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辛格百歲壽宴看中美「禮」與「兵」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禮者,敬人也」。近期,中美關係微微緩和,出現小陽春,拜登政府高層多人訪華,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耶倫、氣候問題特使克里的中國之行,得到中方領導層的接見。「外交無小事」,在這些互動中,中方接待的層次、禮儀、細節,傳遞着或隱晦或直白的訊息,是一個頗有意藴的觀察視角。

最引人注目的是百歲高齡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日前到訪,不僅得到中方「我們不忘老朋友」高度評價,安排他住在釣魚台國賓館五號樓(52年前,基辛格曾在五號樓與周恩來會談),更是在午宴中安排了百個壽桃、南山壽星、松鶴延年、友誼之橋等多個吉祥元素,可謂給基辛格舉辦了一場頂級配置的中國百歲壽宴。

6月19日,中國領導人會見布林肯是在人民大會堂的福建廳,背景是巨幅漆畫《武夷之春》,中間擺放的是盛開的荷花——在中國文化中,「荷」的諧音是「和」「合」;而耶倫訪華時的三次鞠躬,則成了美方強硬派口誅筆伐的對象。如果縱向延伸觀察,中方在對美接待中,傳遞的微妙訊息是有效的,如希拉里就曾對在人民大會堂見到的地毯念念不忘——這可理解為她對中國文化的某種認同。

+4

橫向觀察,拜登政府與中方在安克雷奇的首次高層戰略對話中,楊潔篪那句「我們把你們想得太好了,我們認為你們會遵守基本的外交禮節……」——首先強調的就是「禮」。布林肯今年這次因為熱氣球事件一波三折的訪華,能否見到中國最高領導人,被認為是最大看點,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項目常務主任葛來儀就曾認為:「布林肯將於周一與王毅會面,可能還會與習近平會面。這將是最重要的會晤,如果發生的話。」

6月初,中美防長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上沒有正式接觸。5月30日當天,五角大樓發聲明稱:「在夜間,PRC(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知美國,他們拒絕了我們5月初發出的奧斯汀部長本周在新加坡與PRC國防部長李尚福會面的邀請。」聲明強調的細節「在夜間」,希望凸顯的是中方失禮美方委屈。

圖為2023年6月4日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圖左)以及6月4日美國防部長奧斯汀分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出席「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發表演說的情形。(Reuters)

然而,眾所周知,北京與華盛頓有12個小時時差,亦就是說,此事中方是在自己的白天上班時間最終決定並通告美方的,沒有出現在好萊塢經典電影模式中的「最後一分鐘營救」——最後時刻出現變化。其實,再拉長一下觀察線,奧斯汀2021年就曾認為,中國軍委副主席才是與自己對話的「適當的對應方」,結果被拒。

因為基辛格見到了中國防長李尚福,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說,「一位普通公民(基辛格)可以與(中國)國防部長會面並進行溝通,美國(政府官員)卻不能,這令人遺憾」。

如果再分析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對制裁李尚福的最新表態,他認為,美方制裁不應是中方拒絕交流的原因。其一,中國軍方有很多人沒有被制裁——那麼美方為何要找李尚福?因為想中美雙方防長接觸?李就是防長;其二,他和拜登內閣的很多人也被俄羅斯制裁,但這並不妨礙美國在必要時與俄方溝通。——中美的問題從來就不是用俄美方程式去套的,俄羅斯對準美國的數千枚核武器,是俄美關係的基礎,那麼中方是否也須要去「套」這個基礎?

一言以蔽之,美方在李尚福事件中,有「在夜間」聲明的「委屈」、有偷換概念的詭辯術、有固步自封的官僚主義、有九龍治水的形式主義……還有一點點酸澀。

作者劉臻是南京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