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一次大戰背叛德國 反成豬隊友拖累盟國 造就墨索里尼冒起

撰文:田中貴
出版:更新:

如果在網上搜尋器輸入「意大利」及「二戰」,搜尋結果不乏嘲笑意大利當時戰力低下,結果吃了苦果。然而追溯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意大利卻是各大陣營爭取合作的國家,意國甚至背叛合作伙伴德國,加入英法俄陣營,但因戰事一度失利,「豬隊友表現」淪落到被英法兩國看不上眼,導致埋下獨裁者墨索里尼的崛起,日後更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德意志第二帝國於1871年成立,拉攏俄國及奧匈帝國,組成「三皇同盟」。(YouTube頻道「cheap」影片截圖)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

淺入深解釋歷史因由的YouTube頻道「cheap」,早前上載的短片「一戰的義大利是豬隊友嗎? 為什麼義大利敢背叛德國? 一戰的義大利在幹嘛?」,詳談了意大利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過,首先從意大利王國與奧匈帝國的關係說起,早於1861年,意大利王國正式統一,但過程中受到奧匈帝國阻撓,甚至在意大利統一後仍然霸佔特倫托、哥里加,亞得里亞東岸等地區,上述地方屬於威尼斯共和國(現今北意大利)原有領土,有不少意大利人居住,國民認為上述地方都是尚未收復的意國領土,因此逐漸積聚了反對奧匈帝國的聲音。

德奧俄「三皇同盟」瓦解

到了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國成立,拉攏俄國及奧匈帝國,組成「三皇同盟」對付法國,但隨後奧俄因巴爾幹半島問題而鬧翻,當時德國考慮到奧匈帝國在歐洲的形象較好,加上同是日耳曼人,所以和對方秘密簽署《德奧同盟條約》,以對付與法國愈走愈近的俄國,「三皇同盟」就此瓦解。

奧俄隨後鬧翻,德國考慮到奧匈帝國在歐洲的形象較好,加上同是日耳曼人,所以和對方秘密簽署《德奧同盟條約》,「三皇同盟」就此瓦解。(YouTube頻道「cheap」影片截圖)

德意奧成立「三國同盟」

到了1881年,法國入侵突尼西亞,同時意大利亦對突尼西亞虎視眈眈,因此向當時國力如日中天的德國尋求幫手,甚至不理會國內不滿,順勢與德國及奧匈帝國合作,成立「三國同盟」。至1893年,法俄為了對付德國,秘密簽署軍事同盟協議;1907年,英俄兩國在中亞、遠東地區達成和解,簽訂英俄條約,換言之,英法俄三國協約成立,歐洲分裂成兩大敵對陣營,戰事一觸即發。

意大利加入英法俄陣營

直至1914年,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國內的薩拉熱窩遇刺,觸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與奧匈帝國先向俄國宣戰,但由於「三國同盟」的本質是傾向防禦,所以意大利沒有義務參戰,加上意大利與英法兩國關係不錯,因此最初宣布保持中立,兩大陣營為了拉攏意大利,紛紛答允會提供不少好處。德國與奧匈帝國承諾等戰事結束後,奧匈帝國會將特倫托及弗留利送給意大利,法國控制的突尼西亞亦會一併送出;雖然俄國面對德國與奧匈帝國,戰爭壓力很大,但由於比較窮,所以沒有向意大利提供經濟誘因,因而被意大利拒絕。

其後英法兩國大開空頭支票,承諾戰事結束後,將奧匈帝國的特倫托、哥里加、波爾察諾、的里雅斯特及伊斯特里亞半島統統送出,就連土耳其的安塔利亞及德屬非洲殖民地都一併送給意大利,成功吸引意大利加入英法俄陣營。

意大利向奧匈帝國宣戰

1915年5月23日,意大利正式向奧匈帝國宣戰,戰線西起瑞士,東到亞得里亞海,綿延650公里,由於奧匈帝國的主力仍與俄國交戰,並沒有留下太多軍隊防守意大利,雖然意大利的兵力長期在奧匈帝國的兩倍,但由於奧匈帝國擁有阿爾卑斯山的地理優勢,意大利只能循地勢較低的伊松佐河發動攻勢。

德國教訓「叛徒」

從1915年6月至1917年4月期間,意大利發動總共9次伊松佐河戰役,但始終無法突破奧匈帝國的防線;到了1917年5月,意大利再以40萬大軍發動突襲,奧匈帝國守軍只有20萬人,經過17天苦戰,意大利錄得15萬傷亡,卻完全沒有任何收穫。同年8月,意大利發動第11次伊松佐河戰役,今次集結50萬大軍,取得有史以來的最佳戰果,打到奧匈帝國即向德國求助,今次輪到奧德兩國發動第12次伊松佐河戰役,令意大利吃了敗仗,損失32萬人,其中27萬人成為俘虜,除了吐出之前11次伊松佐河戰役所佔領的土地,甚至要往後撤退19公里,以等候英法兩國的救援。由於戰情嚴峻,英法唯有派兵增援,令德奧聯軍無法攻入意大利,但德國已打到意大利無法再發動攻勢,於是繼續與英法廝殺。

奧匈帝國擁有阿爾卑斯山的地理優勢,所以意大利只能循地勢較低的伊松佐河(紅箭示意)發動攻勢。(YouTube頻道「cheap」影片截圖)

65萬意大利人死亡

意大利隨後在一戰中近乎沒有戲份,只能空等戰事結束。一戰期間,意大利總共錄得65萬人死亡、95萬人受傷、53萬人失蹤或成為俘虜,卻完全沒有重大戰果,當中最大成就只是在伊松佐河戰役牽制奧匈帝國一部分軍隊。

國內開始反對英法

到了1918年,一戰以協約國勝利告終,雖然意大利貴為勝利國,但由於中途加入協約國,而且沒有突出表現,所以戰後沒有獲得太大好處,意大利人認為戰事導致接近200萬人傷亡,但只能拿到戰前承諾的部分領土,國內充滿強烈反對英法的聲音,開始出現極右及極左勢力,極右派支持國王建立強大國家,並實施經濟保護主義;極左派則是無政府的社會主義者,主張廢除王政,並施行社會主義,前者在工商業發達的北意大利有較多支持者,後者則是以南意大利的農民贊成居多。

墨索里尼冒起

出身於意大利中部的墨索里尼,在鐵匠父親的薰陶下,成為無神論的左派主義者,早年加入激進的左翼政黨意大利社會黨,熱衷於反政府的活動,當意大利向奧匈帝國宣戰,由於他反對資本家,並非反對意大利這個國家,故決定以士兵身分參戰,但被迫擊炮炸至重傷,因而退伍。墨索里尼隨後見到英法兩國戰後不認帳,只是向意大利給予戰前承諾的部分領土,他一怒之下變成右派,成立極激進的右翼政黨「國家法西斯黨」,迅速得到中產階級、地主與資本家的支持,並於1922年發動政變,與數十萬名底層工人及農民向羅馬進軍,終令墨索里尼取得政權,展開二十多年獨裁統治,日後更帶領意大利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本文已獲YouTube頻道「cheap」授權)

【點擊睇全球10間最猛鬼酒店排行榜▼ ▼ ▼】

+25

同場加映:【點擊睇全球10大摩天大廈排行榜▼ ▼ ▼】

+22

同場加映:【點擊睇10種激似人體器官植物排行榜▼ ▼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