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葉劉淑儀談修補撕裂三要素 「復仇式公義」並非真正公義

撰文:文睿 林劍
出版:更新:

香港於2019年發生前所未有的政治風波,緊接迎來新冠疫情。隨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加上本地防疫走向復常之路,過往暫緩討論的社會問題也重新浮出水面。
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來港發表重要講話,當中提到對青年發展的重視;新任特首李家超班子亦多次提及將會加強青年政策。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接受《香港01》專訪,談到社會目前已回歸平靜,提出3大修補社會撕裂的方向和要素供政府參考,更直言相信修補工作需時起碼十年之久。

延伸閱讀:上篇

指被捕年輕人大多感到後悔

葉太提到若要修補社會撕裂,政府需以3大原則恢復市民信心。

其一是尊重法治、建立守法意識。她解釋:「最近(警務處處長)蕭澤頤都說過,接觸到很多(反修例風波中被捕的)年輕人,他們是感到後悔的。」她指,這些年輕人當時以為掟磚、擲汽油彈等暴力行為可以無後顧之憂,甚至認為自己可以「奪權」。所以政府的首要任務是令市民尊重法治,知法守法,讓大家不要輕易作出令自己後悔的決定。

其二是解決民生問題。葉劉淑儀指,需解決社會深層次問題方可令香港穩定發展,每當社會出現遊行示威,部份市民的訴求並非針對原有議題,而是基於民生問題。「為何不論是由我處理的國安條例,或者由林太(林鄭月娥)提出的《逃犯條例》,會有那麼多人上街遊行呢?」

03年大遊行夾雜眾多對民生不滿

她指,遊行人士當中有很多確實是專業的「搞事分子」,掘磚、拆鐵欄手法非常熟練,但亦有許多市民是帶着多元化的民生訴求上街。如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市民除了表達對《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憂慮外,更多的是對政府處理沙士不當、醫護人員的犧牲、負資產問題的不滿。她認為時至今日,香港的經濟發展仍停滯不前,樓價高企、居住環境欠佳、貧富差距拉闊、青年出路狹窄、退休保障不完善等深層次問題,也需政府需用心處理。

其三亦是最為重要的,是於社會上建立共同價值觀,例如維護國家安全的想法。葉太強調,這並非不容存在異見,舉例指:「立法會議員也有很多不同意見,比如我支持保障少數人權益,包括性小眾人士,但也有議員認為他們的行為是『不道德』。」最重要的是,大家會視擁護國家和維護國安為主流價值觀,在這基礎下表達意見,可以達到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說的建立「包容共濟,和而不同」社會。

疫情突顯香港重大「身份矛盾」

葉太坦言,撕裂是世界上許多地區共同面對的問題,成因各有不同。而在香港語境中,核心矛盾之一在於「一國兩制」下的一種「身份」問題,疫情已將這種矛盾表露無遺,內地實行「動態清零」政策,但另一邊廂外國和一些商界人士主張「與病毒共存」,認為保持開放是香港國際地位的要素之一。她認為這些矛盾與疫情本身並無直接關係,疫情只是突顯出問題的尖銳程度。

她憶述人生見證數波移民潮,包括六七暴動、中英談判、九十年代初,以至今日政治環境變化後的狀況,認為這從來是個人自由,正如當日回歸前亦見證不少資深政務官不願接受新轉變而辭職,但同時亦有人樂於「擁抱未來」,接受與否全然視乎觀點與角度。

特首李家超委任葉劉淑儀為行會召集人。(資料圖片)

批「復仇式公義」想法不成熟:當時也有警察宿舍被放火

理論上是如此,不過2019年修例風波積下來很多嚴重事件,仍然是政府與市民修補關係的絆腳石,例如剛迎來三周年的元朗7.21襲擊,以及眾多示威積累下來的怨恨。葉太直言:「有些人要看開一點,難不成有人踢你一腳,你便要回踢一腳才算公道?這是『復仇式公義』(Retributive Justice),這種對公義的看法是很狹窄的。」

葉劉淑儀指,2019年衝突期間,也有警察宿舍受到襲擊甚至放火焚燒、有警察家人被起底,反問是否要沒完沒了地「算賬」下去。她認為,違法行為當然必須依法處理,但有時現實上不可能百分百捉到,正如2021年美國國會山莊暴動事件,至今也有二百多人被通緝而未落網。她表明,不贊成「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理念,認為青年行事和想法需要更成熟,社會亦需要一個良好的制度,為大眾謀取最大的福祉,相信整個修復期將會長達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