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導彈」啞火 美歐大佬有點煩 俄烏走向要看習近平?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波蘭境內與烏克蘭接壤的地區發生了導彈爆炸,導致兩名平民死亡。波蘭的這個悲劇很烏龍、很戲劇性,讓世界都捏了一把冷汗。波蘭是北約成員國,根據北約條款,針對一個成員國的襲擊將被視為對所有成員國的襲擊。導彈來自哪裏?是意外事件還是蓄意打擊?

從歷史看,很多次歐洲大陸戰火升級,都是從波蘭開始。波蘭導彈事件的突發,著實逼出一身冷汗。但戲劇性的,24小時內美國、波蘭、北約等先後表態,導彈由「來自俄羅斯」向「來自烏克蘭」發生反轉。這顆「波蘭導彈」就此啞火,雖然在北約「定調」之際,烏克蘭方面還在掙扎「相信是俄方是導彈」,但相信這顆「導彈」在「大哥們」的意願下都不可能被點燃。

11月15日,警察聚集在波蘭東部盧布林省(Lublin Voivodeship) 赫魯別舒夫縣(Hrubieszów)村莊普熱沃杜夫(Przewodow)的一個糧食倉庫外,波蘭外交部表示,一枚俄羅斯製造的導彈墜落並造成兩人死亡。(AP)

24小時180度大反轉

當地時間15日晚,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向記者表示,「很可能是俄羅斯製造的導彈」。當日夜間,波蘭外交部長拉烏就此事召見俄羅斯駐波蘭大使,「要求立即作出詳細解釋」。

西方媒體隨即以「俄羅斯導彈落入波蘭」為題渲染緊張氣氛。歐美一些政客紛紛表態,一口咬定是俄羅斯發射了導彈。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立刻發推文稱,他已與波蘭總統通電話,指責爆炸事件是「俄導彈恐怖襲擊」。

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9月9日訪問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面。(AP)

俄國防部的回應是,對波烏邊境附近的目標,俄當時沒進行任何打擊,發現的所謂導彈碎片,「與俄羅斯武器無關」,波蘭媒體和官員關於所謂俄導彈落入波烏邊境地區的聲明,就是「為了使局勢升級的蓄意挑釁」。俄羅斯常駐聯合國第一副代表在社交媒體評論稱,「這是一次企圖挑起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直接衝突的嘗試,從而讓世界承擔一切後果」。

事態不到24小時,很快就180度大反轉了。

美聯社16日援引美國官員的消息說,初步調查顯示,落入波蘭境內的導彈系烏克蘭軍隊發射,用於攔截一枚俄羅斯導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6日稱,涉事導彈「不太可能」從俄羅斯發射。當天晚些時候,他在印尼同七國集團和北約盟友開會時表示,爆炸是由烏克蘭防空導彈造成的。

2022年11月16日,加拿大總理-杜魯多、美國總統拜登和英國首相辛偉成出席G20峰會領導人緊急會議。(Getty Images,)

俄國防部16日進一步回應稱,在波蘭發現的導彈殘骸是烏克蘭S-300導彈的部分。俄外交部同日發表聲明稱,該事件中部分北約國家和西方媒體對俄羅斯的指控是「毫無根據的謊言」。

據路透社報道,北約各成員國常駐代表當天在布魯塞爾召開聯盟緊急會議。波蘭總統杜達表示,根據該國及其盟友掌握的訊息,引發爆炸的武器可能是20世紀70年代製造的S-300導彈,這是俄烏都在使用的蘇聯時期導彈系統。杜達指出,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導彈發射自俄方,但「極有可能是由烏克蘭防空部隊發射」。

北約和美國對波蘭的初步調查結果表示贊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在會後記者會上是說,「我們正對事件進行調查,目前沒有跡象表明這是蓄意攻擊,也無跡象顯示俄羅斯正準備對北約採取進攻性軍事行動」。

但斯托爾滕貝格表示俄羅斯仍要為此負責。因為其在2月發動了「特別軍事行動」,引發了烏克蘭的防禦。斯托爾滕貝格對記者說:「這不是烏克蘭的錯,俄羅斯要承擔最終責任。」「這起事件很可能是烏克蘭為保衛其領土免受俄巡航導彈襲擊而發射的防空導彈引起的。俄羅斯應承擔事件的最終責任」。但在他的話術下,其實也是說俄羅斯需要負責任,而不是說導彈是俄羅斯所發。

15日晚9點半左右,各國媒體們看到拉夫羅夫的俄羅斯代表團的專車離開下榻賓館,不久後俄羅斯專機飛離巴厘島,俄方確認拉夫羅夫以已經離開印尼。(AP)

不過,在北約「定調」後,烏方卻提出不同意見,堅決否認落在波蘭的導彈屬於烏克蘭。烏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秘書丹尼洛夫(Oleksiy Danilov)在其社交媒體賬戶上發文稱,烏克蘭主張對導彈落入波蘭事件展開聯合調查,烏克蘭已準備提交烏方所擁有的顯示該事件是俄羅斯所為的證據。

據烏克蘭國際文傳通訊社報道,澤連斯基當天表示,落入波蘭境內的導彈毫無疑問不屬於烏克蘭。澤連斯基稱,他已經收到了來自烏軍和空軍指揮部的報告,應當相信軍方的結論。從目前情況推斷,此次烏龍導彈不一定是烏克蘭政府所為,但可能是右翼激進份子,只不過現在政府不能不站出來。

一邊是北約努力「降温」,一邊是烏方提出異議,當被問及烏克蘭、波蘭和北約的說法不一致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回應稱:「我們知道澤連斯基總統的評論......但我們沒有任何訊息可以反駁波蘭的初步調查結果。」

歐美顯然有些不耐煩了

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指,波蘭導彈事件事實上反映出了當下北約的分裂,如果致命衝突更大幅度地延伸到北約領土,各方反應可能不會像一些人所期望的那樣統一和團結。

對於BBC的評論,不能輕易得到這個結論。「在認識到分歧的同時以和平手段尋找共識」已經成為國際普遍接受的原則,但「致命衝突更大幅度地延伸到北約領土」,基於地緣政治的需要,「抱團」還是大概率的。但,話分兩頭,對於烏克蘭,歐美國家顯然已經越來越耐煩了,盟友之間的「烏克蘭疲勞」(Ukraine fatigue)已經愈發顯現。不論之前有意推動停火和談,還是此番由美國帶頭給波蘭導彈事件降温,都是最好的證明。

俄烏衝突爆發的7個月後,一些微妙的變化必須放大看:

澤連斯基的「極端主義語言和要求」已經開始耗盡一些西方的耐心。澤連斯基動不動就對之前他高攀不起的那些西方國家指手畫腳,甚至破口大罵。不想提供軍援要罵、提供的武器太落後要罵、軍援速度稍微遲緩一點還是要罵。歐洲各國捱罵了還要提供軍援,早就心生怨恨。持續7個多月的戰爭,早已經掏空了歐洲國家的武器庫存,歐洲各國經濟更是遭受不同程度的傷害,即便他們想支持也已力不從心,很多歐洲國家政客和民眾,對烏克蘭的支持熱情一落千丈。正在到來的冬季將考驗俄羅斯與烏克蘭,也考驗歐洲,目前歐洲一些國家的民眾已經對支持烏克蘭和制裁俄羅斯不耐煩了。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使出渾身解數向西方國家「索取」。(AP)

至於美國方面,美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訪問烏克蘭時,都直接點明瞭通過外交途徑解決衝突的必要性。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變化。更要注意到的是,美國中期選舉後,共和黨已經拿下眾議院,麥卡錫(Kevin McCarthy)將成為眾議院議長。他上月曾公開表示,如果共和黨贏得眾議院的多數席位,他預計美國對烏克蘭的額外援助將很難在眾議院獲得通過。

促成和談,在歐美國家間似已經有一個不可言說的「共識」。而俄羅斯方面態度一直都有態度: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Maria Zakharova)稱對與烏克蘭的談判持開放的態度,並表示:「我們沒有放棄談判,當然,考慮到當前的現實,我們願意和烏克蘭進行談判。」

從實際情況來說,烏克蘭在戰場上的武器大多仰賴外國提供,若罔顧各國意見、全面拒絕談判,將對烏克蘭不利。當然,這件事情上,事實上烏克蘭並沒有發言權。

找不到台階 看向了習近平

事實上,如何描述俄烏戰爭?此前多次G20部長級會議未能達成共識。G20公報中的措辭是,「大多數成員強烈譴責烏克蘭戰爭,強調它正在造成巨大的人類痛苦,加劇了全球經濟中已有的脆弱性。」其中也提到,「對於當前局勢和制裁,還有其他看法和不同的評估」,可見,領導人中始終未達成一致。

巴西外交部長弗蘭薩(Carlos Alberto França)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表示, 「原則上,我反對歐洲和美國施加壓力,強迫各國在任何話題上自動達成一致。」弗蘭薩在峰會間隙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土耳其、印度和巴西等國家有義務保持自己的立場,並以自己的方式為國際事務做出貢獻。」他強調,巴西支持俄烏儘快達成停火,但西方國家阻止俄羅斯發聲是不公平的。

世界領導人正在失去耐心。衝突發生7個月,全球經濟都受到極大衝擊,受大宗商品價格的直接影響,美國、歐盟各國高通脹居高不下,各國政府焦頭爛額。都很想盡快結束這個「麻煩」,但似乎誰都不想邁出第一步,所以「我看你,你看我」,都在觀望。所以,大家的目光看向了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在G20期間,習近平進行了多場雙邊會晤。毫無疑問,與拜登的會晤是重中之重,而後就是同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的會晤。而這兩場會晤中,拜登、馬克龍都積極的與習近平溝通俄烏局勢。在本月早些時候,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訪問中國時,亦與習近平就俄烏局勢進行溝通。可見,他們都將目光投向了習近平。

習拜會:2022年11月14日,習近平(左)與拜登(右)在印尼峇里島會面。(AP)

馬克龍的表態就很具有代表性。據媒體報道稱,馬克龍在與習近平見面時表達,就入侵烏克蘭的問題向俄羅斯「施壓」符合北京的 「利益」。「你我的利益一致,都是向俄羅斯施加壓力,敦促它回到談判桌並尊重國際法。」

法國總統府在會晤結束之後發表的聲明中指出:「(馬克龍)總統對俄羅斯選擇在烏克蘭繼續這場戰爭深表關切。」馬克龍在會晤中表示:「這場衝突的後果已經超出了歐洲的邊界,法國和中國應通過密切合作加以克服。」法國總統府表示,雙方領導人都同意烏克蘭衝突亟需緩和,並重申了他們對防止使用核武器的立場。

中國外交部發表的新聞稿中稱,習近平強調,中方在烏克蘭危機上的立場明確一貫,主張停火、止戰、和談。國際社會應為此創造條件,中方也將繼續以自己的方式發揮建設性作用。

目前並沒有跡象顯示出北京方面會在俄烏戰爭的問題上改變立場。峰會期間,習近平也呼籲和平,同時強調「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按照中國外交原則,北京絕不會「親自」走在台前有所動作,但這不並表示北京沒有在做事。習近平這句「複雜問題沒有簡單解決辦法」,頗值得琢磨,一定程度上表示,北京其實已經在有所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