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世界談沙特伊朗復交:不該高估中國角色?也門即將停戰?

撰文:劉燕婷
出版:更新:

3月10日,伊朗及沙特阿拉伯(又稱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在北京取得談判突破,宣布同意恢復外交關係及相互重開大使館。

這一事件引發全球熱議,箇中原因有二。首先,伊朗與沙特不睦已久,雙方交惡關鍵並非所謂遜尼與什葉的教派衝突,而是地緣上的擠壓與競逐。1988年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朗便開始向周遭「輸出革命」,希望建立地緣緩衝區,黎巴嫩、伊拉克首當其衝;2010年「阿拉伯之春」後,伊朗更是公開介入敘利亞、也門戰場,成功鞏固人稱「什葉新月」的地緣緩衝帶,甚至與位處海灣的卡塔爾往來甚密。上述種種引發沙特焦慮,並為此與伊朗進行十年以上的地緣對峙、代理人衝突,2016年兩國斷交便是此一趨勢的時代見證。如今乍然復交,外界自然好奇背後原因與未來前景。

第二,中國在中東向來以經濟實力見長,不如美俄真槍實彈進行軍事干預與部署,即便北京長年在巴以問題、敘利亞問題上勸和促談,卻皆因缺乏政治、軍事基礎而無法實質參與。然此次沙特伊朗在北京宣布復交,昭示了中國原來也能在中東發揮政治影響力,再加上美國為了重返印太、施壓中國,已逐漸減少在中東的戰略挹注,不免讓外界產生以下討論:中國是否正在填補美國的留下的戰略真空?

而針對上述問題,不僅西方媒體討論熱烈,阿拉伯世界的輿情同樣澎湃。

在中國斡旋下,沙特阿拉伯代表、國務大臣、內閣成員、國家安全顧問艾班(左),伊朗代表、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右)2023年3月10日與中國共同簽署協議,沙伊同意恢復外交關係。圖為10日協議簽訂時的情形,中共中央外事工作辦公室主任王毅坐在艾班和沙姆哈尼之間。(Reuters)

中國扮演什麼角色

首先是中國的角色。

位於倫敦的沙特媒體《中東報》(الشرق الأوسط)採訪了沙特評論員賈塞爾(جاسر الجاسر),後者指出伊朗的承諾、中方的保證,是沙伊兩國得以復交的關鍵。「為何協議是在現在而非過去3年內促成?沙特的立場並沒有變化,變的是伊朗的承諾和中方的保證。」賈塞爾強調,「協議很快會在也門戰場受到考驗,雙方應該至少在2個月針對解決衝突達成初步共識。」但其也指出,要考慮到伊朗不願降低衝突烈度的最壞可能,「我們向伊朗提供了所有選擇,所有機會都向伊朗和國際各方開放,如果伊朗不願領情,其政權將徹底終結,因為這將影響伊朗與中國的關係,以及在某種程度上與俄羅斯的關係。」

沙特政治分析家哈立德(خالد باطرفي)也在同篇採訪中表示,中國之所以能作協議擔保國,與其同沙伊雙方的關係,及其中國在海灣地區的戰略利益有關,「中國與沙特、伊朗關係牢固,因此可以成為協議擔保人,而且中國在海灣也有直接利益,其大部分能源進口都來自該地區,海灣的海上通道也與中國的直接利益相關。」

沙特智庫海灣研究中心(مركز الخليج للأبحاث)負責人本薩克爾(عبد العزيز بن صقر)亦在接受卡塔爾媒體《半島電視台》(الجزيرة)訪問時表示,藉由推進與土耳其、伊朗的和解,沙特希望塑造地區新平衡,而此次雙方會談關鍵,在於確保伊朗政府有能力履行承諾,為區域衝突打開談判大門,包括海事與能源安全、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等議題。至於中國為何有能力斡旋,本薩克爾解釋說,中國與沙特在內的海灣國家經貿往來密切,更是伊朗最大貿易夥伴,因此能夠發揮斡旋作用。

在中國斡旋下,沙特阿拉伯代表、國務大臣、內閣成員、國家安全顧問艾班(Musaad bin Mohammed Al Aiban,左),伊朗代表、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Ali Shamkhani,右)2023年3月10日與中國共同簽署協議,沙伊同意恢復外交關係。圖為兩人在會議艾班與沙姆哈尼在會議舉行期間交談。(Reuters)

中東區域問題研究員塞德基安(محمد صالح صدقيان)亦在接受《半島電視台》同一採訪時表示,在伊拉克的5次會談發揮了重要作用,讓沙特與伊朗更好釐清談判重點,但中國的加入讓安全議題映入眼簾,而真正促成沙特與伊朗復交的,便是兩國都已認知到,高烈度的區域安全爭奪戰應暫告一段落。

此外《半島電視台》也在3月13日刊登觀點文章,稱北京一直希望增加在中東的影響力,但過去其影響力僅在經濟場域發揮作用,此次促成沙特伊朗和解,可以說是中國外交在中東的最大突破:中國不僅證明了,自己能在美國長期避而不談的問題上取得外交成就,也展現自己可在衝突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同時彰顯自己形塑「穩定中東」的意願與能力,這無疑能為中國參與中東事務開啟更多可能。而從現實角度來說,中國此舉展現出了更加「願與美國博弈」的全球戰略布局,同時鞏固其一貫的政治敘事「美國是中東的麻煩製造者」。

但文章也指出,不要高估中國在沙伊和解中所發揮的作用,因為北京所做的只是敲定一項協議,其進程已至少醞釀兩年,「我們不應忽視,以伊拉克為首的阿拉伯國家其實在調解中發揮了最大作用,只是出於可以理解的政治原因,協議最終在北京落地。」文章進一步分析,中國此次仍是以「和平共處五原則」調解此事,而不是圍繞安全條件和承諾,中國短期之內都不太可能直接介入中東安全事務、進行軍事干預,而是會以「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經濟計劃為核心。

在中國斡旋下,沙特阿拉伯代表、國務大臣、內閣成員、國家安全顧問艾班,伊朗代表、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2023年3月10日與中國共同簽署協議,沙伊同意恢復外交關係。圖為11日德黑蘭市面有售的報章,當中中共中央外事工作辦公室主任王毅、艾班和沙姆哈尼的合照刊登在頭版。(Reuters)

卡塔爾位於英國的媒體《新阿拉伯人》(العربي الجديد‎)亦刊登觀點文章,稱中國能斡旋成功是「很大的驚喜」,一來中國直至近年才開始在中東發揮影響力,二來海灣地區長年依賴美國。文章指出,海灣地區供應中國約40%的石油需求,故保持該區穩定對中國至關重要,且斡旋兩國復交有助形塑中國的「和平締造者」形象。但文章也指出,目前尚不清楚中國能斡旋成功的原因,也不清楚伊朗和沙特方面各自有何讓步,只是沙特與伊朗仍存在地緣競爭上的重大分歧,很難因復交而立即緩解,且中國的加入可能引發美國不滿,也無法取信以色列,要憑兩國復交解決區域衝突與對峙,可能相當困難。

也門媒體《自由亞丁》(عدن حرة)也發表評論,指出中國雖自稱是沙特與伊朗的調解人,也確實付出巨大的外交努力,但沙特成功抵禦伊朗的軍事擴張,使後者意識到自己無法與沙特進行競爭、在西方同樣孤立無援,才是雙方復交的關鍵,也才有中國進場的空間。

綜上所述,阿拉伯媒體雖對中國的施力多寡莫衷一是,卻大體同意北京不容忽視的經貿實力,是其能夠參與斡旋的關鍵。

卡塔爾位於英國的媒體《新阿拉伯人》(العربي الجديد‎)針對中國促成沙特伊朗復交進行報道,並以此幅漫畫呈現中國融和平鴿、龍為一體的國家形象,龍角上兩枚旗幟分別是沙特(左)與伊朗(右)國旗。(《新阿拉伯人》網站圖片)

中東和平前景如何

而在復交是否促成和平的預測上,不少輿論相當擔憂伊朗的恣意行事。

《新阿拉伯人》3月13日的觀點文章便指出,儘管中國促成的協議往往避免干涉他國內政,但這恰恰是此一案例的困境。儘管中國承諾監督執行,但伊朗不會放棄在「什葉新月」的軍事存在,更視此既成事實為神權政府的立足基礎,雖說沙伊復交看似可穩定區域局勢、化解兩國衝突,但其前提是各項條款的確切落實、而非拖延迴避,「以哈梅內伊(Ali Khamenei)為代表的伊朗深層政府能遵守這份在北京簽署的協議嗎?還是繼續依賴槍桿子?」

《新阿拉伯人》3月14日的觀點文章亦呈現類似憂慮,作者指出,伊朗內部的政治走向並不樂觀,從政治現實主義的視角來看,局勢的徹底逆轉是不可想像的,和平無法一夕滲透至兩國的競爭版圖。作者進而提問,「我們是否在協議中看到了可持續的政治解決方案?就現狀來簽定協議,是否意味正式宣布休戰、從而減少戰爭爆發的可能?是否能以此結束利雅得和德黑蘭的可能競爭?」

中國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中),沙特阿拉伯代表、國務大臣、內閣成員、國家安全顧問艾班(左),伊朗代表、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右)2023年3月10日共同簽署協議,沙伊同意恢復外交關係。圖為三人出席記者會握手(Reuters)

也門媒體《自由亞丁》(عدن حرة)則在3月13日刊登評論,稱一位與伊朗代表團關係密切的消息人士透露,沙伊正在商討也門停火方案的細節,兩國此次在北京也有交涉相關內容,預計在一年之內完成準備工作。據消息人士透露,雙方有意協助也門組建過渡政府,涵納所有主要勢力,並在一年之後舉行大選,期間無條件歡迎物資和人道主義援助的到來。而新政府將致力解決難民問題,並推動永久停火,啟動南北也門談判,在維護也門統一的基礎上建立解決方案。但文章對於依照上述路徑實現和平相當悲觀,因為伊朗所支持的胡塞武裝應會代表北方爭取強勢主導地位,南方代表或會因此拒絕承認新政府。

但《新阿拉伯人》也有不同觀點文章指出,伊朗確實希望與沙特復交。作者認為,現任總統萊西(Ebrahim Raisi)於2021年8月上台時,曾明確表示希望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尤其是沙特修復關係,彼時德黑蘭權力圈普遍認為,與沙特復交可能促使後者支持恢復核協議,緩解經濟制裁對伊朗造成的傷害。然而俄烏戰爭爆發後,伊朗的計算發生了變化,因其提供俄羅斯軍用無人機嚴重見罪西方,核協議的重啟機率急速下降,美伊關係也同步惡化,美國與以色列升級了應付伊朗核威脅的軍事協調層級,伊朗則愈發不履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查核規範。但伊朗仍願與沙特復交的關鍵,在於德黑蘭認為,與沙特緩和關係將會削弱美國設法組建的反伊聯盟,尤其以色列可能會因為沙伊復交,而推遲與沙特的關係正常化議程,使其與海灣建交的構想暫時止步阿聯酋與巴林。

此外儘管和平前景未必可期,部分阿拉伯輿論仍相當樂見兩國復交,因為此舉代表伊斯蘭世界朝著獨立自主更進一步。阿爾及利亞媒體《日出報》(الشروق)便刊登觀點文章,稱沙伊復交象徵美國與猶太復國主義的慘敗,「我們非常清楚,美利堅合眾國和西方聯盟無法再像過去幾十年般,在伊斯蘭的土地上肆虐;相反,東方將再次從西方的壓迫和佔領下恢復獨立,邪惡勢力將無法用戰爭和伊斯蘭國褻瀆這片淨土。」文章更認為,沙伊復交代表沙特已能在中東扮演地區大國的角色,證明自己是擁有獨立外交政策和利益的國家。

王毅2023年3月10日主持沙特和伊朗北京對話閉幕式(中國外交部)

位於倫敦的阿拉伯語媒體《今日觀點》(راي اليوم)主編阿特萬(عبد الباري عطوان)亦撰文,稱中國促成沙伊復交的「戰略海嘯」,預示了美英在海灣和中東地區長達80年的霸權統治即將結束,中國將在中東崛起,成為該區的主要戰略參與者,沙特則會是其重要的政治與經濟門戶。與此同時,沙特也擁有更多美國之外的結盟選擇,「當沙特領導人與中國和俄羅斯結盟,再而與金磚國家結盟時,他們不再需要以色列或美國,或說謊的鐵穹,或可恥的愛國者導彈,真主知道中國的軍火庫會有驚喜。」

文章亦認為也門戰爭或能迎來解決方案,「我們不會說沙特正在加入抵抗軸心,但我們確信它將脫離美國軸心,及其所有陰謀反對阿拉伯人並為以色列霸權服務的陣營。我們期待也門戰爭的結束,這場戰爭始於胡塞-也門-沙特的鬥爭,也不可避免要以兩個兄弟國家在尊重和相互合作基礎上的結盟來結束。」

綜合上述看法,阿拉伯世界對於沙特伊朗復交的結果各有評估,擔憂的聲音多將主要威脅歸於伊朗,並連帶對於也門的停戰統一謹慎看待。要讓阿拉伯輿論對於兩國緩和更有信心,或許需要雙方以行動進一步證明。

阿拉伯世界如何看待中國此次的斡旋角色?

對於中國的角色比重莫衷一是,但大體認為中國與沙特、伊朗的經貿關係,是其得以參與斡旋的基礎。

阿拉伯世界如何看待兩國復交前景?

擔憂與期待各有市場,擔憂者主要認為伊朗可能無法克制擴張主義,未來如何發展尚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