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輿論|拜登為何沒能阻止中歐投資協定

撰文:何瑞瑩
出版:更新:

中國與歐盟(EU)有望在2020年12月30日達成中歐投資協議,在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中獲勝的拜登(Joe Biden)雖未正式就任總統,但已展開多項行動試圖阻止協議達成。作為美國盟友的歐洲,這次為何不聽拜登的阻攔呢?

拜登對中歐協議的反應

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進入最後階段,不斷有消息稱談判陷入僵局。除雙方存在多個分歧外,美國政府和拜登的一系列舉動也是歐盟在簽署協議前「緊急剎車」的重要原因。

起到關鍵「剎車」作用的舉動,包括拜登提名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社交媒體推特(Twitter)上的一條推文。沙利文在12月21日晚轉發一條關於中歐投資協定有望在2020年底前達成的新聞,並評論稱「拜登和賀錦麗(Kamala Harris)政府歡迎與歐洲夥伴,儘早就雙方對中國經濟活動的共同關切展開磋商,討論我們對中國經濟行為的共同擔憂」。

法德作為支持歐盟與中國簽署中歐投資協定的國家,在談判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一)於2019年3月26日前往法國巴黎愛麗捨宮舉行中法德歐四方會晤。(Reuters)

《紐約時報》12月23日報道指出,沙利文的這番表態凸顯美國政府不希望歐盟與中國達成投資協定的意圖,華盛頓希望與歐盟聯合起來共同應對中國。

與此同時,白宮也加入了施壓隊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尤利奧特(John Ullyot)警吿稱,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執行和核查機制,中國的任何承諾對中國共產黨來說都只是一次宣傳上的勝利。

除了發動身邊人員和美國政府官員,拜登還「親自上陣」阻止這份協議的達成。據亞洲國際新聞社(ANI)12月29日報道,拜登於12月28日呼籲在貿易和經濟領域建立更強大的對華聯盟。

拜登稱,「在我們與中國競爭並追究中國政府在貿易、技術、人權和其他方面的侵權行為時,當我們建立由志同道合的夥伴及盟友組成的聯盟時,我們的立場將更加堅定」。

他還強調稱,自己的對華政策將在一定程度上和現任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保持一致,不同的是,他將與美國盟友合作,在貿易行為等問題上與北京對抗。

中歐有望12月30日達成投資協議,眾領導人多次就此造勢表態(點擊圖集瀏覽):

+4

歐洲對美國的警吿視而不見

儘管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障礙重重,但據路透社12月28日報道,目前歐盟27個成員國均已同意與中國達成全面投資協定,沒有任何代表團「舉起停止牌」。這說明歐洲有自己的考量,並未因美國發出警吿就停止與中國達成協議的步伐。

德國之聲12月28日報道指出,對於歐洲人來說,特朗普的四年任期給跨大西洋關係造成了嚴重的損傷。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和政治對峙,也使歐盟處於兩邊為難的尷尬境地。美國大選的結果改變了這一局面,當選的拜登承諾要在上任之後積極修復美歐關係,並且希望與盟友形成「統一戰線」,共同應對中國。

但中國歐盟商會主席武特克(Joerg Wuttke)認為,這份協議是歐盟與中國兩方之間的事情,應該把它和歐美關係分開來看。「我認為我們會和拜登政府有很多溝通,因為我們有很多共同擔憂。但我們也應該單獨地看待這份協議。這是一件必須要完成的事情,宜早不宜遲」。

《紐約時報》指出,在跟或敵視歐洲或對歐洲漠不關心的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打了四年交道後,歐盟希望對外發出信號,即他們能用自己的力量對付中國。

更何況,儘管美國與中國打響貿易戰,美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多次在公開場合抨擊中國,例如「如果我們現在不採取行動,(中國共產黨)最終會侵蝕我們的自由,顛覆我們的社會如此努力建立的基於規則的秩序」。但現實是,美國和中國也在2020年1月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北京方面承諾向美國企業進一步開放其金融業。而美國的協議並未考慮其對中國的行動將如何影響歐盟,因此對歐盟來說與中國達成協議具有緊迫性。

此外,德國之聲還指出,中歐投資協議的談判從2014年就開始了,而在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期間,談判進程得以加快。這也是為什麼柏林方面希望在2020年底,也就是德國輪值主席任期結束之前,能夠敲定這份協議的原因之一。

連橫合縱,中國2020年還與東盟等國達成了世界最大的自貿協定(點擊圖集瀏覽):

+4

促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進程加快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歐盟確實看到了這份協議背後的現實利益。鑑於歐洲市場已經對多數外國直接投資開放,中國將不得不對歐盟做出更多讓步。預計歐洲企業將在電信、金融、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領域獲得前所未有的機會。貿易專家表示,歐洲企業將在中國享有比美國企業更優惠的投資環境。

《紐約時報》指出,支持達成協議的歐洲官員認為,該協議能夠緩和其與中國的商業關係,而不會產生重大的地緣政治影響。這份協議得到了在華歐洲企業的大力支持,因為它將取消外國企業與中方合作伙伴建立合資企業的相關要求,並共享敏感技術。此外這份協議還允許向歐洲公司開放中國的銀行市場。

武特克認為,兩大地區經濟體能在這個貿易戰的時代達成共識,將是具有重要象徵意義的事件。他認為,投資協議將會給歐洲帶來巨大利益,例如有助於在歐洲本地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中歐投資協定是中國和歐盟的雙贏

在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政府奉行「美國優先」戰略,不斷說服甚至施壓盟友遏制中國。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不惜犧牲盟友的利益,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一直與歐盟在關稅、飛機制造業補貼、數字產業等問題上「糾纏」,歐盟意識到幫助美國對自身沒有任何好處,「損人不利己」。

西方媒體在中歐投資協定這個問題上,延續了一貫的看法,認為中國是最大的贏家,將會獲得地緣政治上的勝利。但歐盟成員國一致同意簽署協議、歐洲在華企業對協定的支持及歐盟重要成員國英法領導人的極力推動說明,歐盟看到了這份協議背後的巨大利益,也看到了與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未來全球經濟復甦的主力合作的前景。實際上,歐盟長期以來一直渴望與中國達成協議,隨着中國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做出讓步,歐盟也看到了中國希望與其達成協議的誠意。

即便是「瘋狂」打壓中國、宣稱要與中國經濟脱鈎的特朗普,最終也選擇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並且參與中美貿易談判的關鍵人物、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也幾乎沒有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指責過中國。即便拜登呼籲聯手對抗中國,但他還未就職,特朗普在任內的最後時刻仍有可能採取出人意料的舉動,歐盟需要排除美國這個「最大變量」,在最後時刻「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