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辣招印花稅歷史任務結束 昔日內地及公司客罰稅30%

撰文:蔡偉南 黃祐樺
出版:更新:

【財政預算案2024 / 財赤/ 樓市 / 辣招】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8日)公佈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一如市場預期政府為樓市全面撤辣。回顧過去辣招稅情況,為壓抑樓市過熱,過往多次出招,高峰期內地客、公司名義更需要繳付高達樓價30%的辣招稅(包括買家印花稅BSD及雙倍印花稅DSD)。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布,經審慎考慮當前整體情況後,決定即日起撤銷所有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即由今天起所有住宅物業交易無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即意味全面撤辣。換言之為期14年、用作壓抑樓市升勢的辣招正式落幕。

高峰期內地客、公司客入市最多罰三成稅

三大辣招當中,罰得最甘莫過於是如果內地客或公司客入市,就需要支付樓價30%的「辣招稅」,當中包括15%從價印花稅以及15%買家印花稅。雖然稅款驚人,但事實上過去亦有不少該類客肯啃「辣招稅」入市。

撤辣後公司客較高峰慳稅多達86%

當中最誇一宗為於2021年有公司客以逾5.514億元買入九倉(0004)旗下山頂道項目77D號洋房,當時市場估計需要支付高達樓價三成的「辣招稅」,即涉及逾1.654億元。不過,由於財政司司長宣布由即日起全面撤辣,若以上述個案為例亦只需要支付4.25%從價印花稅便可,即約2,342.45萬元,換言之,撤辣後兩者入市稅款相差1.42億元或85.8%。

+8

最早2010年推SSD壓抑樓市

回顧樓市辣招,時間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11月,當時政府推出額外印花稅(SSD),限制市民在兩年內轉售單位,需要繳付樓高5至15%的SSD。兩年後政府為樓市「加辣」於2012年10月更推出SSD加強版,轉售時間限制調整為三年內,SSD稅款涉及樓價10至20%,當時政府更推出買家印花稅BSD,以限制非本地人士及以公司名義的買家,在港買樓時需繳付樓價15%的稅款。

不過事隔一年,政府於2013年2月份更推出雙倍印花稅(DSD),調整200萬元或以下物業,稅款由100元增至樓價1.5%,其餘物業稅率也加倍,由最高稅率4.25%增至8.5%。

惟樓價升勢未止,政府於2016年11月份及2017年4月再次出手,分別向買入第二套或以上物業的買家,劃一收稅樓價15%,以及採「一約多伙」15%從價印花稅,即買家以首次置業人士的名義,以一份合約購入多個單位,需繳付樓價15%的從價印花稅。

2022年首推專才「先徵後退」 翌年「半減辣」救市

直至近年樓市出現下行,當時有意見認為樓市辣招已經過時,要求政府重新檢視樓市相關政策。特首李家超在2022年10月發表首份《施政報告》 當中指出,待合資格外來人才在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可申請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額外的印花稅,即「先徵後退」。

雖然政府於推出專才「先徵後退」,但樓市跌勢加劇, 特首李家超在第二份《施政報告》就樓市辣招作出三大調整。首先,當中將額外印花稅(SSD)的適用年期,由三年縮短至兩年,換言之業主在持有物業兩年後出售,無須再繳付樓價10%的額外印花稅。

其次,買家印花稅(BSD)和新住宅印花稅(NRSD)的稅率減半,兩者均會由15%減至7.5%。以及 優化專才「先徵後退」,改為為外來人才的置業業印花稅實施「先免後徵」,即暫免徵收相關稅項,若相關人士其後未能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才繳付相關稅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