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1 Pro、Galaxy Fold 皆跌爆:消委會手機測試公平嗎??

撰文:蔡浩騰
出版:更新:

消委會在較早前發表最新的手機測試報告,測試涵蓋了 16 款智能手機,今次的測試範疇都較為「貼地」,而且測試方式亦十分清晰,惟在報告中作為討論焦點、令兩部過萬元旗艦 Apple iPhone 11 Pro 以及 Samsung Galaxy Fold 雙雙損壞的耐跌撞測試,卻未必足夠公平。

滾筒測試(Tumble Test)與掉落測試(Drop Test)

要清楚表達筆者的論點,首先就要理清消委會測試手機時所使用的方法。綜觀今年消委會發表的手機測試報告,顯示他們曾經不止一次在手機耐用度測試中使用滾筒測試(Tumble Test)作為手機的耐跌撞基準,而非一般消費者認知的掉落測試(Drop Test)。

一般業界認知的手機摔落測試用的多為 Drop Test,泛指將裝置由一定高度、一定角度將裝置摔落地面,測試中可以施加力度,但在涉及多部裝置的情況下,為公平起見,多是以自由落體的方式進行。

Drop Test 可以用人手,但要公平當然還是用機器會更佳

至於消委會實驗室用到的 Tumble Test,則是將測試對象放入一可旋轉的長方箱當中,在轉動過程中任由裝置由一端掉落至另一端,好處是充滿隨機性,除了撞擊傷害之外,不斷重覆的滑動、摔落更能夠模擬日常生活中為手機帶來的花痕等侵蝕,有部份標榜自己耐撞的手機,會以「通過了xxxx次滾筒測試」為宣傳招徠。

大家都「碌」 50 次 = 公平?

Tumble Test 作為一種測試機制,筆者是完全贊成的,然而我們必須要指出的是,Tumble Test 是否可以作為多部不同機種的評比準則。

Tumble Test 的最大關鍵在於其「隨機性」,手機在測試途中如何掉落、撞擊甚麼位置皆無從預測,換言之每次轉動都是一個變數,而當 50 個不同的變數集合,即每部機在測試中所「經歷」的都將完全不同,才致使結果中會出現 iPhone 11 Pro 爆裂,但材質一樣、更大更重的 iPhone 11 Pro Max 卻依然無損的怪現象。

再退一步看,iPhone 11 Pro 所用的乃是新種的強化玻璃,照道理要爆都先爆用舊玻璃的 iPhone 11 吧?

反觀 Drop Test 雖然局限了手機掉落的方式與角度,未能完全反映手機在日常生活的破壞情況,但作為科學化對照實驗的一部份,卻完全可以突顯其價值,至少,我們可以得知全部機種在承受同一力量之後會變成甚麼模樣,作為準則就相對公平得多了。

以下還有消委會同次報告中其他手機的評分,其實除了耐用度一欄,其他兩個範疇也還值得參考的: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