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士會|形意李存義一手倡導 雲集史上最多內家拳宗師的聖地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南有精武會,北有武士會」。民國年間,天津中華武士會與上海精武體育會遙相呼應,為當時全國最著名的兩大武術教育組織。李存義、李星階等名動南北的宗師,都曾在中華武士會內留下過深刻的足跡。若然少林寺是古時的武學聖地,那中華武士會就是近代國術界的封禪台。

延伸閱讀

【中國武術史】中央國術館簡史

浙江國術遊藝大會:中國史上首次全國擂台賽 國術改革之先聲

因救國而結合的宗師大會

要清楚中華武士會的前世今生,先要瞭解上世紀初的歷史環境。其時「救國」成為了所有活動的前提,體育自不例外。於是乎不同的運動組織應運而生,足球聯合會、體操會等紛紛在全國各地成立。在這個潮流底下,一些傳統武術家乘勢集合起來,一方面希望發揚國術,另一方面亦想藉武術運動鍛煉國人體魄,達致「強國強種」的目標。

1909年,形意拳宗師李存義與教育家張恩綬、實業家杜曉峰等人,在天津建立了一個以河北深縣退役軍人為骨幹的同鄉會組織——「軍人會」,借此跟各方交流武術。兩年後,李存義又聯合「閃電手」張占魁(1865-1938)、李式太極拳李瑞東(1851—1917)等人在天津三條石創立「中華武術會」,有組織地傳授中國武術,為日後的中華武士會打下紮實基礎。

1912年2月,孫中山成立中國同盟會燕支部,以應對辛亥革命後的形勢。這批燕支部成員如張繼、王法勤、葉雲表等,對武術運動的教化功能素感興趣,他們當中亦有不少人習武,例如曾在電影《一代宗師》被提及的葉雲表便是練習南拳出身。主事兩個武術組織的李存義,正好成為他們的合作夥伴,中華武士會的籌備工作由此展開。

開創國術黃金時代

1912年6月,天津《大公報》先後發布了《中華武士會公啟》和《中華武士會簡章》,開宗明義說明成立中華武士會的目標,即「變文弱之風而成堅強之習,以負我民國前途之重任」。同年9月,中華武士會在天津河北公園召開了「正式成立會」,兼行開學禮。政府的大力推動加上李存義等人的名望,中華武士會很快就召收了過百學員。10月的秋季大會後(按《中華武士會簡章》,武士會每年需召開春秋兩季大會,實則為公開的演武活動),報名人數更是屢創新高,京津院校爭相聘請武士會教師授武。李存義弟子郝恩光(1891-1923)則被葉雲表邀請到日本成立武士會東京分部,專授形意拳。

隨著開支日趨龐大,習武者又是象徵式繳費居多,武士會曾一度陷入財困。但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武士會很快便擺脫危機,並在幾年後迎來了歷史巔峰。1918年,李存義弟子李星階(1879—1948)利用天津博物館展覽大會的契機,召集了300多名武術家來津表演,進一步擴大中華武士會的影響力。期後,他又率隊參加北京舉行的「萬國賽武會」,擊敗俄國人康爾泰(關於是次比武性質,詳見此文),大大提升民族士氣,中華武士會頓時成為了全國武人的代表,風頭一時無兩。

除了李星階,八卦掌宗師、張占魁的弟子韓慕俠,亦曾經擊敗過康爾泰。韓慕俠後來曾成為周恩來在南開大學時期的國術班導師。(圖片擷取自http://bit.ly/3gYxLPj)

步入歷史洪流

可惜的是,武術界的力量終究敵不過時代洗禮。20年代的軍閥混戰,令政府要員經常更軼,天津亦長期淪為駐軍地區,武士會根本難以聚集人材和籌募資金。戰亂期間,接替李存義職務的李星階曾經與精武會合作,舉辦了一場甚具規模的武術匯演,但始終難復當年勇。

1928年,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完成北伐,重新取得了全國管治權。同年,以張之江和李景林為首的中央國術館在南京西華門成立,河北省國術館請亦緊接出台。最後,李星階順應潮流,接受邀請擔任河北省國術館的「教育科主任」。中華武士會正式完成歷史任務,部分教員進入中央國術館、河北省國術館、天津國術館等機構。其他人則成立新的武術組織,或以獨立身分繼續傳揚國術。

【形意拳有十二形之法,不曉得大家能否盡數?】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