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老友」到死敵 特朗普減稅法案成壓垮馬斯克最後一根稻草

從「第一老友」到死敵 特朗普減稅法案成壓垮馬斯克最後一根稻草
撰文:劉耀洋
出版:更新:

美國億萬富豪、世界首富馬斯克(Elon Musk)過去曾被外界視為「現實版Iron Man」,不只因為他擁有龐大的財富,而且他猶如英雄般擁有一個欲改變世界的心。為他誕下4子的齊利斯(Shivon Zilis)就指出:「Tesla致力於減少對化石燃料依賴;SpaceX旨在確保人類在地球以外的生存,社交媒體X則致力於保護言論自由。」

馬斯克其中一個欲作出重大改變的「項目」便是始於去年7月,他當時支持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競選總統,化身後者的「第一老友」(First Buddy),並在特朗普當選上任後實際領導新創的「政府效率部」(DOGE),推動主流建制共和黨及民主黨都避而不談的議程-大規模削減政府開支及監管。

↓ 點擊影片了解特朗普與馬斯克對罵風波 ↓

這一項目現在卻迎來「爛尾」的結局,馬斯克已於5月30日正式結束其「特別政府僱員」職務,大幅削減開支及監管的承諾很大程度上未實現,而他與特朗普的關係也因後者推動將嚴重增加赤字的「大而美」減稅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而急轉直下。

馬斯克與白宮的分歧並不是秘密,雙方此前都對此予以承認,但一致對外淡化其影響。前者卻因不滿減稅法案而率先撕毀這份「君子協定」,他離任前已表示法案破壞了DOGE節流的努力,後來再強硬批評法案「令人作嘔」,又以電影《標殺令》(Kill Bill)名稱諧音暗諷應該「終止法案」,並鼓動民眾致電議員投反對票。

隨着雙方都撕破臉,結果2人於6月5日爆發隔空罵戰。特朗普於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德國總理默茨(Friedrich Merz)期間,就馬斯克反對法案的立場作出批評; 與此同時,正在觀看電視直播的馬斯克,則在X上實時逐點回擊特朗普的言論。雙方其後再從論點對駁演變成互相威脅,特朗普取消馬斯克旗下公司與政府間的訂單;馬斯克則一度揚言要立刻將那些為政府服役的SpaceX龍飛船(Dragon spacecraft)退役。

推動法案在眾議院通過的關鍵人物、眾院議長約翰遜(Mike Johnson)在罵戰爆發前一日表示,他對馬斯克的表態感到驚訝。然而,事實上馬斯克與特朗普之間的意見早已存在,只不過雙方在合作密月期忽視或故意無視2人間儼如鴻溝的分歧。

本非同路人

馬斯克不但並非特朗普或MAGA派的「死忠」,他甚至不是共和黨的長期支持者。他起初自我定位為中間溫和派,於2016年的選舉中,支持並投票給特朗普的對手、時任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Hillary Clinton),並公開表示特朗普根本不適合競選總統之位。

特朗普首次贏得總統大選後第二個月,曾任命馬斯克為經濟顧問委員會(CEA)成員,但後者在特朗普政府首次退出《巴黎氣候協議》(Paris Climate Accords)後,憤而辭職並批評指「氣候變遷是真實的」。2人其後數年都未有正式的來往,馬斯克於2020年大選中再投特朗普的對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

在上屆總統大選期間,馬斯克起初也未有支持特朗普,而是為德州州長德桑蒂斯(Ron DeSantis)背書。不過在美國億萬富豪Nelson Peltz穿針引線下,馬斯克開始支持特朗普,並在後者去年7月遇刺後,正式為特朗普背書並迅速成為其親密盟友。

圖為2024年10月5日,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於賓州為時任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站台。(Reuters)

馬斯克支持特朗普的動機過去近一年已多次引起討論,2人在社會議題、「文化戰爭」(Culture war)上看法相似可能是原因之一,也有人質疑從「不和」到「稱兄道弟」,背後或涉及不為人知的利益原因。

不過正如馬斯克其他「發展項目」般,Tesla、SpaceX等事業為他帶來巨額財富,將他推向世界首富之位,但無論真心與否,他都把相關項目與更宏大的目標掛鈎。馬斯克在去年10月一場挺特朗普的集會上正式宣布「項目KPI」,要從約6.5萬億美元的政府預算中削減至少2萬億美元(約15.6萬億港元)。特朗普當選後,也隨即宣布新創「政府效率部」,並交由馬斯克領導。

無論背後是否涉幕後利益交易,客觀而言,馬斯克透過幫助特朗普重返白宮,終獲得達成「項目」的重要工具-國家機器。

馬斯克為理想「硬食」損失?

特朗普上任後,隨即簽署多項行政命令,授權並協助「政府效率部」削減政府機構及開支。在DOGE領導下,政府在這4個月內作出多項備具爭議「瘦身」措施,裁員潮席捲各聯邦部門,部份政府機構或受政府資助實也面臨解散的局面。可是,此舉也使實際領導該部門的馬斯克成為各方針對的「箭靶」。

馬斯克的整體聲譽自特朗普就任總統而來持續下降,一項6月公布的民調顯示,他的受歡迎程度為-9%,較上一次進行的民調再下降了5%。重點是民主黨受訪者對他的負面評價基本上維持不變,反而是共和黨人對馬斯克的支持度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Tesla的投資者認為馬斯克涉足「政府效率部」業務後忽視了公司的發展,Tesla季度利潤暴跌了71%。同時, 由於特朗普上台後與歐洲關係轉差,再加上馬斯克本人屢屢介入歐洲政壇,而引起歐洲人對後者旗下業務的抵制,Tesla在歐洲的銷量暴跌49%,進一步加劇了公司投資人的擔憂。

圖為2025年4月10日,英國倫敦有組織發起抗議活動,以砸毀一輛由匿名者捐贈的Tesla汽車,以表達對馬斯克(Elon Musk)的不滿。(Reuters)

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政府內部未有全力支持,部份情況下甚至作出阻礙馬斯克的行動。外媒稱馬斯克支持的Gary Shapley此前一度被任命為代理國稅局長,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後來卻私下向特朗普就此作出抱怨,導致他上任僅僅48小時就被撤職。

另外,由於特朗普力推關稅政策、「美國製造」的保護主義經濟政策,反對關稅政策的馬斯克也經常與政府內閣成員起衝突,包括數次與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爆隔空罵戰。

不過,馬斯克理解,削減政府開支、消除監管才是這一「項目」的重點。因此他都只是以避重就輕的方式應對上述困境,包括稱自己將逐漸回歸Tesla業務,重振投資者信心;以及只會在受訪時稱自己支持零關稅措施,而不直接批評特朗普經濟政策。

2025年2月26日,馬斯克(Elon Musk)以政府效率部(DOGE)成員身份出席內閣會議,並坐在角落裏。圖為他起身發言。(Reuters)

賠了夫人又折兵 馬斯克忍無可忍

可惜,DOGE的工作到馬斯克宣布離職當天還未能達標,他先前已將節省2萬億美元的承諾減半,但目前還遠未達到這個水準。DOGE在其網站上公布的數據顯示,該機構截至5月29日只為政府節省了1750億美元(1.3萬億港元)。

雖然削減政府開支、架構的目標未如理想,但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馬斯克離任也不等於DOGE工作的結束,因此他當日還寄語表示「政府效率部」的工作此後將成為政府常態。結果,特朗普「大而美」減稅法案卻全盤否決了他的計劃。

這法案包含約3.75萬美元的減稅措施,包括延長即將到期、特朗普首任期實施的2017年個人所得稅減免,永久增加遺產稅免稅門檻,以及暫時(特朗普任期內)免徵小費稅等多項措施,但只透過削減近1.3萬億美元的支出作抵消。

2025年5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和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出席記者會。(Reuters)

無黨派的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分析指,「大而美」法案將使美國赤字在未來十年內增加2.4萬億美元。相較之下,「政府效率部」削減的支出根本是微不足道,倘法案獲通過,該機構過去4個月的工作形同「白做」。

馬斯克自去年7月支持特朗普以來,已付出無數代價。其「英雄」般的形象已完全消失殆盡,在特朗普經濟政策下,其公司業務也遭受進一步打擊。他忍耐多時就是希望至少能達成大規模削減政府開支的目標,如今他不只夢碎而始作俑者竟然就是特朗普本人。

難怪馬斯克與特朗普爆罵戰期間,屢屢「回顧舊時」,重申沒有自己,特朗普根本不會勝選;又轉發了特朗普今年早些時候在白宮宣傳Tesla的影片,片中特朗普表示「馬斯克從未向我要過任何東西」,暗指是特朗普有欠於他,而不是相反。

在馬斯克視法案為「大而醜」(Big Ugly)且必須予以反對,特朗普則視法案為「大而美」且必須予以支持的情況下,2人間的矛盾短期內似乎難以化解。馬斯克作為多間企業的行政總裁應該明白、接受,與一個並不穩定卻又固執的夥伴合作,項目「爛尾」的情況有時恐怕是在所難免。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