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恐懼返學 港媽憂管教出問題壓力爆 社工介入變回Happy mom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我甚至覺得係咪我責任?我唔識做人媽媽。」面對兒子恐懼上學,專注力弱,經常過份活潑、東奔西跳,樂樂媽媽坦言感到沮喪,既怕是孩子在學校發生不開心的事,以致不想上學,更擔心自己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問題,令孩子要在學校發洩情緒。

直至接觸到學前單位社工服務,社工的介入後,樂樂媽媽重新找到跟兒子相處的方法,兒子接受評估、訓練後,情況也有所改善,「我變返一個Happy mom(快樂媽媽)。」

政府在2018/19年度推出「在學前單位提供社工服務先導評劃」,並在2022年8月恆常化。有幼稚園表示,目前學前單位社工服務僅限於每星期兩天,促政府增加駐校日數。有學者則建議政府增撥資源,在計劃增設臨床心理學家的評估及支援服務,有助及早識別、適時支援及轉介。

+4

教養孩子並不容易,樂樂媽媽提到,兒子樂樂初入K1時,已有同班同學告訴她,樂樂經常在上課期間在課室內亂走。後來經歷疫情停課,復課後樂樂不願意回學校上課,經常在課堂哭鬧。下課後,樂樂不時會過份活潑、東奔西跳,令她忍不住用較重的語氣去責罵。

港媽感沮喪:心好亂

樂樂媽媽說,當時面對兒子的情況,感到非常沮喪、「心好亂」,特別是兒子在學校哭鬧,她既怕是孩子在學校發生不開心的事,以致不想上學,更擔心自己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問題,令孩子要在學校發洩情緒,「我甚至覺得係咪我責任?我唔識做人媽媽。」

她向駐校社工提及情況,也做了親職壓力問卷,結果顯示她的壓力已屬高水平(即在問卷中分數達60分或以上)。在與社工傾談期間,樂樂媽媽說對方如同她朋友,她不止從對方身上學習到育兒知識,在傾談中,情緒也得以紓緩,她跟兒子更在社工安排的遊戲治療中重新找到溝通方法。

提供服務的機構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也透過調撥資源,自資聘請臨床心理學家,令樂樂可以盡早接受評估,辦識其需要的訓練。在專注力、情緒等訓練下,樂樂媽媽說兒子的情緒變得較為穩定,「我變返一個Happy mom(快樂媽媽)。」

樂樂媽媽說,當時面對兒子的情況,感到非常沮喪、「心好亂」。(受訪者提供)

政府在2018/19年度推出「在學前單位提供社工服務先導評劃」,並在2022年8月恆常化。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轄下「童行有愛」學前單位社工服務自2019年8月開始,獲社署資助,為八間幼稚園及幼兒園提供服務,在2022/23學年,相關服務為1,300名學童提供服務。

機構早前邀請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工作系協助進行服務成效評估,有175名家長參與,結果發現,當中46%家長親職壓力指數偏高,接受服務前平均分數達64.91分,在接受服務後後則降至58.93分,減少5.98分。

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工作系系主任方富輝指,結果反映服務有效減輕父母壓力。他續指,175名受訪者中,有41%人的子女有特殊學習需要,比例並不低。據服務使用者平均接受服務情況作分析,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童的家庭在輔導需求上較其他家長大,建議當局考慮針對上述學童及家庭增設支援。

專家:家長情緒影響孩子成長

問到親職壓力指數高的家長,與指數低的家長,虐兒風險有何分別,方富輝指不想用數字去說明,但他表明,家長的情緒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他也提到,據前線社工觀察,大部份高親職壓力家長求助動機較低,部份甚至不自覺自己已處於高壓力狀態。

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工作系系主任方富輝指,家長的情緒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江麗盈攝)

聖基道兒童院總幹事麥潤芸表示,「童行有愛」學前單位社工服務有三層及早識別機制,包括:

第一層:派發預約駐校社工服務信函予幼稚園家長
第二層:透過社工課堂觀察、學校轉介、主動支援SEN學童及介入危機家庭
第三層:以及透過填寫家長親職壓力量表等了解家庭需要,篩選出有風險、有需要的家庭跟進介入

麥潤芸提到,在2022/23學年,跟進個案中,透過第一層識別的家庭佔總個案18%、第二層介入的個案共佔 67%,而第三層則佔總個案15%,認為評估問卷能有效辨識有需要但低求助動機的家庭,發揮「補漏」功效。

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服務總監顏美鳳其後補充,新學年開始時,各學校會向家長介紹服務,並派發信函及親職壓力評估量表等,通常能收回九成,餘下的學校及社工也會主動聯絡,她稱也是考慮到高親職壓力父母或不會求助,所以有相關安排。

聖公會慈光堂聖匠幼稚園幼兒園總校長李惠敏表示,早期識別及介入對幫助高危家庭很重要。(江麗盈攝)

樂樂就讀的學校、聖公會慈光堂聖匠幼稚園幼兒園,其總校長李惠敏表示,早期識別及介入對幫助高危家庭很重要,每年9月開學,均會安排社工入班觀察新生,了解他們的狀況。而聖基道的團隊不止為學童及家長提供實質支援,也為教職員提供培訓。她表示,希望社工駐校日數可由現時的每星期兩日增至四日,令社工、學生、老師及社工間關係更緊密,如遇上突發時也可即時應對、提供支援。

方富輝則指出服務能有效推行,需要社工與服務使用者建立良好信任關係,建議當局於2024年《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立法初期,減少相關服務機構的替換,以確保與學校、學生和家長已建立穩定互信關係的駐校機構,能在關鍵時刻提供協助。他也建議政府增撥資源,在計劃增設臨床心理學家的評估及支援服務,有助及早識別、適時支援及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