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萊曼尼之死】堅稱擁抱和平 特朗普何以放棄軍事還擊伊朗?

撰文:徐秋夢
出版:更新:

在西方流傳着這樣一首民謠:
丟失一枚鐵釘,壞了一隻蹄鐵;
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
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
特朗普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軍」指揮官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的刺殺,就好比那個引發一連串蝴蝶效應的「鐵釘」,接下來「壞鐵蹄」、「折戰馬」、「傷騎士」、「輸戰鬥」甚至是「亡帝國」似乎已在預料之中。至少目前來看,以蘇萊曼尼之死作為引線,整個中東乃至世界都成了火藥桶,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陰雲已開始密佈於各個角落。
中東會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嗎,蘇萊曼尼是誰,美軍為什麼要刺殺蘇萊曼尼,美國得到了什麼,伊朗會進行怎麼樣的報復,是誰在亂局中漁利,中國和俄羅斯打算如何做,中東局勢將往何處去,這些是各方普遍關心的話題。本組議題將圍繞以上問題展開討論和闡述。

【蘇萊曼尼之死】系列

【蘇萊曼尼之死】美國動機仍存疑 伊朗從未想過動真格

【蘇萊曼尼之死】專注勸和促談 中國介入中東時機未到

【蘇萊曼尼之死】伊朗軍事報復開始 特朗普也許希望能回到過去

【蘇萊曼尼之死】美國伊朗陷戰火邊緣 唯一算是贏家的是誰?

【蘇萊曼尼之死】特朗普暗殺行動的三個嚴重誤判

【蘇萊曼尼之死】以色列一年三大選 伊朗局勢險遭內塔尼亞胡騎劫

【蘇萊曼尼之死】堅稱擁抱和平 特朗普何以放棄軍事還擊伊朗?

巴格達當地時間1月8日,美國駐伊拉克軍事基地遭到兩輪導彈襲擊,事後,美國國防部證實導彈來自伊朗。伊朗方面承認襲擊是為遭美軍空襲身亡的伊朗將領蘇萊曼尼(Qassim Soleimani)復仇。伊朗威脅稱,如果美國對導彈襲擊做出回應,將在美國本土發動襲擊。還有媒體報道說,伊朗警告,如果美國對這兩次襲擊發動報復,他們發起的第三次襲擊將摧毀迪拜和以色列港口城市海法。一時之間,整個中東充斥在「戰爭爆發」的緊張氛圍之下。

不過局勢隨後迎來轉機。伊朗外長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1月8日表態,稱伊朗已經完成合比例的自我防衛措施,還說德黑蘭方面無意將事件升級為戰爭,但會對抗任何侵犯行為。

特朗普在美東時間1月8日也發表了講話,他說:「美國準備擁抱和平」。特朗普為什麼口風急轉?特朗普在伊朗導彈襲擊第一時間已經知曉相關信息,原本他準備當即發表電視講話,但在同國安人員開會後特朗普將講話推遲到了第二天。為什麼美國沒有當即軍事還擊?特朗普在猶豫什麼?

特朗普陷入了兩難境地

對於特朗普來說,蘇萊曼尼死後似乎給他帶來了一定的好處,第一是美國民調機構顯示,特朗普支持率出現上升。第二是是彈劾案的關注度得到了減少。美國眾議院院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在1月2日為特朗普彈劾案按下「暫停鍵」之後,她在1月7日又宣布,民主黨將計劃採取措施,以此遏制特朗普對伊朗進行軍事行動的能力。從特朗普轉移國內注意力的目的看,擊殺蘇萊曼尼的行動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從特朗普特朗普緊急召開閉門會議,並取消1月7日的電視講話的動作判斷,蘇萊曼尼之死給特朗普帶來的並不只有「勝利」的喜悦,也讓特朗普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蘇萊曼尼的死將美伊關係推至了戰爭邊緣,伊朗已經對美國作出了報復舉措。在這樣的情況下,若美國不回擊,特朗普的顏面以及捍衛美國利益的政治正確都將受到挑戰,美國在其中東盟友中的威信和大國姿態也會受到一定衝擊。

但若美方實施報復,美伊戰爭極有可能會因此爆發,英法德等美國盟友可能會捲入其中,這並不符合美國以及大部分國家的戰略利益。更重要的是,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高漲,美國國內已有70個城市出現反戰的示威遊行,若特朗普開戰,很難得到民眾的支持。

而如此兩難的境地僅僅是特朗普在襲殺蘇萊曼尼需要遭遇的一部分處境,除此之外,特朗普極有可能還需要為這場刺殺付出更多的代價。

特朗普或要付出的三大代價

首先,美國捅了中東的「火藥桶」,伊朗不會輕易罷休。從扎里夫的言論看,伊朗並不想和美國開戰,卻並非再是此前任美國拿捏的「善類」。如今的伊朗雖然在軍事力量上無法與美國睥睨,但在報復和回擊美國上如今的伊朗還是存在着巨大的空間和靈活性。

在經歷伊拉克戰爭和敘利亞戰爭之後,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的什葉派三方聯盟基本已經穩固行程,這一定程度上擴張了伊朗什葉派之弧的勢力。在這一聯盟之下,伊朗的軍事力量得到提升,積極進口了大量的俄製軍武,其中就包括了Kh-31AD超音速反艦導彈、S300防空導彈、反隱身雷達等先進防空裝備。

再加上,伊朗近年來不斷加強與中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合作,扎里夫不僅在一年內(2019年)年內四次出訪中國,伊朗還罕見地與中國、俄羅斯共同舉行三國聯合海上軍演。基於此,伊朗完全可以憑藉目前擁有的外交與地緣的優勢,頻繁發動如襲擊美國駐伊拉克軍事基地的小規模的報復行動,與美國繼續纏鬥,讓美國再次陷入中東地區爭端的泥潭之中。

另外,伊朗地緣優勢也是回擊美方的一大方式。伊朗扼守霍爾木茲海峽海峽戰略要道,世界上近40%的海運石油以及數量可觀的天然氣都要通過該要道被輸往全球各地。這一狹窄水道,既是依賴進口中東石油成為西方(如英法德)國家的「軟肋」,更是伊朗對付西方國家手中的一張「王牌」。若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海峽以此報復美國,這也一定程度上給美國的國際外交增加了重壓。

其次,蘇萊曼尼的襲殺事件很可能對特朗普的大選產生衝擊。表面上看,這一次的事件於特朗普而言看似有一定益處,成功的轉移了美國國對他的彈劾案聲浪,但如此做法的效果並不持久,也十分冒險。一旦伊朗強硬反擊報復,美伊戰爭很可能便因此爆發。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1月7日雖表示,已做好打完一場戰爭的準備,但他也說希望美伊的緊張關係能得到緩解。

再從民意上看,美國民眾們對美伊戰爭也持有強烈的反對態度。據美國媒體報道,自蘇萊曼尼被美軍暗殺之後,美國70多個城市舉行了抗議活動,其中包含了紐約、華盛頓、芝加哥等,這些抗議活動旨在反對特朗普政府實施空襲殺蘇萊曼尼的事件,以及向中東增兵的決策。

此外,路透社和法國易普索市場研究於1月6日至7日對美國進行一項民調。該調查的結果顯示,大部分的美國公眾對特朗普對伊朗問題的處理方式持批評態度,約53%的美國成年人不滿意特朗普的伊朗政策,這一結果比2019年12月中旬得出的調查果上漲了約9%。

埃斯珀的發言和美國民調的結果都說明了,美國從政府到民間都不支持開戰。所以,特朗普此次挑釁伊朗的行為是否有利於他的大選還有難下定論,畢竟這一做法存在極高的風險,稍有不慎極有可能會讓自己在大選前夕陷入比彈劾案更大的輿論漩渦之中。

最後,伊朗和伊拉克極有可能乘此機會驅趕美國駐軍,美國的中東戰略可能會全盤皆輸。

這主要是基於伊朗國內勢力變化有關。由於伊拉克國內的什葉派在打擊「伊斯蘭國」(ISIS)的戰爭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導致該派的力量得到增長。這樣的變化,讓伊拉克與同為什葉派國家主政的伊朗越走越近。

軍事上,此前2016年伊拉克在反恐期間曾臨時加入俄土伊什葉派聯盟,組成「四國情報中心」共同打擊ISIS,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伊朗和伊拉克的之後的軍事合作。而伊朗戰機1月8日飛入伊拉克境內襲擊美國駐伊拉克軍事基地的事件,也一進步的證明了兩國在軍事關係上緊密。

經濟上,目前伊拉克已經成為了伊朗非石油產品的主要出口國,截止到2019年3月20日為止,兩國貿易額為總數為130億美元,德黑蘭和巴格達也希望將貿易額提升至每年200億美元。在美國對伊朗重啟制裁的背景下,伊拉克依舊選擇繼續與伊朗發展正常的雙邊合作關係,這足以說明體現出了伊拉克對伊朗的支持。

這一廂伊朗與伊拉克越發親密,那一廂伊拉克國內反美的情緒日漸高漲。此前伊拉克曾寄寄希望外來力量的介入,結束伊拉克戰爭,並讓國家得以重建。但美國的介入與伊拉克人民的期望似乎並不相符。反恐戰爭結束後,美國完全掌控伊拉克的軍事安全,並操縱着伊拉克政治和選舉,把伊拉克的國內政治搞得烏煙瘴氣,貪污、腐敗事件層出不窮。國內的反貪腐、抗議經濟凋敝示威也頻繁發生。2020元旦之前,伊拉克國內的反美示威遊行開始出現。2019年12月31日,數千名伊拉克示威者襲擊了美國駐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大使館,要求美軍撤離伊拉克。而美軍此次襲殺蘇萊曼尼的事件不僅引起伊拉克政親「伊朗」的勢力不滿之外,也讓伊拉克的反美浪潮得以延續。

1月5日,伊拉克國民議會還通過一項不具約束力的決議,要求外國軍隊離開本國境內。根據決議內容,伊拉克政府取消先前向國際聯盟發出的與所謂「伊斯蘭國」(ISIS)作戰的援助請求。雖然這項決議沒有得到伊拉克看守政府的容易,並不具約束力,決議內容也並未點名美軍,但伊朗克此舉顯然是想向美軍開出「驅逐令」。再加上美國在伊拉克支持的遜尼派,在薩達姆政權被推翻之後一直在伊拉克國內處於弱勢,特朗普又有意從伊拉克撤軍,種種情況的出現讓美國對伊拉克施加的枷鎖出現了裂縫,而這極有可能讓美國中東戰略面臨滿盤皆輸的結果。

要知道,在此前的敘利亞戰爭中,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用出兵敘利亞反恐的方式改變掌控了敘利亞局勢,改變了美國此前掌控中東的勢力版圖。目前美軍在敘利亞駐軍人數僅有800人,美國基本上已經被邊緣化。由此可以預見,未來敘利亞戰場清算,美國也將會被排除在外。現如今,伊朗又正一步一步的逼退美國在伊拉克的存在,這是美國中東戰略上又失一城的迹象。

總結來看,蘇萊曼尼之死於特朗普而言,除了挽回顏面之外並太多的好處。正如《紐約時報》爆料的美國官員所言,美國想要回擊伊朗並挽回顏面的選項還有不少,蘇萊曼尼僅是其中一個選項,也是最為極端的一個。而特朗普偏偏選擇瞭如此極端的方式對伊朗實施報復,可以說是因小失大的決策,或許連他自己可能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衝動會將美國面臨失去整個中東的危機。特朗普在伊朗導彈襲擊後選擇保持克制,實際上是權衡利弊之後不得已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