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大灣區】天文台升級閃電監測 粵港澳閃電無所遁形

撰文:藍善婷 尹淑君
出版:更新:

【念慈菴葛根湯特約01天氣預報】昨早的一場雷暴不單帶來滂沱大雨,更造成多次閃電,監測雨量,天文台會使用雨量器,那監測閃電次數,又如何是好?難不成用肉眼數?其實所需要的是閃電儀,適逢天文台18日就公布,天文台新閃電儀已全面投入業務運作,新裝置即可大派用場。
兩個新閃電探測站分別位於赤鱲角及珠海東澳島,裝設了新型號的閃電儀,而天文台同時亦更新四台現有探測站之閃電儀,能提供更準確的閃電資訊,可探測閃電的範圍,更由原來涵蓋廣東大部分地方,進一步擴闊至廣東省以外一些周邊的省份,令整個粵港澳大灣區閃電情況,都盡收天文台的監視網中。

在上午8時,天文台錄得的氣溫已升至21.1度,相對濕度則達百分之96;在京士柏錄得的紫外線指數暫時是0.1,強度屬於低。一股溫暖潮濕的海洋氣流正影響廣東沿岸。本港今早有霧,橫瀾島的能見度降至500米以下,香港日間短暫時間有陽光,天氣溫暖,最高氣溫約25度。(按此閱讀:【天氣預報】中午過後無涼意 新界料最高28度

本港今早海面能見度甚低。(香港天文台)

昨早錄逾千次雲間閃電

根據天文台所紀錄的閃電數據,天文台昨早由6時左右開始錄得閃電,閃電高峰期正是雷雨帶影響珠三角口之時,天文台由7時至10時之間,共錄得142次雲對地閃電,以及逾千次的雲間閃電。而雲對地閃電較集中在大嶼山,共有55次;而港島及九龍共43次;新界東為39次,新界西則較少,只有6次。

根據天文台解釋,雲對地閃電有可能影響地面的人和設施。由於雲間閃電並沒有到達地面,因此一般不會有該影響,但要注意的是,雲間閃電有時會在雲對地閃電之前發生。

探測雷電靠閃電儀

究竟天文台是如何監測閃電次數?由天文台製作的「氣象冷知識」特輯,過去就曾作出解說,就是透過閃電儀來探測雷電。由於閃電本身就像一條電線,由雷雨雲伸展到地面,它會在極短的時間內產生很大的電流及電磁場,藉探測電磁場,便可知道閃電的存在。而把探測器放在不同地方,它們探測同一閃電所發出的電磁波方向和時間都不一樣,只要將所有探測器的訊號傳到中央電腦,便可計算得到,閃電發生的位置和時間。

而天文台18日就公布,在去年所建立了兩個新的閃電探測站已裝設了新型閃電儀並投入服務,連同原來的裝置,將令探測的概率大大提升。

天文台科學主任林學賢曾在「氣象冷知識」特輯中解釋,天文台如何透過閃電儀來探測雷電。(天文台氣象冷知識截圖)

可提高閃電探測概率

天文台科學主任林學賢接受《香港01》電話訪問時透露,兩個新增的閃電探測站分別位於赤鱲角及珠海東澳島,其中後者是與廣東省氣象局及珠海市氣象局合作建設;另外,天文台也把現時4個探測站,即舂坎角、尖鼻咀、沙頭角和澳門氹仔的四台閃電儀作更新,新閃電儀經試行及優化後現已全面投入業務運作,可為天氣預報員及其他市民提供閃電資訊。

林學賢續解釋,新閃電儀能夠令天文台探測的雲對地的閃電準確度提高至250米,同時探測的概率亦大大提升了,例如雲對地的閃電探測概率可達到百分之95,而雲間閃電,即雲與雲之間探測機率也高於百分之50,是閃電定位網絡經優化後的成果。而新的閃電儀探測靈敏度較高,加上新增的東澳島閃電站位於稍為較南位置,便有助擴闊閃電探測範圍。

圖為位於舂坎角的閃電探測站。(香港天文台)

可測大灣區內閃電情況

林學賢並補充,以往7個探測站的可監測範圍,本來已經覆蓋廣東省的大部分地方,而現時可探測的閃電出現地區,進一步已擴張到廣東省的周邊省份,包括福建、湖南、江西等地的閃電,換言之,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內的閃電情況,都將盡收天文台的監測之下。

其實,這套閃電定位系統早在2005年成立,網絡由香港天文台、廣東省氣象局和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一同運行,但由於科技日新月異,舊閃電儀靈敏度不足,於是在2017年時便更新了電腦硬件和軟件,並在2017年後期至2018年半年內,更新在香港及澳門氹仔的閃電儀,加上現時最新的兩支,整個閃電定位網絡及閃電儀已增加到9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