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年|司法機構設小組研究直播法庭審訊 維持公眾對法院信心

撰文:余心美
出版:更新: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在2023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致辭時表示,司法機構必須保持為一個現代並與時俱進的司法機關,這是維持公眾對法院信心的重要一面。他宣布將會現場直播選定的法庭程序,決定在司法機構成立工作小組,由一名資深法官擔任主席,就現場直播的原則和細節進行研究,要求在今年內至少就部分法庭程序或於某些法院級別推行現場直播。

此外,已分階段推出的電子訴訟系統,亦以3至5年為期,規定所有有法律代表的訴訟人,除非在特定的情況下另有豁免,必須以電子形式進行訴訟。

+5

張舉能表示,司法機構必須保持為一個現代並與時俱進的司法機關。這也是維持公眾對法院信心的重要一面。過去兩年,完善司法機構處理針對法官及司法人員行為的投訴的機制,發表新版的《法官行為指引》,訂下法官頒下判詞的時間表,推廣遙距聆訊以及加強司法培訓和交流。家事法訴訟的程序改革已進入後期階段,而更多有關調解的措施也正在籌劃中。

資深法官領導成立工作小組研究直播

他指出,正積極探討兩項措施,第一是現場直播選定的司法程序。他決定在司法機構成立工作小組,由一名資深法官擔任主席,就現場直播法庭程序方面的指導原則及施行細節進行研究,以期若情況合理可行,於今年內至少就部分法庭程序或於某些法院級別推行現場直播。

他表示,司法公開是維持公眾對司法制度的信心及維護法治的關鍵。在司法公開的原則下,除卻有正當理據的少數例外情況,司法程序應該在容許公眾旁聽下透明地進行。這既可保障出庭人士的權利,亦可教育市民大眾認識司法程序,從而減少出於不了解或是不準確的評論。

刑事及上訴案件未必適合直播

張舉能表示,隨着科技的發展,以及鑑於法庭座位數目有限和公共衞生的考慮,為進一步增加法庭程序的透明度及加強公眾對司法程序的信心,安排現場直播司法程序是順理成章的發展方向。妥善執行司法工作,始終是首要和凌駕性的考慮因素。

他指出,並非所有司法程序都適合現場直播,例如刑事審訊,尤其是有陪審團參與或涉及易受傷害的證人的審訊,未必適合沒有設限的直播。又如直播上訴程序,尤其是終審法院的聆訊,他認為要有強大的支持理由,即使如此仍必須深思慎慮一些合理的關注,包括直播內容可能被不當使用、法官或法律代表被「起底」等。這些都是工作小組的工作。

電子訴訟系統冀3至5年推出

第二項措施,是去年已分階段推出電子訴訟系統,目前這個新的電子訴訟系統是作為傳統紙本系統的替代選項。張舉能表示,法律界和其他人士對採用此新訴訟平台的初期反響較慢,這是可以理解。

他指,司法機構會繼續提供支援服務和加強推廣,以提高使用率,公眾絕對有權期望在法院運作中更快、更廣泛地應用科技,認為現在是合適時間為推動邁向電子訴訟的目標跨出更大一步,他無意淡化轉變帶來的短期不便和所需的文化改變,但強烈促請法律界積極考慮轉用電子訴訟系統。

訴訟人都須使用電子平台

他表示,為達致以電子平台成為主要訴訟系統的最終目標,司法機構正考慮訂定目標時間表,例如以新系統有關部分推出後3至5年為期,規定所有有法律代表的訴訟人,除非在特定的情況下另有豁免,否則必須以電子形式進行訴訟。

他會全面諮詢法律界及其他持份者,並會確保市民向法院尋求公義的權利受到保障。法官和支援人員亦會獲得足夠支援和培訓以便適應有關發展。他深信在現今的數碼年代,這是實現訴訟模式現代化的重要策略方向。他強調,現代化的司法機關除了必須享有司法獨立、不偏不倚,還要具效率及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