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新招內需谷得起? 專家深度拆解3指標 呢類消費股最應押注
全國兩會開幕,公布新一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約5%GDP增長,約4%赤字率,以及約2%CPI增長的目標,基本符合早先市場預期。自去年祭出「救市組合拳」,市場對接力政策的期待已久,目光聚焦之處,莫過於如何提振內需消費。
專家明言,儘管今次「以舊換新」的消費補貼,或作用有限,但三大關鍵指標背後,其實傳達出更為務實的積極信號。且內地AI異軍突起,相信「消費+科技」概念下,即便沒有補貼,也可刺激消費,料相關股份更可受惠,頗具潛力。
中央舉債比例達56% 加碼「肩負」財政刺激
去年底的救市大招,仍歷歷在目,當時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亦召開多場記招,均吸引市場眼球。而翹首以盼的關鍵詞,便是「財政政策」,時至本周終於揭盅。
內地將目標赤字率提升1個百分點,至4%左右,對應5.6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1.6萬億元;新增政府債務的總規模,為11.86萬億元。
先來計數,新增政府債務,其實可包括四方面,其一為5.66萬億元的財政赤字,當中有4.86萬億元來自中央赤字;其二,為擬發行的1.3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其三,為0.5萬億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其四則為4.4萬億的地方政府專項債。
中央與地方,同樣可以發債,相應也需各自償還債務。因此在11.86萬億的總規模中,中央赤字與特別國債,屬於中央債務,合計6.66萬億元,佔總債務規模比重達56%。
安柏環球金融集團首席投資總監雷志海指,4%的赤字水平,已超過去近30年的水平。更重要的是,56%的中央發債比例相當罕見,從前刺激地方經濟的任務,多被交由地方政府負責,今次則是「中央把比較大的責任,自己肩負,自己扛下來」,信號更積極。
計GDP四大來源 出口變數不利庫存創收
去年GDP成功得以「保5」,實現年初設定的目標,國務院總理李強宣讀報告時,即坦言「很不容易」。而今年5%的增長目標維持不變,其實略高於早先市場預期。
雷志海表示,可通過GDP公式,拆解經濟增長表現,GDP=C(民間消費)+I(固定投資)+G(政府開支)+ NX(淨出口)。從去年的表現而言,民間消費疲弱,內房等固定投資也未見起色,相信主要「功臣」應為出口表現。
他特別強調,儘管沒有專門追蹤指標,但猜測去年成功「保5」的一個可能性是庫存(inventory)增加,庫存可以計入GDP,屬固定投資。不過,此前庫存多依靠出口,若無法持續出清,則庫存將淪為積壓無貢獻的「dead wage」,未必是健康的發展模式。
而今年特朗普關稅衝擊,將為淨出口增添巨大變數,需其餘三項「發力」。雷志海指,此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召開座談會,晤龍頭科企高管,相信對企業固定投資可有幫助;政策亦提及,放寬收購存量房限制,助止跌回穩,料內房有望「築底」。因此其對於今年可達成5%的目標具信心,惟提醒稱,需思考如何「去庫存」。
CPI目標更務實 谷消費期科技新產品
回歸最關注的消費刺激措施,當中最直觀的一項,便是超長期特別國債撥出3000億元,支持「以舊換新」。雷志海明言,功效未必顯著,不過消費氣氛有回升希望。他解釋稱,內地流行「降級」、「平替」已久,相信居民「省了兩年錢,稍微轉好,就會願意花錢」。
另值得一提的是,今次報告,將通脹指標CPI(消費者價格指數)減至2%。此前數年,該目標都定為3%,但最終每年實際數值,只約0.2%。雷志海表示,今次降低CPI目標,或表明政策制定的取態,更傾向於「務實」。
他分析指,市場容易忽略PPI(生產者價格指數),其實PPI代表上游生產,CPI代表下游零售,PPI早在2年前,便跌至負數,證明上游陷入通縮,產品沒有議價能力。故而需PPI先改善,輔以需求回暖,才可令CPI達標。
近來內地AI表現驚艷,他設想若能將AI引入新產品,落地新應用場景,就足以激發消費興趣,「消費+科技」才是內需新機會,「那時就不需要什麼補貼,也可以刺激到消費」。
黃德几:電子產品先受惠 車股警惕「抽水潮」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觀點相近,指出需把握「以舊換新」概念,傳統餐飲、服飾、體育用品等,料受惠較少。反而是電子產品、旅遊平台、車股更容易跑出。
他推薦稱,「以舊換新」最利手機等較高價格的電子產品銷售,此類股份首選小米(1810);另外,攜程(9961)作為互聯網旅行平台,具科技概念,同樣值博。
其續指,電動車也是「以舊換新」政策的受惠股,車企亦多加碼自動駕駛、低空經濟等科技概念。惟需留意,龍頭比亞迪(1211)近日傳出折讓配股消息,市場驚訝其突襲「抽水」,惹車股整體下挫,而比亞迪自身股價,單日就曾跌8%。
黃德几認為,「抽水潮」或將延續,恐其他車企為競爭所迫,紛紛落場參與。因此即便車股有潛在的政策利好,股價仍不穩定,若想吸納,就更推薦萬事「塵埃落定」的比亞迪,以及銷情佳的吉利汽車(0175)。
兩會行情大市闖上 專家撐最樂觀見26000
「兩會行情」加持下,周內港股再衝高,闖上24000點,市場亦有期待,內房、內需等舊經濟股可以「接力」,以板塊輪動,帶掣大市新高。
黃德几指出,恒指短期阻力較大,應會在高位整固,因此只宜趁回調時吸納,並不適合貿然入市。雷志海就更為樂觀,其認為今年恒指的基本情形就有24000點,最樂觀情形下,甚至可上望260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