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土地條例】美銀﹕四大地產商擁逾億方呎農地 恒地佔近半

撰文:林樂謙
出版:更新:

近日有傳政府將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興建公屋,令新界農地發展成為焦點。根據美銀美林報告,有關《條例》如成功落實,將利好發展商短期收入,因為土地價值可早一點實現,四大發展商﹙恒地、新地、新世界及長實﹚料各自可得最多50億至70億元的賠償。長遠而言,政府收地起樓,對發展商影響呈中性,皆因只涉及公共房屋,租客不在目標之列。

現時四大發展商擁有逾億方呎農地,截至2018年底,恒地(0012)擁約4,500萬方呎農地(佔約45%),其農地儲備為四大地產商之首。

其次新地(0016)擁約3,100萬方呎農地(佔約30%),新世界(0017)有約1,700萬方呎農地(佔約16%),而長實(1113)則有900萬方呎農地(佔約9%)。

與此同時,中資近年亦密密收購新界地皮。根據本土研究社報告,中資發展商雅居樂(3383)大股東陳卓林或他家族成員,擁有的農地儲備冠絕中資,於南丫島博寮港持約200萬方呎土地,發展商如綠景中國(0095)、上海菲林格爾等亦擁逾50萬方呎農地儲備。

地建會:牽涉農地程序至少花十多年

民建聯上周要求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私人業主的閒置土地,大量興建公營房屋「突破困局」,達到公屋三年上樓政策目標。而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早前表示,大型發展商擁有超過1,000公頃的新界農地,專責小組過去亦提出多個收地建議選項,惟發展局未有就建議提進展。他建議提升土地補償價格,以盡快取得農地發展。

地產建設商會澄清有關囤地的誤會時稱,土地發展要經過政府複雜而冗長的行政、諮詢和審批程序,包括城規、環保、基建、換地等等,若牽涉農地,則動輒要花上十多年以至二十多年的時間,才能動工興建房屋,因此若要加快供應,審批程序需要積極簡化,才能奏效。新地早前亦詬病農地轉換程序繁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