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風波未平金融「脱鈎」又起 中美拗手瓜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過去兩周,中美之間高潮迭起。8月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執意訪問台灣,挑戰中國「紅線」;當晚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便開始在台島周邊開展一系列聯合軍事行動。8月4日開始「環島」式實戰演訓。連日來,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等海域全面展開實戰化訓練,涉及海域之廣,演練頻次之密,訓練強度之大,堪稱罕見。被媒體解讀為「統一之戰」的基本部署,敲山震虎;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總額高達2800億美元的《晶片和科學法案》,威逼利誘晶片企業在中美之間二選一。採取要求相關企業對中國禁售高端光刻機、向華為公司施加「晶片禁令」、組織「晶片四方聯盟」,到晶片法案的簽署,美國全面圍堵展開同中國的晶片戰,已經部署完成;8月12日,中國人壽、中國鋁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公司5家上市公司同步官宣擬將美國存托股份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有聲音稱,這是中美金融「脱鈎」經歷歷史性的一天。8月14日,又有5名美國參眾議員搭乘美軍行政專機訪台。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將中美關係徹底攪動,引發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島周邊開展最大規模聯合軍事行動。(AP)

中美過招愈演愈烈,而與此同時,中美最高領導人的對話並未中斷,拜登與習近平的通話已經5次,而且基本上都是美方主動邀約。華盛頓經過這兩年與北京較勁,或許必須開始思考,是否曾高估自身、低估對手與錯估形勢。而對於北京來說,所有美國施壓手段,每項措施都會帶來刻骨銘心的教訓,必須做好全方位「應戰」準備。大國博弈會在未來幾年進入關鍵期,並由此深刻影響全球地緣政治。

中美金融「脱鈎」?

5家大型國企從美國退市,加上阿里巴巴上個月在香港進行雙重主要上市申請,為從美國退市做好了準備,這些當然不是個別、孤立的動向。對此,筆者同意前《環球時報》總編輯的判斷:網上有人說這是中美要徹底「脱鈎」了,而且是中方是要同美國「幹了」,未雨綢繆,顯然誇大此事的性質。「莫低估也莫誇大這個信號」。

首先,從「專業」角度看。這五大央企要退市的不是在美國上市的股份,是存託憑證(ADR)。所謂ADR,並不是發行的新股的股份,而是把香港已發行的股票,打包起來放到其他市場交易,如果交易地在美國就叫ADR((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在中國就叫CDR((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在世界上更多國家就叫GDR(Global Depositary Receipt),本質上是為了方便對方市場的股民,不用開通對方市場的賬戶就可以交易對方的股票,屬於合作和互聯互通範疇。

5月23日,滴滴召開了臨時股東大會,就滴滴美國存托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自願退市事宜進行投票表決。最終投票結果顯示,同意從紐交所退市。(AP)

五大國企退市的原因,其實就是美國要求海外的上市公司提供審計底稿。確實,《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很大程度上是衝着中國企業來的。中方不可能對美國無限讓步,甚至為此犧牲自己的國家安全和公司正當利益。這次多家中國大型國企從美退市就是維護自己安全和發展權所採取的因應對策。《外國公司問責法》的長遠影響在於,中概股只要是不能向美國提交審計底稿的中國公司,接下來都是要退市的。五大國企同時宣佈從美國退市,看着聲勢不一般,其實都是早晚的事。只不過是同時宣佈退市,加之這段時期以來中美之間的事情太多,所以顯得不一般而已。

至於五大國企美股退市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五大國企確實都是巨無霸企業,但是他們在美股託管的股份並不多,在中概股中反而是小角色,退了也就退了。但需要正視的是,自身市場做出怎樣的改變來對沖這種影響,幫企業拿到海外市場的融資,這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做到的。但這會倒逼股市包括A股、港股做出相應的改變。

從數據看美國退市央企交易量非常小。(中金公司)

但,這不是中國開始主動與美「脱鈎」的分水嶺事件。一定程度上來說,說中美脱鈎的,其實也沒錯,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都脱到現在了。五大國企的ADR退市,只是其中非常不起眼的小case而已。中概股從美股退市,是隨着美國簽署外國公司問責法之後,一個很自然的現象,用不着過分解讀,特別是五大國企退市,看着大其實不大,遠沒有阿里巴巴、京東、百度這些科技型企業的退市影響大。

從「蜜月期」走向脱鈎

1993年,經過國有企業股份制規範化改制,上海石化成為中國第一家股票同時在上海、香港和紐約三地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歷經30年,上海石化宣佈要從紐交所退市,而這30年間,中美走了一個輪迴。

1996年台海導彈危機,1997年時任眾議院議長金裏奇(Newt Gingrich)訪問台灣引發的中美關係急劇惡化,1998年4月,美國參議院針對解放軍提出13條事實認定,以對「中國軍事企業」經濟制裁,5月該法案通過,並被寫入《國防授權法案草案》。似乎中美已經走到了懸崖邊緣。

圖為1995至1996年台海危機期間,解放軍進行導彈發射與軍事演習的情況。這與今次解放軍數天內進行同類演習相當不同。(澳洲國立大學)

只不過,隨着1998年6月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訪華,中美全面啟動WTO談判,中方承諾開放市場,並允許美國資本投資中國的國有壟斷領域。白宮和五角大樓沒有在最後時限內提交「中國軍事企業」清單。而後,隨着中國加入WTO,電信、銀行、能源等壟斷央企一個個的在美國上市,以巴菲特投資中石油為代表,讓美國資本賺的盆滿缽滿。同時,小布殊政府掀起反恐戰爭,中美兩國軍事合作迅速加深進入蜜月期。中美在反恐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廣泛合作,將中美關係推向友好合作的軌道,以小布殊等西方政要大規模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標誌,中國與西方關係似乎進入新的蜜月時期。自此,中國贏得了一個10餘年的戰略機遇期。

直到2018年,美國政府單方面挑起並不斷升級中美經貿摩擦。在此次中美貿易爭端之前,中美還被形容為「夫妻論」。按中國的說法,是中美之間需要和而不同、相向而行。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擔心,中美關係正在從「蜜月期」走向脱鈎——貿易、投資、金融和經濟交往持續地、方向性地脱鈎,甚至蔓延至外交、安全等更多領域。

2002年2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宴會,歡迎美國總統小布殊(George W. Bush)和夫人勞拉(Laura Bush)一行。(AFP)

事實上,貿易戰只是個幌子,真正的交鋒則直指國家的未來。大國之間將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若真如此,中美爭端將可能長期化、複雜化,並給全球格局投下陰影。

特朗普政府確實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2020年11月當世界各國紛紛向拜登發送賀電,恭喜其當選美國總統時,憤怒而又不甘心的特朗普簽署了第13959號總統令,宣佈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以應對中國的軍事威脅與挑戰。該命令禁止美國的投資公司、養老基金等金融機構購買國防部認定的中國軍方支持企業。持有股票的投資者,必須在2021年年底前賣出。

原本只是對抖音、微信、阿里巴巴等新一代中國企業進行系列打壓,還想從他們身上掠奪經濟利益的特朗普在離任前直接下了狠手,而當時已經確定贏得下一屆眾議院的佩洛西,也藉助緊急狀態火速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HFCAA法案,將特朗普的制裁擴大化和法制化,開啟了民主黨主導的打壓。收緊對全體中概股的審計要求,如果美國監管部門三年內沒有拿到完整的審計文件,會被勒令退市並禁止投資。截至目前,有160餘家中概股被列入退市名單,並將在2024年強制退市,如果佩洛西在退休前讓眾議院通過「HFCAA加速法案」,這個期限會提前至2023年。

而當年的台海危機又一次因同樣的眾議院議長的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引起。這次解放軍的強硬程度更甚1996年。解放軍剛結束建國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區位最多的環台灣島實戰演訓,甚至其他海域演習都尚未結束,美國又派遣兩黨議員抵台訪問。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世界都在關注台海,未知中美兩大國會否發生點什麼。

事實上,以中美貿易爭端為標誌,全球秩序的加速漸變或遲或早、或緩或急,總要發生。世界不是平的,美國在拐彎,中國亦如此。人們之所以憂心忡忡,就在於我們可以追溯歷史的起點,但卻不能操控歷史的終點。謀一時者不足以謀一世,謀一事者不足以謀全局。在亂雲急渡的當下,無論美國還是中國,皆應明瞭「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的道理。站在歷史的拐點,更需要底線的理性思維,尤其要謹慎地重估全球格局,看清楚命運所繫。因為大國當下的舉措,影響和決定着全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