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故意製造經濟衰退?|點經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拒絕排除加徵關稅等經濟政策引發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加劇了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在被問及美國今年是否會衰退時,特朗普沒有排除衰退的可能性,他表示:「我討厭預測這樣的事情。現在是一個過渡期,因為我們正在做的事情非常重大……我們正在把財富帶回美國,這是一件大事,總會有過渡期,需要一點時間。」

特朗普還不是唯一,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上周五也警告稱,美國經濟將放緩,經歷一個戒除增長依賴政府支出的「排毒期」,因為拜登執政期間經濟的擴張是通過政府支出刻意支持的。特朗普的「過渡期」、貝森特的「排毒期」,讓市場感到恐慌——美股迎來「黑色星期一」,更忙壞了白宮一眾人。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NEC)主任哈塞特(Kevin Hassett)急忙說「這是非常短暫的現象」,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則斬釘截鐵地說,美國絕對不會出現經濟衰退。

2025年2月3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華盛頓白宮發表講話。(Reuters)

神奇的是,有不少輿論出現——「特朗普在故意製造經濟衰退」。 意思是特朗普有意製造衰退,來以此逼迫美國聯儲局(Fed)降息放水。這裡其實有兩個問題,第一,美國是不是存在經濟衰退可能;第二,特朗普是不是在向聯儲局施壓。

首先,不認為特朗普是故意在製造美國衰退。不考慮「故意製造」這種有點陰謀論的可能性,本來特朗普任內就有極大可能出現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我們曾在《特朗普2.0時代的美國經濟隱憂》中就曾分析過,特朗普任內有極大可能出現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

也在《全球股災悄然而至 已有金融危機爆發之相?》也分析過,1980年以來每次美聯儲加息到5%利率以上後,距離首次加息2-4年內,世界某個區域都會爆發金融危機,無一例外。這一輪聯儲局是2022年開始激進加息,所以按照之前的規律,2024年-2026年是有可能爆發金融危機。加之,特朗普上來的激進關稅政策,其實會加速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的進程,提高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的概率。

圖為2025年3月3日,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與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會見記者。(Reuters)

特朗普應該不會去故意製造衰退,因為不論如何,在特朗普任內只要出現經濟衰退,那麼2026年的中期選舉,共和黨的贏面就會降低很多。特朗普不會傻到去故意製造衰退。但是,特朗普有可能在明知經濟衰退已經無法避免的情況下,去「破罐子破摔」。反正都要經濟危機,還不如趁經濟危機,把很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趁機做徹底一些。

對於現在的特朗普來說,不管現實裏是不是贏,不重要,只要能讓MAGA認為特朗普還在贏就行。即使美國經濟衰退,MAGA也會認為特朗普還在贏。也就是,特朗普不會故意製造經濟衰退,但會讓輿論宣傳特朗普在故意製造衰退的氛圍,但一切都在特朗普掌控之中。

其次,雖然特朗普雖然不會故意製造經濟衰退,但特朗普確實要逼美國聯儲局就範。這要從兩方面看。

首先,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聯邦財政部和聯儲局雙雙擴表,聯邦政府加槓桿幫助私人部門降槓桿,將聯邦債務規模推高至36萬億美元。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測算,2025年財年聯邦政府利息支出將達到9520億美元,2026年將突破1萬億美元,未來十年利息成本將快速上升,到2035年升至1.8萬億美元。未來十年累計付息成本將達到13.8萬億美元。也許大多數人已經麻木了,但作為商人的特朗普,在意了。

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本月初表示,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會否刺激通脹上升仍有待觀察,但強調美國經濟仍保持良好勢頭,無需倉促減息。(Getty)

特朗普試圖壓縮赤字,看上去也是真的。如增加關稅收入,但是關稅佔比很低,對聯邦財政支出來說是杯水車薪;又如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裁撤政府部門和人員,這是一種直接的辦法。但,最常用有效的辦法其實是降息。要知道,如果聯儲局下調100BP的利率,聯邦政府可以節省3000-4000億美元的利息成本。

但是,聯儲局並不受特朗普領導,特朗普團隊無法干預決議。實際上,今年1月份聯儲局暫停降息的主要原因是對特朗普不確定的政策保持謹慎與觀望態度。聯儲局關注的兩大目標,一是通脹率,二是就業率。如果經濟衰退預期增加,尤其是失業率上升,無疑可以推動聯儲局降息。

美國勞動力市場長期失業率壓低至4%左右,但是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已經解僱了3萬名聯邦員工,預計將超過10萬僱員被解僱。再就業諮詢公司Challenger,Gray&Christmas的數據顯示,美國2月份宣佈的裁員計劃總數為172017人,按年翻倍增長,是2020年7月以來最大,也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高2月數據。亞特蘭大聯儲等機構預測,美國今年第一季度實際GDP增長將有所回落。配合上總統和財長一唱一和的說「衰退」,這是不是立刻就讓聯儲局被動了。

2025年3月1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Tesla老闆馬斯克站在白宮南門外,宣布為白宮員工新買的一輛紅色Tesla Model S電動車。(Reuters)

其次,2022年美國經歷了歷史性大通脹,這輪大通脹迫使聯儲局激進加息,並且大規模縮表。不過,聯邦政府和聯儲局的節奏不同,拜登政府繼續實施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去年9月份,隨着通脹回落,聯儲局開始降息。今年特朗普上台後,聯儲局暫停降息,特朗普政府試圖退出擴張性政策,壓縮財政赤字。

在財政部退出擴張性政策的同時,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減稅等政策刺激私人部門擴表,以推動經濟增長。這個思路其實沒問題的。如今,私人部門具備擴表能力,財政部應該退出刺激政策,降低債務規模,控制債務風險。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美國新一輪實物投資蠢蠢欲動。近兩年,在AI革命的刺激下,以半導體為核心的技術投資大規模增長。接下來,私人部門是否願意擴張資產負債表,一個關鍵就是實際利率水平。

圖為2022年6月14日,鏡頭下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聯儲局大樓的外觀。(Reuters)

由於通脹率較高點下降超600BP,聯邦基金利率距離高點下降100BP,這導致實際利率維持較高水平。這對私人投資和消費構成一定的抑制,不利於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擴張。考慮到今年通脹依然保持一定的黏性,聯儲局只要維持降息節奏,那麼實際利率自然下降。市場實際付息成本的下降,將刺激私人部門的資產負債表擴張。

問題是,如果通脹保持一定的黏性,聯儲局可能進一步降息嗎?答案是肯定的,當前美國CPI按年增速3%左右,核心通脹率保持緩慢下降趨勢,通脹不構成為威脅。實際上,只要核心通脹率不惡化,聯儲局其實沒有必要維持高利率,應該把聯邦基金利率調降到3.5%以下水平,換言之,還有100BP降息空間。

所以,基本上,特朗普也「算計」了聯儲局。特朗普一句「過渡期」,給MAGA打了強心劑——一切盡在掌握;又給聯儲局紮了一針,裏外不降息說不過去。如此看,特朗普這一番經濟衰退之說,是故意?是故意?還是是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