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項科技改變音樂創作 Billie Ellish僅用屋企電腦完成出道曲

撰文:SOL聲活圈
出版:更新:

愛迪生在1877年宣布他發明了第一台留聲機後,便說道:「我大聲說完一句話後,機器就會回放我的聲音,我從未如此驚奇過。」能把聲音保留起來確實很神奇,而且誰也沒想到一個有凹槽的圓盤能把聲音錄製進去,彷彿聲音是可被浮雕的。這前所未有的發明,改變了音樂的呈現方式,讓音樂除了現場演出,也藉由不同形式出現。音樂開始變成像顏料一樣,憑著我們的想像力與創意,可以自由的在畫布上揮筆塗抹。

所以在1928年,樂評家André Coeuroy預言未來會出現為留聲機而創作的音樂。果不其然,首先是法國音樂家Pierre Schaeffer在1942年成立了一所錄音室Studio d’Essai,專門錄製人聲、環境聲和其它不同聲響,然後再利用錄音技術進行剪輯和拼貼,創作出新奇的聲音,Schaeffer稱之為musique concrète。這啟發了一群前衛音樂家如Karlheinz Stockhausen和Iannis Xenakis的創作方向,他們就像實驗室的科學家,不斷利用科技之便,把音樂的可能性推向極限。

到了60年代,正值西方流行樂的黃金時期。好些樂團如The Beatles和Pink Floyd對於朗朗上口的流行樂厭倦了,便開始尋找新的音樂方向。他們看準了musique concrète對流行樂帶來的衝擊,便嘗試了類似操控聲音的手法,再用當時最先進的音樂科技,創造出超前的作品。經典之作《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和《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等就此誕生。

1)電吉他

在電吉他還未被發明前,吉他手都默默在樂隊裡演奏。由於演奏聲音不大,吉他手都顯得不太起眼。為了克服音量問題,造琴師Les Paul於1941年在一個實木吉他裡安裝了拾音器(pickup),再把音源連接到音箱。一個厚實又有活力的聲音從音箱傳出來了,頓時顛覆了大家對吉他的既有印象。它不但可以嘶吼,也可發出溫暖柔和的聲音,變成了一個非常有感染力的樂器。電吉他的出現,是改變音樂的一件大事,而它就為流行樂掀開了新序幕。

2)多軌錄音(MULTITRACK RECORDING)

「錄音室就是我的樂器」是英國傳奇製作人Joe Meek的口號。Meek不會玩任何樂器和寫譜,但卻有極強的音樂感,他總是能用錄音室的器材為歌曲找到適合的聲音。為此,他研究了各種新式的錄音方式,包括首創的over-dubbing、close miking、compression和sampling等等。Meek的音樂製作方式,超越了時代,並深深影響了後來一些知名音樂製作人如Phil Spector和Brian Eno。實在很難想像假如沒有了這些技術,我們如今的音樂會是什麼樣子?

3)失真效果器(DISTORTION EFFECT)

音樂製作人Mark Ronson在他最新節目《Watch The Sound》其中一集講述失真(Distortion)效果器。他說史上第一首用吉他失真效果的歌曲是1958年的《Rumble》,當年因為被認為太叛逆而被遭禁播。但失真效果其實並不是被研發出來的,而是剛好吉他手演奏時音箱喇叭壞了,導致電吉他發出沙沙聲,這倒讓吉他聲更有質感。這種有顆粒性的聲音非常吸引人,它彷彿就代表了叛逆和憤怒。各式各樣的失真效果器隨後就被研發出來,大大開拓了音樂的類型(如搖滾、龐克和重金屬等等),確確實實為音樂進行了一場革命。

4)採樣(SAMPLING)

DJ Shadow在1995年製作經典嘻哈專輯《Endtroducing……》之前,曾用了兩三年的時間在唱片行Rare Records的地下倉庫埋頭搜尋一些被人遺忘的老盤。他把每張唱片仔細聽後,用Akai MPC 60把最喜歡的樂句進行採樣,然後再重新貼拼成一首新的音樂。結果就出現了一張充滿靈性、回憶和節奏的作品,像一位煉金術士把被人棄若敝屣的廢銅爛鐵,提煉出珍貴的黃金。雖然音樂採樣設備(如Fairlight CMI)在70年代早已普及化,但當時只當成是真實樂器的替代品。直到嘻哈音樂將採樣技術的靈活運用,才將它提升到一種藝術創作,把一些七零八落的靈魂找到自己的歸屬。

金曲歌王蛋堡在〈史詩〉中取樣伍佰 & China Blue的〈白鴿〉。

5)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

在1975年,德國電子樂團Kraftwerk去了美國表演新作《Autobahn》。有別於一般樂隊,舞台上並沒有吉他和鼓,但卻堆滿了多台的電子合成器。當時觀眾都以疑惑的神情看著那堆機器,直到Kraftwerk四子出場了,他們像機械人一樣的冷酷,卻以熟練的姿態操作那些電子樂器,製造出非常嶄新的音樂。觀眾這才懂了,原來這就是未來的聲音。電子合成器最初是為了要模仿真實樂器的聲音,比如1968年的《Switched-on Bach》就是以電子樂器來彈奏古典樂的專輯。但無心插柳柳成陰,有音樂家在為電子合成器調音時竟發現它可以製造任何聲音,進而開拓了音樂的無限可能。

6)AUTO-TUNE

以前,歌手若在錄音時走音,那是無法挽救的,唯一的方式就是重錄,直到滿意為止。但在Auto-Tune出現後,便徹底改變了這一切。Auto-Tune是一款由Anteras公司研發的軟件,在1997年推出後成為錄音室的秘密武器。它主要是修正人聲的音準,把走音的聲調都調整回來,讓歌手都呈現了超級完美的音準。所以,它被譽為錄音室聖杯(Holy Grail of Recording),但也受到不少推崇原音的音樂人的抵制。有些富含創意的錄音師用它來做音效,比如1998年Cher就在單曲《Believe》使用Auto-Tune做人聲變調效果。歌曲大紅後,大家便一窩蜂使用Auto-Tune了。其中的Auto-Tune之王便是R&B歌手T-Pain,他幾乎每首歌都用上它。

而Kanye West在2008年的《808s and Heartbreak》用了Auto-Tune後,便放下狠話:「我喜歡Auto-Tune,我想用它一輩子!」

7)電腦

在2020年格林美獎,Billie Ellish的處女作《When We All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一舉獲得三個獎項,這也包括年度最佳專輯。然而這張專輯是Ellish和哥哥Finneas在臥室裡用電腦和簡單的錄音設備錄成的。當被問及為何不到專業錄音室去製作音樂呢?Finneas便坦言他不愛專業錄音室那太正式的環境,反而喜歡在家中錄音的隨心所欲,Finneas道出了許多臥室音樂人的心聲。

打從電腦錄音的出現,音樂製作的門檻便一直下降,不但只是電腦,現在連平板電腦和手機都可用來做音樂。如今用電腦做音樂已相當普及了,但也有不少優秀的作品出現,如Troye Sivan、Sleigh Bells等等都是新世代的代表。總結一句:只怕你沒創意,不然現在你不可能做不出音樂。

【延伸閱讀】5個著名旅遊景點居然會「發聲」?巨石陣有特殊音質如現代劇院(點擊放大瀏覽)▼▼▼

+34

【延伸閱讀】Billie Eilish新歌性感睡衣示人 曾被笑似大媽:我從不跟隨規則(點擊放大瀏覽)▼▼▼

+3

【本文獲「SOL聲活圈」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