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關稅增至84%|中美貿易戰全面開打 中國還有哪些殺手鐧?
美國對華累積高達104%關稅生效。頭一日特朗普還在發文表示,在等待中方的電話,認為中國急切希望達成協議,只是不知道如何開始。
但顯然,中國已經準備好了正面迎戰——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起訴美方最新加徵關稅措施,同時宣佈,中方對美所有進口商品加徵84%關稅(由34%提高到84%,對等加徵50%),並將12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向其出口兩用物項。同時也將護盾人工智能公司(Shield AI,Inc.)等6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又是一套組合拳。「你怎麼來,我怎麼還」,用行動告訴美國「不惹事,也不怕事」。
特朗普二次上任以來,10%,10%,34%,再50%,對華關稅如此一路加過來,不可謂不瘋狂。為什麼如此瘋狂?應為特朗普「瘋」了。他「瘋」了在於兩個方面:其一,中國太不給他面子了。當有多國跪低的時候,中國的強硬報復讓他很抓狂,他也怕中國起到一個帶頭作用,惹來他國仿效。其二,更一步凸顯特朗普是真的對美國目前經濟運行非常焦慮。
特朗普焦慮美國製造業空心化問題嚴重。過去幾十年,美國大量製造業產業外遷,導致國內製造業就業崗位流失,產業競爭力下降。數據顯示,美國製造業佔GDP的比重從上世紀50年代的約30%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1%。這種製造業的衰落,使得美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受到挑戰,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特朗普還焦慮,全球多極化趨勢下,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對美國構成了競爭壓力,特別是中國。
近年來,中國在科技研發、製造業升級等領域不斷取得進展,在5G技術、高鐵、電子商務等領域已經取得了領先地位。特別是在5G技術方面,已經擁有先進的技術和大規模的應用市場。今年來,多個西方媒體高度評價了當年《中國製造2025》在無聲無息中收穫了成績單。這讓美國感受到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特朗普沒有其他招數應對,至少沒有辦法立竿見影,就只能揮舞貿易大棒。如此,中國只能「奉陪到底」。從2月1日美國政府開始加徵關稅以來,中國已經針對美國連續4輪,一共20多個反制措施。那麼,中國還有什麼後招應對?
首先,是一直以來都有談論的美債。美債對於美國來說,現在就是一個定時炸彈。儘管目前中國已盡不是美債最大持有國,但依然是美國的大債主之一。也就是說,中國如果拋售美債,對本已經很艱難的美債發行有相當影響力。美國已經越來越依賴美債度日。如果不能大量發售新的美債,美國政府連到期的美債利息都支付不起。要麼就是賴帳,要麼就是政府破產,都對美國政府的信用是一個重大打擊。這同樣也必然削弱美元霸權,更重創美國經濟。
其次,是說的不太多的。其實中國政府很清楚「對等關稅報復」是一個姿態,美國自然是痛的,但只就貨物關稅的角度,美國未必有中國傷得深。很簡單,美國對中國還有近3000億的貿易逆差呢,中美貿易中中國出口遠大於進口。
那應該如何繼續打「七寸」?關稅戰打的是實物商品的進出口,而美國的經濟,已經超越了實物經濟的階段,打實物經濟,還打不痛美國。所謂「微笑曲線」,利潤豐厚的是兩端,中間的生產製造利潤薄。美國早就放棄了生產製造,所以打實物商品進出口對美國用處有限。
中國銷售的Nike衣服,可能在越南生產,也可能在中國生產,但都不會運回美國,再從美國出口。在越南生產的Nike衣服,體現在越南對中國的出口,在中國生產的Nike衣服,不會在進出口中體現。可見,一件美國公司在美國之外生產的衣服在中國銷售,根本不會計入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美國企業,大部分早以脱離生產製造實物商品,用技術、品牌、文化和設計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
貿易戰如果只盯着實物商品,最後中國能反制的,確實就剩農產品了。但這是不夠的。所以,中國打下一階段的「特朗普貿易戰」,必須找到反制的新路徑。
消費稅是一個路徑。消費稅可以做貿易戰的「武器」。比如,美國給中國加50%的關稅,中國就給所有在中國銷售的美國品牌,不管原產地在哪裏,只要你是美國的品牌,就加50%的消費稅。Nike、蘋果、星巴克、Tesla,都搞個額外消費稅。還說在中國銷售的Nike衣服,不管你是在中國還是越南生產,只要掛着Nike的牌子,在消費端就需要繳納50%的消費稅。
這筆錢,Nike也很難轉嫁到產業鏈上游,只能漲價,轉嫁給消費者。如此Nike的銷量肯定會下降,利潤也會下滑。這些美企會更痛。如果真的能在零售市場上按品牌來源地實現區別消費稅待遇,中國就有了一個打貿易戰最好的武器。在商業上最直接的落地就是「品牌」。要打就得打七寸。打貿易戰,不能只盯着關稅。
自然,雖然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貿易體,不示弱,不退讓,但其實可以看到,談判的大門,當然也沒有關上,但絕不是以特朗普威脅強迫這種方式。要談,美國就必須拿出誠意。中美貿易戰,已經全面展開,這場關稅戰就是發展之戰。發展是世界各國的普遍權利,而不是美國的專利。中國在做的,就是捍衛發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