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女童內褲驚現血跡!全因這飲食習慣導致性早熟 醫提出3大建議
【性早熟/青春期/減肥】台灣1名8歲女童內褲竟出現血跡,經檢查後發現女童身體質量指數(BMI)高達22.2,已達肥胖標準,同時女童頸後方顏色暗沉、並有乳房開始發育等性早熟症狀。醫生詳細問診發現,女童自小偏好高糖、高油及高精緻澱粉食物,家人以為她吃得「肉肉的」,未留意其身體變化,其實女童體內脂肪過多,瘦素濃度升高,已促使她提早進入青春期,可能會影響其身高發育,甚至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後頸膚色暗沉、乳房發育等早熟症狀
台媒報道,小兒內分泌暨減重專科醫生王律婷表示,早前有1名8歲女童來到診所就醫,主因是家長發現孩子內褲有血跡,她檢查發現女童身體質量指數(BMI)竟高達22.2,已達肥胖標準。女童後頸餐出現膚色暗沉、乳房發育等性早熟症狀。家長原本以為女童只是「肉肉的」,未留意到其他異常變化。
王醫生問診後,才得知女童愛吃高糖、高油及高精緻澱粉食物,早餐多以多士或饅頭配調味乳為正餐;下午茶則喜愛吃蛋糕、麵包、餅乾,幾乎不吃菜,飲食習慣高熱量少膳食纖維,使體內脂肪過多,導致體重遠超出生長曲線。而女童體內脂肪過多令瘦素濃度升高,導致提早進入青春期。
肥胖兒童早熟風險約高2倍
據《BMCpediatrics》醫學期刊研究,超重、肥胖兒童發展中樞性性早熟(CPP)的風險約為正常體重兒童2倍,過量瘦素可導致生長板加速密合,影響身高發育。與此同時,兒童青春期胰島素阻抗會升高,這與肥胖問題相互影響,可能進一步影響血糖及脂肪代謝。雖然肥胖兒童有機會提早長高,但生長板的提前閉合會導致他們最終的成年身高受到影響,同時也面臨糖尿病的風險。
醫生建議可從3方面着手
王醫生表示,世界肥胖聯盟官方期刊《肥胖評論》研究顯示,兒童或青少年時期肥胖的孩子,成年後持續肥胖的機率高達5倍。她建議預防兒童肥胖應從飲食、運動、睡眠以下3方面着手:
1. 吃對不吃多:
選擇高營養、低糖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D、鋅、鈣、魚油與葉酸。
2. 建立運動習慣:
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1小時以上。可選擇跑步、腳踏車等有氧運動,或透過跳繩、足球等鍛鍊肌力。
3. 10點前就寢:
充足睡眠不僅有助於記憶與學習,也影響生長發育。學齡兒童與青少年應確保每晚10點至早上7點的睡眠時間,以降低肥胖風險。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