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公開諮詢 設歷奇設施和優質營地促進經濟

撰文:文維廣
出版:更新:

發展局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建議發展「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涵蓋長沙、水口、石壁和貝澳,當中會有歷奇設施和優質度假住宿等,促進地區經濟之餘,政府指建議的生態走廊透過提供配合地區特色、四季皆宜的休閒康樂設施,將這一帶打造成在香港旅遊度假的好去處,同時會推動保育工作,加強訪客保育意識。

政府會在本月28日開展為期兩個月公眾參與活動,收集相關持份者、包括離島區議會及大嶼山南區鄉事委員會的意見,及在東涌巴士總站及南大嶼不同地點設置街站,收集南大嶼居民和遊人的意見。當局亦會設立專題網頁,透過短片及地理信息系統,介紹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四個區域的建議內容。

當局建議,將長沙打造成康樂樞紐,下長沙可建立具地標性的訪客中心,提供餐飲、零售、觀景設施,亦提供室內及戶外場地舉辦全年不同活動,例如市集;上長沙沙灘增設多元化親水設施,包括水上活動及康樂中心、休閒及歷奇水上活動區、休閒碼頭、沙灘營地等;上長沙山林就可增設繩索歷奇等設施、登山吊椅及優質度假住宿等。

石壁水塘/附近景點(萬里機構/《漫步遊水塘》提供)

至於石壁,當局計劃善用水塘和海景,增添休閒寧靜、文化歷史及拍攝愛好者的設施,以「露天博物館」為概念,在水塘旁提供文物徑。水口方面,建議善用豐富的天然資源,增設推動保育工作的教育中心,介紹具保育價值的沙坪和馬蹄蟹等,及傳統鄉村文化。至於貝澳,則計劃在貝澳灣西面提供行人步道,讓訪客觀看樹林生態,欣賞貝澳灣和芝麻灣美景,並在山坡發展以自然生態為主題的優質營地,以體驗式教育學習自然生態。

政府前年進行的基線調查發現,假日平均每日有約2700人到訪長沙、水口、石壁和貝澳,估計各設施落成後,假日旅客數目每天增加約4000至6000人;當局計劃加強陸上和水上交通連接,並探討控制訪客數量的措施,例如透過網上預約或提供實時交通和人流等,讓訪客有更好的旅遊體驗,確保生態環境不受破壞。當局指,經過初步接觸,有私人機構或投資者已表示有興趣參與部分項目,認為可引入市場創意和資源,而且可減少政府開支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