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被炸揭開石油戰序幕 沙特也門伊朗給特朗普的啟示

撰文:唐曉東
出版:更新:

截至當地時間9月16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最大的原油出口國,即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設施遇襲的餘波仍在繼續。資料顯示,由於受「襲擊」影響的產油量佔沙特當前產油量的一半,沙特石油的產出和出口暫時受到波及,全球原油因此在事發當天暴漲10美元。

到9月16日早些時候,北海布倫特原油(Brent crude)開盤上漲近12美元,漲幅達19.5%,至每桶71.95美元,這也創下了該交易指數1988年創立以來的最高點。世界石油的另一關鍵指數,美國西德克薩斯中間基原油(WTI)也上漲超過11%,至每桶61.23美元。

一時間,在美國能源部已經發布消息,稱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必要時將動用緊急原油儲備之後,這場因也門胡賽(Houthis)武裝「無人機」空襲而引發的風波就陡然升級了。

的確,此案的涉事方相對簡單,僅包括沙特、也門以及伊朗這三方,但當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在15日突然「譴責伊朗襲擊」時,捲入其中的美國也再一次引發了外界的注意力。

而特朗普「我們知道誰襲擊沙特油田」的發言,以及至今按兵不動的態度,似乎更顯出了美國在這一系列混戰中的實際立場:很顯然,面對一場剛剛開始的大戲,美國不急於展現自己的真實態度。

根據美國在沙特兩處油田被炸後提供的衛星圖片等資料顯示,沙特的油田固然遭遇19發飛行體的攻擊,19發命中都在油田設施上,但是遭遇損失的目標僅為14個油罐、3個泵站和2個油井。

對煉油廠來說,油罐和泵站這些目標是幾個月內可以修復的。當飛向沙特的無人機或導彈並未將目標對準油田的常壓塔、流化催化裂化裝置(FCC)等核心目標時,考慮到沙特在9月中旬之初就確立了其長期減產的計劃,疑似來自也門的低精度打擊似乎就幫了大忙。

事實上,自沙特王室成員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親王(Prince Abdulaziz bin Salman)被擢升為能源部長後,該國就一直在加速自己OPEC和俄羅斯協同的減產計劃,很多石油交易員和分析師們猜測親王為求提升油價,其手段可能不外乎「進一步減產」或「其他戰略」。

隨着油價從2014年的110美元每桶降低到2019年9月中旬前的55美元每桶,沙特已經開始遭遇預算赤字膨脹和外匯蒸發的影響。在2016年4月時,沙特尚有6,500億美元外匯儲備,到2017年2月,就只剩5,140億美元。到2019年,更降低到4,966億美元。考慮到在2019年前9個月的大部分時間內,全球原油交易價格一直低於沙特阿拉伯平衡預算所需的每桶70至80美元。這場風波對於沙特是利遠大於弊的。

當然,即便這場遇襲風波有助於加速國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的上市,還有助於OPEC其他國家在風波中的轉型。利雅得方面以及在沙特駐軍的美國仍需要對此拿出點態度。這使得白宮和沙特當局最終在9月14日確認了一點意見,確定特朗普在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通電話後,「支持沙特採取自衛行動」。

但美國的態度還是引發了一點多餘的動作。對熟悉白宮生態的觀察人士來說,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一貫以「善於揣摩上意」著稱,此番他也不例外。在特朗普於14日和薩勒曼通了電話後,蓬佩奧就馬上指責伊朗策劃了對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大型石油設施發動的無人機襲擊,伴隨着伊朗否認對14日的襲擊事件負有責任。這場風波的風頭就陡然變大了些。

對於嘗試在波斯灣問題上迫近示威,「極限施壓」的特朗普一側來說,伊朗已經依靠拿捕英國油輪等手段給了他有力且有效的當頭一擊。而伊朗情治機構宣布「破獲美國間諜網」的聲明,更展示了德黑蘭的遊刃有餘。(路透社)

到9月15日,伊朗外交部、伊斯蘭革命衛隊的發言人都出面警告,不僅稱伊朗為「全面」戰爭做好了準備,更強調「伊朗周邊2,000公里以內的所有美國基地和他們的航母」都在伊朗導彈射程之內。

但對美國來說,華盛頓暫不希望引發與德黑蘭的緊張局勢。德黑蘭當局在7月下旬已經不止一次展示過對華盛頓「極限施壓」的遊刃有餘。加之美國還有在9月的聯合國大會期間讓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與特朗普會面的方案,這就讓美方不希望擴大事態。

遺憾的是,伊朗當局已經在16日表示魯哈尼不會與特朗普在聯合國會晤。加之也門的胡賽武裝也稱沙特油田的遇襲是「沙特內部有志之士參與合作」的戰果。考慮到當下油價已經接近「每桶80美元」的水平,逐漸符合沙特當局為阿美公司上市所限定的標準,加之美伊的對峙亦有可能加劇油價的上漲,這就決定了特朗普當局還會在這場風波面前繼續選擇沉住氣,並等待序幕結束,正戲開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