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閒病】輕鬱病人放工前後兩個樣 不會沮喪但永無法開心起來

撰文:余婉蘭
出版:更新:

先做個簡單的測試,以下六項癥狀有沒有二項或以上經常性出現?

1. 胃口不好或吃得過多
2. 失眠或嗜睡
3. 沒有精力,常感疲倦
4. 自尊低
5. 專注力減退或無法作出決定
6. 感覺無望

以上六個癥狀,看來普遍得如同都市人的習性,令人不虞有詐。如果你是成年人,經常出現其中兩項或以上的癥狀超過兩年,而兒童及青少年如超過一年,你有機會是患上「輕鬱症」(Dysthymic Disorder)。

「輕鬱症」與我們普遍認知的「長期抑鬱」根本上分別不大,所以它早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被剔除。根據臨床心理學家及藝術治療師黃曉紅博士的說法,「輕鬱症」與「抑鬱症」是有分別的,以「輕鬱症」及「重鬱症」分辦症狀更為科學,患者較懂得區分出自己的情緒狀況,判斷自己究竟屬於情緒低落?輕鬱症或重鬱症?

重鬱症指患者幾乎每天都情緒低落,對任何事物甚至本來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體重落差大,失眠或嗜睡,常有罪疚感,多有自殺念頭,社交、工作或日常生活大受影響。黃博士形容,十個鬧鐘都沒有辦法令他們離開張床,而輕鬱症最大的分別是,患者尚未出現自殺念頭,即使你不想返工,三個鬧鐘響完,你仍照常上班,低落癥狀出現超過兩年。至於情緒低落,不過偶一為之,並不是經常性出現,也沒有出現失眠、嗜睡,過肥或過瘦的極端情況。
黃博士說有病人求診,不敢承認自己患上輕鬱症,表面如常工作,甚至被認為工作表現出色,但一放工非常沮喪低落,躺在床上動也不動,早上要靠三個鬧鐘吵醒才願意上班。「她表面上若無其事,瞞過家人朋友、老闆。老闆見她工作應付自如,期望更高,繼續增加她的工作量,造成惡性循環。」

及早求醫 防變「重鬱症」

隨著社會競爭激烈,什麼連贏也要贏在起跑線,強調個人成就與事業有成,令輕鬱症有蔓延趨勢。「我們大部分人處身高壓、高競爭的環境下工作,對自己要求好高,渴求成就與他人認同,但對外則表現得若無其事。」黃博士指出,有人誤以為這只是性格問題、為人多愁善感或情緒偶爾低落,不去求醫;也擔心透露出來會丟了工作、怕家人擔心,所以索性在人前表現如常,身邊的朋友或同事也無法察覺。

另外不少人經歷過心理創傷,如至親人離逝、天災人禍;輕至失戀、父母離異,都有機會患上輕鬱症。如災難中喪親的人,即使沒有再以淚洗面,如常上班上學,如常生活作息,但永遠沒有辦法高興起來,一直悶悶不樂,這已是輕鬱症的症狀。另一類個案,如經歷失戀或父母離異,同樣有機會患上輕鬱症,可見「輕鬱症」情況比起我們想像的更普及。如果不妥善處理,一半以上的輕鬱症演變成重鬱症,及早發現和治療,積極而對,演變成重鬱症的可能性就低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