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學者:憂慮籌備不善 將引起政治失態

撰文:周皓宜
出版:更新:

特區政府上周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資助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有業務的企業,聘請合資格的本地大學及大專院校畢業生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000名,獲聘年青人可獲不低於1.8萬港元的月薪。
香港浸會大學管理學系榮休教授趙其琨在香港電台節目《香港家書》上表示,大學畢業生可從在內地的發展的前景,以及工資是否吸引這兩方面,考慮是否參加「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認為有意到內地發展的年青人可考慮參與。
他提到,政府應妥善籌備此計劃,否則或造成政治失態,例如需要小心處理機構申請的名額數目。

趙其琨表示,在中美貿易戰的大前提下,再加上環球疫症蔓延,在任何地方發展,青年畢業生尋找工作都是困難重重。他說,2020年GDP實質增長預測是-6.1%,而失業率在短時間內暴升到6.3%,故未來因生意難做、機構轉型或重組、生產自動化、資訊系統化和因移民而關閉公司等問題使本港職位繼續減少在所難免。他稱,香港每年約有2萬名受資助的大專生畢業,要與在外國回流的香港人和留港發展的大學生競爭在港職位,是難上加難。

趙其琨:可從內地發展前景及工資考慮是否參與計劃

他稱,大學畢業生可從兩方面考慮是否參加「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分別是在內地發展的前景和工資是否吸引。他指,未來10年中國仍會是亞洲經濟的一大龍頭,尤其是在發展第四產業,長遠而言,待大圍經濟復原時,在製造,實業或創科等行業還是有利可圖。

他提到,此計劃向準備在大灣區發展的中小企和創科公司給予支援,相信參加此計劃的僱主,在計劃完結後,亦會繼續僱用原有人才,同時讓香港年青人可以更加認識內地的就業市場和工作文化,對僱主僱員來說都是雙贏的局面,認為有意前往內地發展的年青人可考慮參與。

在工資方面,趙其琨說本港初入職的大學畢業生的收入購買力每年遞減,2019大學畢業生的收入,購買力只是25年前的75%,而另一方面,以大灣區的生活指數計算,深圳以外的大灣區城市的住屋、交通、消遣遠比香港為低,1.8萬港人的月薪是一個相當吸引的誘因,不過將來港幣和人民幣的兌換率是否有重大差別,則尚待時日證明。

+5

憂慮籌備不善 將引起政治失態

不過他憂慮,這計劃萬一籌備不善,將衍生一些政治失態。他指,從公共理財的角度來說,政府不應亦不會無止境地津貼私人企業的薪酬支出,但在水深火熱的今天,特事特辦,以一次過的計劃來說未嘗不可。他指出,政府需要小心處理機構申請的名額數目,上市公司多是實力雄厚,未必需要政府幫忙,而本地中小企或初創創科則資金流有限和風險大,卻只憑着創意和努力創出新天地,值得給予支持。

他又提到,對選擇不在香港以外營商或工作的人,未因受惠於此計劃,便可能覺政府厚此薄彼或另有政治原因,做成社會分化。

他強調,無論選擇在內地發展與否,每位年青人都要好好的裝備自己,當機遇來臨時,便能夠抓緊機會,全身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