則不容易改變。目前這是美國兩黨兩院的基本共識。當國家衝突加劇舊秩序崩潰,投資者依然會增配超國家資產避險,預計中國等新興國家央行還將繼續增持黃金。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截至2024年12月,全球黃金儲備第一大國是美國,儲備量高達8133噸,依次是德國3352噸,意大利2452噸,然後是法國、俄羅斯,中國升至第六,儲備量為2279噸,為美國的27.8%。按計算,中國央行的黃金儲備如果要達到美國的40%,則需要多增1000噸,如果想要達到美國的50%,則需要多增1800噸。按當前的金價計算,分別大約消耗1000億美元、1800億美元。這可能需要賣出相應規模的美債來獲得。如果央行按此購金計劃,那麼金價還將繼續上漲。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