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對話|中美都知道持續溝通有必要 只是不能太高調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儘管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5月21日在G7峰會上中美關係「很快開始解凍」的言論看似尚未實現,中美防長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對話上也未有正式接觸以推動雙方重啟軍事溝通,但從最近的一連串外交態勢來看,中美雙方其實也知道持續對話有其必要。

中國防長李尚福在香格里拉對話上只在首天(6月2日)晚宴上與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握手,兩人並無正式對話。箇中原因,當然是拜登當局礙於政治考慮而不能取消特朗普時代對李尚福本人的制裁。相較之下,李尚福則見了歐盟外交專員博雷利(Josep Borrell)、德國防長皮斯托里烏斯(Boris Pistorius)和英國國防大臣華禮仕(Ben Wallace),是為其3月上任以來與歐洲國家同儕的首次接觸。

在香格里拉的發言中,李尚福的言辭有其溫和的一面,卻一如所料地與奧斯汀針鋒相對。李表明中美衝突是世界難以承受的災難,世界之大能容兩國,主張兩國應當尋求共同利益、深化合作,但同時他卻不點名批評美國藉自由航行之名實現霸權行為。對於5月26日、6月3日中美軍方分別在南海上空和台灣海峽的危機接觸,李指要避免這些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各國軍機、軍艦都不要到別國的領海領空附近,稱中國自己就不會到其他國家領空領海附近展示航行霸權。

2023年6月4日,中國防長李尚福在香格里拉對話上發言。(Reuters)

奧斯汀則針對着中方因為美方不解除李尚福制裁而拒絕對話一事大造文章,聲言對於任何負責任的國防領袖,對話的好時機是任何時候,對話不是獎勵,而是必要之事。除此之外,他也一如所料地不點名批評中國在印太地區的「脅迫、威嚇和霸凌」,並試圖將台灣問題與烏克蘭事態相提並論,稱如果大國能夠不被懲罰地入侵他們的和平鄰居,世界將變得非常危險。

從拜登本人早在G7峰會期間表達過正在磋商解除李尚福的制裁可見(其後此說法遭美國國務院迅速否定),美方對於其一邊制裁李尚福,一邊尋求與中國重啟軍事對話的不合理性並非懵然不知。只不過,在美國政壇反華風氣大盛之際,拜登在政治上也不能作出此等可被共和黨攻擊其對華軟弱的行動。

正如去年「佩洛西訪華」的事件一般,拜登當然不能夠期望中方體諒其國內政治困難。

不過,從香格里拉對話前後的外交消息來看,拜登的「中美解凍論」並非空穴來風。

6月2日,《金融時報》率先報道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5月曾秘密訪華。該消息也得到路透社進一步印證。

2023年3月9日,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出席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聽證。(Reuters)

伯恩斯屬外交體系出身,曾任駐俄大使,在華府政府甚具威信,其任命亦獲得參議院一致通過。在過去兩年,伯恩斯是拜登的「秘密外交」特使,無論是阿富汗喀布爾失陷期間與塔利班的溝通、警告巴西前總統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要尊重民主選舉,還是俄烏戰爭前警告俄羅斯不要動兵,也是由伯恩斯親自出馬。由此可見,伯恩斯訪華背後必然是帶着拜登對於中國的重要具體訊息而來。

另外,據路透社報道,廿多個國家的情報部門代表也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期間進行了秘密會議,當中美國由美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而中國亦有代表參與。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指會面氣氛具合作性,並無對抗性。這與李尚福和奧斯汀在鎂光燈下的隔空交火迥異。

6月3日,美國國務院也宣布,亞太務事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J. Kritenbrink)6月4至10日將訪問中國和新西蘭,而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和台灣務事高級主任貝蘭(Sarah Beran)亦將陪同康達訪問北京,將與中方討論中美關係的關鍵議題。相較於因為2月中美氣球風波而取消訪華的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派出這兩位「不為人識」的高層官員訪華相信也是想避開鎂光燈下中美外交的敏感性。

從這一個月來的中美外交可見,「低調」可算是主調。從5月8日中國外長秦剛與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在北京的會面、5月10日和11日王毅與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事後才張揚的維也納八小時會面,再到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5月25、26日在美出席APEC部長級會議期間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和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的會面,全部避開了媒體的鎂光燈。

戴琪與王文濤5月26日在底特律會面。(中國商務部網站)

雖然沙利文日前受CNN訪問時稱拜登和習近平將會「在某個時間點」(at some point)見面,但在美國反華風潮正盛、各州政府也正自行採納不同反華立法(禁制TikTok、禁止中國人購地等)之際,大家可以想像習近平再稱拜登為「老朋友」,又或者拜登再像去年峇里島會面一樣拍習近平背脊之類的場面將會如何被共和黨利用來攻擊拜登的連任選舉。

在美國政治論述中,「房內的成年人」(adult in the room)一詞近年變得愈來愈常見,主要是用來指稱在不理性的政治文化和不理性的政客之中還有點理性和務實的政治領袖。拜登,正是這樣的一個「房內的成年人」,當然知道無論中美競爭如何激烈,一定的溝通和合作有其必要,「一味反華」只是不符現實的政治姿態。不過,在「一味反華」變成了主流的美國政壇,理性和務實只能在黑暗中實現。

對於美國的國內政治掣肘,中國當然不能接受像針對李尚福一般「一邊制裁一邊對話」的過度要求。但將兩國外交置於鎂光燈外,以避免美國政治的敏感性,卻是中方樂於給予拜登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