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魚|鯰魚扮龍脷可致腎結石?教授揭真相...龍脷/鯰魚1招分辨

撰文:古曦朗
出版:更新:

粟米斑塊、粟米魚柳,甚至是茶餐廳炸魚,很多時都會用到巴沙魚代替價格較高的龍脷魚。但近日台灣有餐廳老闆指,巴沙魚可致腎結石呼籲大家千萬別吃!這些言論是否可信?有醫生針對事件為大家解謎。

鯰魚(巴沙魚)常扮龍脷出售 超市被揭魚目混珠

龍利魚又名龍脷,牠身型扁平,常見於粟米斑塊等的菜式,但有另一種魚類和牠相似,兩者之中唯一明顯分別就是龍脷魚身修長較扁,有不少餐廳會直接用牠來代替龍脷魚出餐,連超市也曾用牠當作龍脷出售。這種魚就是鯰魚巴沙魚了。2018年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公布,一個位於牛頭角上邨商場華潤萬家超級市場標記為紐西蘭龍脷的產品,經基因測試後被驗出為鯰魚巴沙魚。

龍脷(上)的魚身偏扁平,而鯰魚(下)則為圓筒形。(VCG)

巴沙魚是「越南鯰魚」的俗稱,屬於淡水養殖魚類,牠因活躍於渠中,所以又叫坑渠魚而因長有如貓的觸鬚,故又名稱Catfish。巴沙魚源自東南亞湄公河流域,牠的價格比龍脷魚低,煮熟後外型卻與龍脷柳無異,故成了不少餐廳龍脷魚的替代品。

按圖看巴沙魚扮龍脷出售及分別:

+1

巴沙魚泡藥高磷酸鹽可致腎結石?

近日有台灣餐廳老闆在其餐廳的facebook社交平台上分享,巴沙魚大多泡過磷酸鹽藥水,在煎魚時就會發現牠流出大量白色藥水,或魚縮小兩倍等,他說這都是添加磷酸鹽的緣故。

老闆指,若吃太多巴沙魚,攝取太多磷酸鹽,會使人體內的磷超出正常範圍(網上圖片)

老闆指,若吃太多巴沙魚,攝取太多磷酸鹽,會使人體內的磷超出正常範圍,容易引發骨質疏鬆、腎結石,甚至名種心血管疾病等,呼籲大家對巴沙魚的食用問題要小心。這種說法真的可信嗎?

教授:合法添加的,無食安問題

事件在台灣帶動了不少討論和關注,而針對巴沙魚食安爭議,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亦作出了詳細的調查。他們就問題向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名譽教授蕭泉源、陽明交通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楊振昌等專家進行查詢。專家表示,市售巴沙魚片、魚排多為越南進口的加工產品,加工過程如有合法添加磷酸鹽,只要是依規定限量使用,並無食安問題。

教授:合法添加,無食安問題(Shutterstock)

而針對流傳關於烹調時出現的「白色藥水」和魚身縮小,專家則表示,退冰後煎出的白色液體可能為魚肉蛋白質或裹粉裹漿的澱粉類,而巴沙魚泡過磷酸鹽並不會變成兩倍大,若煎煮後縮小,可能是產品過度保冰所致。大家不必過度擔憂。

資料來源:今日新聞/世界自然基金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風傳媒/Jacky Bistro預約制餐酒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