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金磚峰會:是「不結盟」運動還是「多結盟」運動?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8月22至24日,數十個亞非拉國家的領袖趁第十五屆金磚國家領袖峰會的契機聚首南非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g),在俄烏戰爭和中美大國競爭的背景之下,被視為一場沒有西方參與的「去西方化」運動。

「金磚擴員」和「去美元化」成為了兩大關注點。不少評論人更將這一場南非峰會與催化冷戰期間「不結盟運動」的1955年「萬隆會議」相類比,而所謂的「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也變成了國際政治輿論界的關鍵詞。

在峰會的首天,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明言:「我們不想成為一個G7、G20或者美國的對立點,我們只想自我組織起來。」這句話看起來正反映出,至少從巴西的角度而言,金磚國家組織的目標就是要促成新一個不結盟運動。

盧拉「愛徒」、巴西前總統、現任新開發銀行(NDB,又稱「金磚銀行」)行長羅塞夫(Dilma Rousseff)日前表明新開發銀行正在考慮接收新成員,並可能會開始以南非和巴西的貨幣進行貸款。(Reuters)

然而,今天的世界大局與冷戰初期的二元陣營對立頗為不同。當時一邊是以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另一邊則是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世界上大多數剛從或正從殖民主義獨立的國家,以至曾受到帝國主義壓制的國家,皆不想被迫選邊站,才會產生出所謂的「不結盟運動」。

回看今天,與美蘇冷戰的明顯對比當然就是中美之間的所謂「新冷戰」。在西方主流的理解之中,類似金磚的國際組織事實上就是中國想要組織起來的陣營,所以,放在冷戰的框架去作對比的話,這並不是個「不結盟運動」,而是包括中國在內的非西方國家試圖構建一個「反西方」陣營的運動,是一種結盟的過程。

這種解讀也並非毫無道理,畢竟中國至少在此刻的金磚五國之中確實有着實然的獨大地位,其經濟產值就佔了金磚的七成——雖然習近平本人已多次表明太平洋和世界的寬廣足以容納中美各自發展,亦多次警告修昔底德陷阱的危險。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南非,2023年8月22日會晤南非總統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Reuters)

如果從這一種西方的解讀去看,「不結盟運動」其實就是跟中國結盟的行動。

這就是此刻全球多數國家都要面對的矛盾——主張「不結盟」本身將會在不少西方人(特別是美國)的眼中被定性為跟中國結盟,因此是適反其反的行動。(此等情況跟在俄烏戰爭中「保持中立」一般。)

為了從這種矛盾局面中脫身,新的「不結盟運動」其實只能是一種「多結盟運動」,只有透過積極與各方力量結盟為友才能推進不結盟的目標。

例如在俄烏戰爭的大背景之下,最成功的不結盟國家往往是多結盟國家。一邊供應烏克蘭武器、支持北約東擴,一邊與普京政府交好、成為俄羅斯繞過制裁主要渠道的北約成員國土耳其,以至一邊廉價大買俄羅斯石油,一邊靠反中招牌盡收美國國防、科技支持的印度,都是明顯不過的案例

2023年6月22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白宮為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舉辦歡迎儀式。 (Reuters)

其他國家也正在往這個方向走。例如沙特一方面繼續與中國、伊朗加深關係,另一方面則要求美國提供更多軍售和安全保障;一方面幫助烏克蘭主持讓其遊說全球南方國家的和平峰會,另一方面又在石油產量調控上與俄羅斯聯動。

連大半個世紀以來已綁在美國船上的法國亦是如此。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本年4月訪華期間的涉台言論,以至其要求參加這次金磚峰會的消息,也說明了這一點。

與其為這次「去西方化」色彩甚濃的金磚峰會掛上「不結盟運動」的名號,不如將之視為世界各國「多結盟運動」的其中一種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