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台關係・二|台海趨勢無本質改變:日本無法回答兩個根本問題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近來日本和台灣互動頻繁,日本涉台言論屢有出格之處。

8月2日,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在接受採訪時,特別強調應更加關注「台灣的生存」。

7月,日本政府打破慣例,在2021年版《防衛白皮書》中首提「台灣穩定」問題。

7月5日,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在東京發表演講稱,中國如侵略台灣,日本依安全保障相關法規,有可能行使受限的集體自衛權。他稱台灣如發生大問題的話,日本完全有可能捲入「存亡危機」,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及美國必須共同保衛台灣。

6月28日,日本副防衛相中山泰秀在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演講時表示,日本和台灣在地理位置上很接近,如果台灣發生什麼事情,將影響到美軍及其家屬駐紮的沖繩,因此面對北京方面對台灣施加的壓力,日本與美國有必要「覺醒」,並將台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加以保護。

而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5月24日接受傳媒訪問時說,台灣的和平與穩定直接與日本有關,「我們正密切監視中國與台灣的關係,以及中國軍事活動」。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泉裕泰8月4日赴李登輝安眠處追思致意,希望李登輝「務必持續守護日本與台灣的和平以及繁榮」。(Facebook@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岸信夫近來對有關台灣情勢的發言不斷,他6月23日與德國防長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俗稱AKK)進行視頻會談時,便強調台灣周遭情勢安定對日本跟國際社會都很重要。6月16日岸信夫在東盟防長擴大會議也表達過類似意見。

岸信夫6月初稍早告述歐洲議會安全保障及防衛小組委員會,指中國一直在大幅增加國防預算,國際社會必須齊聲向中國表達意見,「有關台灣情勢穩定,對國際社會來說也很重要」。

6月1日,岸信夫與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John C. Aquilino)舉行會談。雙方稱,考慮到中國的「軍事壓力」,就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達成一致。而今年4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日本首相菅義偉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也提到,「我們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李登輝2020年7月30日逝世,日方派遣訪團弔唁李登輝,成員包括日本時任首相安倍晉三的胞弟、日本時任眾議員現任日本防相岸信夫(左一)。(中央社)

從日本政要的表述來看,大有為台灣出頭、介入台海之意。安倍近日稱世界上沒有任何政客像李登輝這樣為日本着想,如果情況允許,他希望赴台到李登輝墳前弔唁,更是將日台親密關係推向了高潮。

台灣的國際空間有限,自然希望與日本站隊。這也是過去很長時間台灣當局所努力的方向。目前的變化,則是日本愈發積極對台表態。

日本各界之所以頻繁表態原因有三。一是對美國有所交待,配合美國對華輿論施壓的方案;二是對北京以攻為守,希望通過此類措施,令中國確保日本的利益不受損害;三是日本非常不願見兩岸統一,這對日本的地緣戰略有利,且仍認為美國可以阻止兩岸統一。

面對中國的崛起,日本依舊處於轉變期,還未完全接納;而對於由中國主導的東亞秩序,日本亦仍充滿相當程度的擔憂。是以寄望於美國至少可以延緩中國的崛起,對中國形成一定的牽制。

美日這類做法,也給了台灣民進黨當局一些希望。

4月16日美日領導人在華盛頓舉行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其中強調了「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菅義偉4月21日說,上述聲明 「根本沒有預設軍事參與」。圖為2021年4月美日領導人在雙邊會晤之後共同出席新聞釋出會。(Getty Images)

但是,目前看來這些希望未能改變大局走勢,台海形勢依舊越來越受到北京的主導,美日在越發頻繁地與北京爆發輿論衝突之餘,依舊缺乏實質行動。這也是台灣當局仍然充滿戰略不安的根本原因。

其實,日本需要回答的核心問題,仍然是「是否承認台灣獨立」及「是否要替台灣出兵」?或許日本會大概率與美國一樣,逐步背棄一中政策,令美日兩國的「一中政策」逐步空心化。不過於形式上,美日幾乎無可能與台灣有官方關係的承諾;於實質上,也無法做到為了台灣而與大陸爆發軍事衝突。

而美國最近派出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訪華、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訪問新加坡,都明確做出「不訴求與中國衝突」的表態,這固然是「政治正確」,但拜登這一屆政府也確實寄望於藉盟友力量圍堵中國,而非與之爆發正面衝突。而如果美國沒有出手,日本根本不會有出手的空間;即便美國出手,日本也會有所猶豫。

日本美國的民意需要對華強硬的政府,台灣的民意也需要一個抵抗大陸的政府,是以在未發生統一之前,民選政治人士都會借表態收穫各自民意。是以,日本和美國對台灣的聲援,會令北京不悅,但只要既不能承認台灣獨立,又依舊不願與大陸發生軍事衝突,就不會改變「台灣被統一的壓力越來越強」的現實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