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更易被貓狗咬傷? 醫生:不出血也要求診,狂犬病致死率100%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在街上,有時會遇見餓到瘦骨嶙峋的流浪貓狗,不少好心人會定期餵飼。然而,近日有多人反映被抓傷、咬傷。
有醫生提醒,被貓狗抓傷、咬傷後應沖洗傷口,再到醫院求診接種狂犬病疫苗,否則小傷口有機會引發狂犬病,一旦發作,病死率100%。

前兩天,20歲的王姓女大學生在校內餵流浪貓時,手指不慎被貓咪尖利的牙齒劃傷,她之後反覆用自來水沖洗,因為沒有明顯出血,她翌日才到醫院求診。

浙江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陳闖副主任醫師表示,踏入5月後,寵物傷人的病例明顯增多,每日平均有30多宗個案。天氣愈來愈熱,貓狗等寵物也會因溫度變得興奮、脾氣暴躁,而市民常穿短褲、短袖,皮膚露出較多,此時更容易發生被抓傷、咬傷的情況。

被貓狗抓傷、咬傷是小傷口,但絕不能忽視,因為有機會引發狂犬病,一旦發作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病死率100%。

最受歡迎的是中華田園貓之一的「橘貓」。(視覺中國)

陳闖指出,狂犬病易感動物是犬科、貓科及蝙蝠等胎生哺乳動物,其潛伏期通常為1-3個月,99%的患者在一年內發作,最初症狀是發燒,傷口處常有刺痛、灼痛感。

隨着病毒在中樞神經系統擴散,發展為可致命的進行性腦脊髓炎,具體分兩種情況:狂躁型患者症狀為機能亢進、躁動、恐水,數日後因心肺衰竭而亡;麻痺型患者的病程長,從咬傷或抓傷部位開始,肌肉逐漸麻痺,後逐漸呼吸、心力衰竭,最終致死。

杭州市職業病防治院歷年門診數據顯示,夏天是犬傷高發季節。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急診科曹愷祺醫生稱,5月以來,急診科接診犬傷患者明顯增多,以2、30歲的年輕患者為主,主要是被家養寵物狗、寵物貓等抓傷、咬傷;部分是被野貓野狗抓傷。

2022年12月6日,深圳,一位護士在給一位被貓抓傷的小朋友注射狂犬疫苗。(視覺中國)

陳闖強調,前往醫療機構接種狂犬病疫苗前,患者要第一時間處理傷口,先用有一定壓力的流動自來水沖洗傷口15分鐘,並配合使用弱鹼性的清潔劑譬如肥皂等,對病毒有較好的清洗作用。

他提醒,接種狂犬病疫苗後24小時內,注射部位可出現紅腫、疼痛、發癢,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可自行緩解;還可能會有輕度發燒、肌肉痛、嘔吐、腹痛等症狀,一般不需要處理即可自行消退。

需要注意的是,狂犬病疫苗的時效性為半年,若半年後再被寵物咬傷、抓傷的情況,要及時就醫加強免疫或再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