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東已經不是過去的中東 改變了什麼?因何而變?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3月10日,中國、沙特和伊朗在北京發表三方聯合聲明,沙特、伊朗握手言和——恢復兩國外交關係,兩個月內開放大使館、相互尊重國家主權和不干涉內部事務。3月23日,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與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通過電話進行會談,同意儘快舉行雙邊會議。

3月26日,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沙特國家石油公司,Aramco)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納賽爾(Amin H. Nasser)作為外商代表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說「「與中國一樣,沙特現在考慮的不是幾個季度的合作,而是未來幾十年中的發展」,而後立即宣布了幾項大動作:

3月26日,沙特阿美與北方工業集團、盤錦鑫誠實業集團共同簽署股東協議,計劃在中國東北地區建設一座日產30萬桶的大型煉油化工一體化聯合裝置,這將是一筆高達122億美元(約合837億人民幣)的投資;

3月26日,沙特阿美與廣東省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提出雙方將在能源、金融、科研創新、產業項目、人才交流等多個領域開展合作。

圖為2019年10月12日,鏡頭下位於沙特阿拉伯阿布蓋格(Abqaiq)的沙特阿美石油設施的公司徽標。(Reuters)

3月27日,沙特阿美宣布作為戰略投資者,通過旗下子公司受讓榮盛石化10.13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0%,交易對價246億元。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等一攬子協議,沙特阿美向榮盛石化子公司供應48萬桶/日的原油,為期20年。

事實上,稍早前, 3月2日,沙特阿美還宣布擬以現金投資吉利汽車旗下的合資公司,該合資公司主要聚焦內燃機、混合及插電式混合動力總成,以及變速器業務以及相關技術。

3月29日,沙特內閣批准了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的決定。

毫無疑問,沙特再中國大舉投資是一種信號。作為沙特最大的企業,同時也是沙特的國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是沙特能源政策的執行體,沙特阿美的行為,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沙特阿拉伯這個國家的變革。3月,沙特一連串的「出牌」,是沙特戰略轉型的重要一步。而沙特,是中東變局的剪影。

圖為2022年8月14日拍攝的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城市街景。(新華社)

悄無聲息的中東變局

早前,《華爾街日報》就發表文章稱,沙特和伊朗同意復交的協議意味着「中國在美國長期主導的地緣政治地區取得的外交勝利」。如果仔細觀察地緣格局的變化會注意到,埃及外長舒凱里(Sameh Shoukry)和 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Mevlut Cavusoglu)3月18日在一個聯合記者會上說,土耳其將「儘快」把與埃及的外交關係提升到大使級。土耳其最高外交官表示,土總統埃爾多安和埃及總統塞西將舉行會晤,標誌着兩國10年關係疏遠期的結束;

沙特外交部3月24日透露,他們正在與敘利亞方面會談,內容是恢復在敘境內提供領事服務。恢復領事關係通常被認為是兩國恢復正常外交關係的前奏。此前路透社也曾報道稱,沙特和敘利亞已接近「里程碑式的協議」,重開大使館的時間可能就在4月下旬。事實上,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剛剛結束對阿聯酋的訪問,雙方已經準備復交。這些都表明阿拉伯國家都不再願意在敘利亞問題上配合美國。

沙伊復交:中國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中),沙特阿拉伯代表、國務大臣、內閣成員、國家安全顧問艾班(左),伊朗代表、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右)2023年3月10日共同簽署協議,沙伊同意恢復外交關係。圖為三人出席記者會握手(Reuters)

還有一個細節,中、沙、伊三方發表聯合聲明後,來自親胡塞武裝的社交媒體賬號發表聲明,歡迎沙伊雙方在北京達成的協議,感謝中方為和平做出的貢獻,甚至言語中還將沙特稱為兄弟。讓外界頗感意外的是,受到伊朗扶持的也門胡塞武裝與沙特博弈了足足7年,隨着沙伊復交,沙特與也門胡塞武裝也極有可能言和。

這些都預示着中東格局將出現重大變化,, 「今天的中東已經不是過去的中東」

預示着中東格局將出現重大變——這一切,都與美國無關。

中國力量在中東 變化是如何發生的?

中東,一直都有兩股強大勢力的存在,就是美國和俄羅斯,這都是顯像的。但這幾年來,中國一股有別於美俄的力量在中東醞釀。以沙特為首的這些國家,開始從戰略上傾向於美國轉向在中美之間戰略平衡。特別是沙特和伊朗在北京的斡旋下復交,全世界都在討論,原來世界上不光只有大國挑事、小國打仗的你死我活零和邏輯,還可以有另一種大國說和、小國和解的共謀發展命運共同體邏輯。

「今天的中東已經不是過去的中東」,並不是說,這個變化是中國主導的,但毫無疑問,中國力量已經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改造」中東的力量,這是如何發生的?

最重要的是,中國提供的戰略安全與戰略平衡價值。以沙特為中東國家典型性代表而言,美國能給沙特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服務,譬如向沙特出售武器,與沙特結盟給沙特在除了巴以問題上的國家安全背書等。但在沙特與伊朗的敵對方面、在也門的衝突問題上,美國什麼忙都幫不上。客觀上在安全問題上美國除了收錢(軍售)之外,能做的並不多。而且,站在美國視角來看,沙特與伊朗敵對才符合美國的利益,因為那樣美國不但可以賣更多的武器給沙特,還可以讓美國支持的以色列在其中獲利。

圖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2023年3月10日訪問意大利時的情形。(Reuters)

今年以來,以色列出現明顯極右翼轉向,這使得以色列有很強烈的要對伊朗動武的跡象。而搶在以色列動手之前,北京先斡旋了伊朗和沙特和解,這稍微降低了以色列貿然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中國能向沙特提供和平服務,直接做為擔保人讓沙特與伊朗實現了和解,這種和解給沙特帶來的利益是巨大的,不僅僅是國家安全,經濟上的利益也是巨大的,地緣上的利益也是巨大的,而這一切美國都無法提供。

加之,中國巨大的需求市場。俄烏衝突讓俄羅斯失去了歐洲市場,只能加大對中國的打折促銷力度。這對沙特來說,會有一些競爭。所以面對俄羅斯的打折促銷,沙特就選擇加大對中國的投資。沙特兩筆投資,能讓中國從沙特的原油進口量增加37.5%,日均進口增加69萬桶。沙特這招很高明,看似是花錢加大對華投資,但結果是中國會增加從沙特進口原油。對沙特來說,是穩賺不賠的。必須承認,在爭奪中國市場份額上,沙特和俄羅斯是有一些競爭關係。但這種競爭,還屬於良性競爭。對中國來說,讓俄羅斯和沙特在市場上良性競爭,也是有利的。比如像現在這樣,俄羅斯的石油可以對中國打折促銷,沙特也為了爭奪市場而加大對華投資。堅持能源來源多樣化,不過度依賴單一國家,原因也在這裏,這也是為了中國整體的能源戰略安全。

圖為2019年3月10日,鏡頭下位於俄羅斯伊爾庫茨克的伊爾庫茨克石油公司(Irkutsk Oil Company)一間柴油廠(Reuters)

除了能源之外,中國還可以給沙特提供包括各種基礎建設的服務、工業製造的產業轉移等等,可以幫助沙特等中東產油國發展基礎設施、工業製造和旅遊業等。與中國能夠提供這些服務不同,美國只能提供購買國債的服務,以及高價購買武器的服務。

再加上這次瑞信危機,瑞信被瑞銀低價收購,繞開了沙特這個大股東,在沒有經過沙特同意的情況下,170億美元債券被清零,讓沙特吃了啞巴虧。踩了瑞信這個坑後,沙特也必然會重新審視過往的投資。沙特有着世界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過往沙特的對外投資主要是投往西方國家。但現在,沙特也很清楚,是時候開始加大對中國的投資了。不僅是雞蛋不能全放在一個籃子裏,而且沙特也經不起美國無節操的收割。

可見,沙特這次時大力與中國展開戰略層面的合作,是大勢所趨,是因為中國的實力使然,是因為中國能提供的價值使然,這種合作誰也擋不住。

變化的不僅是中東

其實在潛移默化的發生著變化的不僅是中東,在南美,也有類似的變化在發生。根據多家媒體消息稱,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在3月21日宣布,將重新加入到南美洲國家聯盟當中,他表示,拉丁美洲如今在同一條船上,大家應該團結一致抱團,儘快重振南美洲國家聯盟。

早些時候的一月,巴西、阿根廷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峰會上宣布展開共同貨幣的準備工作,旨在建立僅次於歐盟的世界第二大貨幣集團。而巴西提出建立一種名為「蘇爾(SUR,意為南方)」的共同貨幣,以此降低南美地區對美元的依賴。

2023年3月21日,巴西總統盧拉出席在巴西利亞普拉納爾托宮舉行的儀式。(Reuters)

此外,因病推遲訪問的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將在4月11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按照目前所披露的消息稱,盧拉訪華的重點在於推動中國和南方共同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而從事實角度上來說,如果此次中南自貿協議簽訂,中國將同時打通東西兩條主要貿易線路,在經濟全球化上狠踩一腳油門。相較於掠奪式的西方資本來說,中國式投資不那麼看重所謂的意識形態,不會提出苛刻的政治條件,而是更加的強調務實性,這對於常年因為地緣因素髮展不起來的第三世界國家,是具有極強的吸引力的。一旦成行,將徹底為美元的霸權敲上一記喪鐘。

中東國家、南美國家,為什麼各國都開始抱團?這是因為,大家都看到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大家抱團就能從變局中獲利。全球政治經濟秩序將加速重組,這個時候再內鬥就是內耗,聯手賺取利益才是正確選項。用中國的話語體系就是一直倡導的「安全與發展」。

當美國發言人在一次發布會上連續重複強調7次「美國是世界的領導者」,這其實已經表明美國不再是世界的領導者,否則何必一次發布會強調七次呢?事實就是如此殘酷的擺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