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生效:中美「斷崖式」脫鈎 特朗普「宗教狂熱」誰能阻?
美國東岸時間踏入4月9日凌晨,特朗普(Donald Trump)所謂的對等關稅正式實施,繼4月5日全球10%關稅「小試牛刀」之後,美國對於全世界所有國家的關稅戰正式開打。主動提出將對美關稅減至零的越南、以色列、歐盟等並未能提前同美方「和解」。包括菲律賓、英國在內的70多個國家則謀求談判而未得確實回應。
以34%關稅「強硬」回擊美國的中國,換來額外50%關稅的報復,導致美國對華(最低)關稅升至104%。中國「奉陪到底」,再宣布向美國加徵50%關稅,即由34%進一步升至84%。
一周之前人們還在想像中美能在TikTok之類的問題上達成協議,如今中美轉眼間陷入貿易全面脫鈎的局面之中--除了小部份兩國只能靠對方供應的商品之外,如果關稅還是那麼高(甚至更高)的話,中美大部份的商品貿易將會斷崖式停止。
貿易戰如何演變成中美脫鈎?
中美的貿易戰已經打了很多年。特朗普上台一年之後(2018年),已經多次向中國增加關稅,先從太陽能板、洗衣機、鋼鋁的全球關稅入手,美國對華平均關稅稅率微升至4%左右;中國跟不少其他國家一樣也進行了反制,對美國約值3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關稅,中國對美國的平均關稅約為7.2%。這在當時已經時極其震撼的新聞,今天回望卻變成「不值一提」。
其後,中美關稅戰不斷升級。同樣在2018年,特朗普對近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25%關稅,再對另外2000億美元商品收10%關稅,平均關稅稅率上升至12%。中國也對大約1000億美元商品進行關稅報復,平均關稅稅率升至18%左右。
到2019年,美國再把原本2000億貨值的10%關稅升至25%,並額外向1000億左右的中國商品徵收15%關稅,平均關稅稅率升至21%。中國進行對等關稅報復,平均關稅稅率同樣升至21%左右。
此時,美國關稅覆蓋約66%的中國商品進口,中國覆蓋約58%的美國商品進口。
2020年,在新冠疫情來襲之前,中美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同意在兩年內多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美國對華關稅稍減,但平均關稅稅率幾乎絲毫無減。
隨後,新冠疫情變成了美國政治主題,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戰也從關稅轉向封殺TikTok、微信等議題上。
2020年11月,拜登(Joe Biden)勝選。出於華盛頓對華鷹派兩黨共識的考慮,拜登並沒有減除特朗普的對華關稅,不過就將貿易戰進一步擴展成科技戰,逐步收緊對華的半導體及半導體生產設備的出口限制。
拜登雖然有對中國太陽能板、電池、電動車等特突種類商品增加了一些關稅,但由於其政策有明顯的針對性,幾乎完全沒有影響到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平均關稅。
2025年,特朗普再次上台。中美的關稅戰卻以前所未見的規模加劇。
特朗普「口軟手硬」?
雖然特朗普每次談起習近平都說盡好話,聲稱中美合作能解決世界上的所有問題,主動邀請習近平出席其就職典禮(最終中方由國家副主席韓正代表出席),又押後了針對TikTok的「不賣就禁」法律的實施,然而,特朗普對中國卻是「口軟手硬」,口中大罵加拿大、墨西哥、歐盟等盟友,手上卻拿着關稅大棒不斷打向中國。
2月4日,特朗普以芬太尼(Fentanyl)毒品流入為由決定對中國所有商品增加10%關稅,此前包括蘋果手機在內的電子產品豁免不再。特朗普以同一理由向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的25%關稅卻得到押後。
3月4日,特朗普又再以同一理由向中國所有商品增加10%關稅。而加拿大和墨西哥符合《美墨加協定》(USMCA)標準的商品則不受其25%的關稅影響。
3月12日,特朗普的25%鋼鋁及鋼鋁製品關稅生效,進一步影響中國出口商品。
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的計算,此時美國對中國的平均關稅已經升至42%左右的水平,比起1月20日特朗普上任時高出一倍,比起2017年特朗普第一任期首年高十倍。
對於2月和3月的美國關稅,中國報復相對溫和的方式報復。2月,中國對於美國能源進口加徵15%關稅,石油和農業機械加10%關稅;3月,中國將包括大豆、豬肉在內的一系列美國農產品加徵10至15%不等的關稅。同時中國也追加管制多種稀有金屬的出口,將一些美國企業加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中,並將一些美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
這個時候,中方大概是認為跟特朗普還有談判的空間,而特朗普的關稅只是談判籌碼,因此決定給特朗普一些面子,好讓他日後可以有個體面的下台階。
但根據《華爾街日報》等媒體的報道,中方發覺特朗普政府難以溝通,也搞不清楚特朗普想要的是什麼。這跟其他嘗試跟特朗普談判的國家的經驗是相類似的。
關稅的「原教旨主義者」
到4月2日,特朗普口中的「解放日」來臨。特朗普落實25%的全球汽車和汽車零部件關稅,並宣布在4月5日落實10%全球基本關稅,4月9日落實針對不同國家的所謂個別「對等關稅」。兩者加起來,中國的額外關稅是34%。也就是說,中國所有對美出口商品的最低關稅變成了54%。
由於特朗普的「解放日」關稅對於全世界所有國家或地區都毫不手軟,歐盟、日本、韓國、越南、台灣……全都包括在內,連只對美國出口紡織品為主的非洲國家,如被南非包圍的萊索托(Lesotho),也不放過。
其後,股市大挫,美國甚至全球也面臨經濟衰退風險,連「第一老友」(first buddy)馬斯克(Elon Musk)亦公開批評特朗普的「解放日」關稅,但特朗普卻聲言關稅是苦口良藥,將會實行到底。到4月8日「對等關稅」實施前夕,特朗普絲毫沒有「收手」之意,更聲言將會公布特別針對全球藥品進口的新關稅。
中國看清了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正如「超級關稅鷹派」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所說的那樣,「並不是談判」。因此,中國反制也不再手軟,首次將對美關稅加到所有商品之上,稅率為34%。特朗普聲稱中國犯了大錯,以50%額外關稅威脅,但中國企硬,最終全部加起來104%的對華最低關稅就在4月9日落實了。
此時美國對華平均關稅已經超過120%。而到4月10日,中國報復關稅落實之後,中國對美平均關稅也會升至超過56%。在這樣的「超級關稅」背景之下,正常貿易根本無法進行。如果堅持下去,中美脫鈎在所難免。
從特朗普過去一周的言行來看,相信關稅只是談判籌碼的人大概都錯了,1987年已在《紐約時報》刊登全版廣告批評美國貿易逆差是別國佔了美國便宜的特朗普,真的是個徹頭徹尾的「關稅原教旨主義者」,對他而言,關稅的目標就是要完全去除美國的貿易逆差--因此,就算像以色列、越南、歐盟等提出「一起零關稅」的提案,特朗普也一概不接受。
這種將關稅政策和貿易逆差緊密牽連在一起的邏輯也反映在特朗普對於所謂「對等關稅」的算法上,他的算法就是把「美國對於某國的貿易逆差」除以「美國對於該國的進口額」再化成百分比除二。如果我們跟從這種算法的邏輯,除非美國對於一個國家的貿易逆差歸零,否則「對等關稅」依然存在。
這種「對等關稅」算法可算是特朗普對於關稅和貿易逆差的「宗教狂熱」的簡單數學化呈現。
有什麼東西能阻止特朗普的宗教狂熱嗎?
無人能阻特朗普!
過去一周,我們已經看到股市、經濟預期、民意、政商界意見都不能阻止他。
他不惜同中國脫鈎也要落實超級關稅的做法,再加上他對以色列、越南等國「零關稅」提案的無動於衷,也顯示出別國的反制和抗降,也不能阻止他。
共和黨控制了國會兩院,只要共和黨基本盤依然像相信上帝一樣相信特朗普,國會也不可能阻止他。
唯一可能就是法院。特別是如今特朗普賴以增加關稅的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 在他第二任期之前從來沒有被用來作為增加關稅的法律理據,而此法律條文本身也沒有提及關稅。
然而,目前美國最高法院有6對3的保守派超級多數,而保守派法官都傾向尊重行政部門對於國家安全的判斷,例如,在4月7日,最高法院就以5比4的多數容許特朗普以二戰時用來把日裔美國人送進集中營的《外國敵人法》(Alien Enemies Act)來驅逐非法移民。
從這樣的背景來看,法院阻止特朗普以《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亂加關稅的可能性近乎零。
對於這次特朗普的超級關稅戰,極端樂觀主義者也許還能心存最後一絲的期望,那就是特朗普此刻實施的關稅對於美國東岸4月9日凌晨前已在最後一程來美運輸過程中的商品提供了豁免。因此,很多此時抵達美國港口的商品還不必支付新的關稅。樂觀地想,這能否給其他國家更多跟特朗普談判的空間?
但事到如今,還能夠這樣想的極端樂觀主義者已經買少見少。
在人類歷史上,心懷「宗教狂熱」的政治領袖曾經為人類帶來過無窮的苦難。也許,到了百年之後回頭再看,在人類公敵的歷史恥辱名單上,我們將能找到特朗普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