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歷史性協議:華盛頓試圖激活親美陣營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8月13日至15日間,美國在中東地區接連做了幾件大事。

首先,在8月12日,美方已扣押四艘據稱向委內瑞拉運送伊朗汽油的私營油輪;其次,在8月13日,以色列總理與阿聯酋王儲在美方尤其是特朗普(Donald Trump)周旋下,共同簽署了一份旨在「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的協議。

後者很快得到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empeo)的讚許,稱其為「歷史性的一天」。伊朗、土耳其等區域大國則大為不滿,伊朗外交部在8月14日嚴厲譴責阿聯酋此舉是「愚蠢的戰略」,稱阿聯酋必須對這一舉動的所有後果承擔責任。伊朗還同時警吿以色列,不要採取任何影響波斯灣地區的舉措。

8月13日,美方也發放片段指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一度登上一艘掛着西非國家利比里亞(Liberia)旗幟的運油輪。

+3

由於近期是美國大選的衝刺階段,加之阿聯酋和以色列都是美國陣營中的國家,華盛頓的這種調子也是司空見慣。就在當天晚些時候,特朗普也在社交媒體上大事渲染此節,自行宣布美國「兩大友邦」彼此達成「歷史性和平協議」,該協議的意義由此不言自明。

於是,當西方世界仍照本宣科地津津樂道於「歷史性鉅變」時,阿拉伯世界就很不客氣。譬如設在美國的《觀察》(Al Monitor)即指出,該協議是在美國「中介」(brokered)下簽署的,美國在背後扮演的說客角色已經超越了兩國本身,這或許也是美國系統性激活其親美陣營的關鍵一步。

必須承認,自從特朗普當局在2018年將美國駐以色列使館遷往耶路撒冷之後,此舉即嚴重破壞了美國在阿拉伯世界的權威,尤其是破壞了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美國中東戰略的四根支柱,即美國與以色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的關係的平衡,其中土耳其指「美國已失去調停者的角色」的評價就符合這一現狀。

但從另一面來說,就中東近年來陣營、局勢的變化來說,美國能穩住現有陣營仍是一件相對成功的事情。

自「阿拉伯之春」至今,中東地區已存在五個問題,即傳統的伊朗核問題、以巴問題,阿拉伯之春以來的敘利亞內戰問題、也門內戰問題和利比亞內戰問題。由於以上五個問題正相互交纏,以至於未來中東地區已經在後三個方向上出現了小規模的局部熱戰。

在分析人士看來,隨着敘利亞內戰引發的國際反恐戰爭基本結束,中東地區的主要矛盾隨即開始轉向地區大國和全球大國,即美、俄之間地緣政治的爭奪。在這一情況下,俄羅斯、伊朗、敘利亞政府軍、黎巴嫩真主黨已形成了一個明顯的陣營,美國、沙特、阿聯酋、以色列也在形成另一個陣營。

此外,沙特和伊朗作為什葉派和遜尼派主要大國,也已處於非常嚴重的對立狀態。在遜尼派內部,土耳其和沙特、卡塔爾和沙特也處於激烈競爭狀態。在阿拉伯世界四分五裂的狀態之下,當大國已經因也門、利比亞的利益爭奪,早就顧不上以巴問題和耶路撒冷問題時,美國在阿聯酋與以色列之間的周旋,就可算在中東進一步激活了近年來逐漸恢復的親美陣營。

以色列和海灣國家打破堅冰,還有一個重要的動力,就是彼此對伊朗的敵視。過去幾十年,中東最核心的矛盾固然是阿以矛盾;但最近幾年,海灣國家最敵對的已變成伊朗。對以色列來說,伊朗更是最仇視的國家,這種中東問題上的最大公約數也加速了美國推動協議的進程。

近期,伊朗革命衛隊已出動海軍和空軍在霍爾木茲海峽和海灣展開海陸空全面演習,這展示了伊朗方面對華盛頓的真實態度。圖為2015年2月的一次演習,一艘美國航空母艦的複製模型在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快艇的攻擊下爆炸。(美聯社)

不過,特朗普政府能做的事情終究是有限的,在美國全面收縮,且新冠疫情干擾了美國全球布局之際,他能做的也只是不斷擴大對盟友的口頭支持,包括對以色列和沙特的支持,依靠盟友的力量來制衡中東地區大國伊朗,並順帶對俄羅斯形成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