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大眼少女」 成二十大代表 展現中國教育、脫貧成果

撰文:鄭寧
出版:更新:

三十多年前,一雙求知若渴的「大眼睛」出現在希望工程的宣傳海報上,打動億萬中國人。今年「大眼睛」少女蘇明娟已成為二十大代表,再次進入大家的視野,被讚是中國教育、脫貧事業的「最好代言人」。

出生在普通家庭的蘇明娟,父母是普通的中國農民,一家人在安徽大別山深處過着辛勞拮据的生活。1990年,她在一所由祠堂改建而成的小學讀一年級,每學期六七十元(人民幣,下同)的學費雜費變成家中最大的負擔。但這一切因希望工程的實施而改變。

「大眼少女」蘇明娟希望工程海報。(希望工程官方網站)

1989年,中國共青團中央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青基會)發起了一項以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兒童為使命的公益項目「希望工程——百萬愛心行動」。90年代初,攝影家謝海龍受中國青基會所托拍攝一組「我要讀書」的照片。1995年5月,蘇明娟手握鉛筆抬起頭,一雙對知識充滿渴望的大眼睛被記錄在相機快門中。同年,這張黑白相出現在各大報刊上,打動無數人心,她也因此成為「希望工程」的代言人。

很快蘇明娟就收到來自全中國的關注,在「希望工程」和社會各界的資助下,她順利完成學業,入職中國工商銀行安徽分行。而她就讀的小學,也被改建成一幢有三層校舍的「希望小學」,寬敞明亮的教室還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和電腦。

受到幫助後,蘇明娟也不忘心懷感恩,回饋社會。從初二時,她就開始將得來的資助幫助更困難的孩子讀書;考上大學後,她將自己每學期900元的補貼全數捐出,自己則堅持勤工儉學。工作後,蘇明娟的第一筆工資也全部捐給希望工程,此後每個月都將收入的一部分捐出,並且每年拿出1000元用於資助貧困生,從未間斷。

2006年,她和當年拍照的攝影師謝海龍將「大眼睛女孩」的照片版權拍賣,所得的30多萬元用於援建西藏拉薩市曲水縣的一所希望小學,幫助上千藏族孩子讀書。2018年,她拿出3萬元積蓄作為啟動資金,成立「蘇明娟助學基金」。二十大開幕前,據她稱,基金已累計籌集約490萬元,參與建設了5所希望小學。

如今三十年過去,蘇明娟已成為二十大代表。作為希望工程最具代表性的受益者,她一直在用自己的影響力為更多貧困山區的孩子呐喊奔走,「希望大家把關注焦點放在希望工程上,以及如何幫助貧困學生上,齊心協力幫助更多真正需要幫助的困難群體。」

中共十九大上首次明確提到「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弱有所扶」,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也再次強調要在教育上持續用力,「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内地《光明日報》撰文評價,蘇明娟的人生經歷就是這句話「最好的注腳」。

過去,「大眼少女」是希望工程的招牌,而今天蘇明娟的故事更體現中國在脫貧攻堅上取得的成果。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稱會把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列為十年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之一,並宣布中國的脫貧攻堅已取得了全面勝利,稱這是可以載入史冊的「人間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