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福音】咩國家規定所有餐廳提供純素?香港有冇得諗?

撰文:梁雪怡
出版:更新:

為了自身健康、保護動物、宗教等各種原因,愈來愈多人茹素。據佛教雜誌《溫暖人間》統計,全港素食店由4年前的148間,升至2016年的229間,增幅達五成五。Green Monday的調查顯示,香港有素食習慣的人口由2008年的35萬增至2014年的160萬,增幅逾4倍。雖則香港的素食餐廳愈來愈多,但在香港當個素食者仍要經歷百般試煉--不是隨便走進一間餐廳都有素食提供,有些餐廳走肉或者轉素甚至要加錢。
在地球的另一端,葡萄牙素友可幸福多了。去年3月,葡萄牙通過一項新法律,規定所有學校、醫院、監獄和餐廳必須在半年內開始提供純素餐單,即不含動物產品(例如蛋類和奶類)的食物。

很多人說,素食是新興潮流,綠色生活教育基金主席李宇銘不同意,他說:「潮流即是今年流行,下年就不流行了。但素食不是,大家都知道減碳、保護動物是應該做的事情。」

食肆既是商業運作,何以能驚動到立法部門「幫拖」?

素友團結聯署

原來葡萄牙素食協會(Portuguese Vegetarian Society)收集了逾15,000個簽名請願書,在2016年初於葡萄牙議會上討論,並於3月3日獲得大多數贊成通過。葡萄牙素食協會的主席Nuno Alvim說:「這是一個重大突破,葡萄牙首次有法律提到素食主義,這可促使大家有更多元的飲食習慣,有更多素食選擇,鼓勵更多人茹素......推動素食者的權利和競選活動一樣重要,我們希望更多人能加入吃素的行列。」

除了葡萄牙,英國議會網站也由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收集到19012個類似的請願簽名,目標在半年內累積到10萬個簽署,就能將訴求帶到議會討論,要求立法規管英國的學校、醫院和監獄必須設有素食餐單,可惜最後「未夠數」,未能將訴求帶進議會。

2017年1月5日葡萄牙當地新聞報導(轉載自素食新聞)
+3

香港情況又如何?

社企Green Monday自2012年起,在校園廣推行「無綠不歡校園計劃」,向800多間大、中、小學、逾60萬學生提供素食午餐選擇;香港國際機場於2013年宣佈聯同Green Monday在機場推廣「無綠不歡星期一」,共有60間機場的食肆及貴賓室參與;香港立法會秘書處於2013年加入「綠色星期一」行列,立法會綜合大樓的立法會餐廳和咖啡角會逢周一提供素食餐單,推廣低碳和綠色生活。

現階段適宜民間推廣

綠色生活教育基金(Club O)主席李宇銘認為香港人對素食的認識及認同未足夠,所以難以將之推向立法層面。他認為現階段應該在民間努力推廣素食多元化,讓人理解素食不只有羅漢齋般單調的選擇,他說:「現在就算餐廳有素食選擇都未必好味,令人覺得食素就是沒選擇,所以我們會舉辦禪食、搞廚藝活動,令多點人識煮素食,因為你食得不開心,就好難繼續。」

十幾年前要當個素食者沒現在的方便。現在資訊泛濫,隨時可以找到資料看素食營養的資訊,但李宇銘認為這有利亦有弊:「你上網找食素會不會不夠營養,通常答案都是不夠,因為不吃素的人比較多(搜尋器會將多人看的文章置前)。以前我要看書才了解素食,這反而較全面,可以理性地理解。」若大家想找素食入門書,他推薦《我醫我素》、《救命飲食:越營養,越危險》和《和平飲食》等書籍。

除了本地Green Monday的影響,他認為外國文化亦影響到愈來愈多港人吃素。去年9月,英國必勝客開始提供純素芝士;美國HaloTop雪糕推出椰奶雪糕生產線,7種創新口味全是純素;去年10月,芬蘭的麥當勞推出第一款名為「McVegan」的純素漢堡包。李宇銘說:「近五到十年,素食已經變成健康時尚。以前推動素食只能用不要殺生、健康等觀點作推廣,近幾年已經說到動物權益、減碳更多面向。」他說,20年前食素就像怪人一樣,去餐廳轉菜就像罪人一般做錯事,「周兆祥(茹素數十年的綠色人士)以前試過去餐廳話我哋食素,侍應唔知佢講乜,佢就話,我哋唔食肉,咁有咩選擇?侍應竟然叫佢走。對比返𠵱家,真係進步咗好多。我喺14年前開始食,有時去餐廳都唔夠膽開口,其實咁代表我哋唔夠自信,你唔講清楚,人哋唔明反而係自己問題。」

二次大戰後及至1950年代,小規模的畜牧尚未工業化,生產量有限,來自動物的食品消耗量亦有節制。自從1960年代中期,傳統畜牧被龐大的養殖企業壟斷,動物製品變成工廠式生產,使生產量倍增,變相鼓勵民眾選擇乳肉產品。

素食幾時由畸呢變潮流?

據房曼琪《世界素食運動快速成長的背景因素》統計Google 搜索引擎,2015年有關「素食」( vegan ) 的搜索比2014年增加了三成二,及至2016年,短短12個月內已增加到九成,由此可見素食觀念已融入主流意識。房曼琪歸納了數個令素食人口快速增加的原因(以下為極簡略版,詳細版可閱讀參考文章):

1. 動物權益 X 媒體及網路曝光 : 通過網路資訊及臉書轉載,揭示大家食用的動物原來是被封鎖在「集中營」中成長,即密集養殖企業 ( intensive factory farming ) ;又如牛奶飲料原來是將母牛親當作生產牛奶的「機器」( milk machine ) ,被迫重複人工受孕,長年忍受生理 ( 不斷受孕 ) 與心理上 ( 愛子被劫走 ) 的痛苦。

2. 綠色運動、生態憂慮(eco-anxiety) :牛津大學有項研究,比較一般人的飲食習慣與溫室效應之間的因果關係。研究大致將飲食行為分為偏肉的、半素食的 (包括蛋及乳品)、純素的。研究結論是純素飲食是解決地球暖化最有效的途徑。因為生產牛肉必須要消耗大量的水、糧食,對土壤、雨林造成威脅,生產豬肉和雞肉的廢水排放污染水源、河流和沿海地區。聯合國的環境計劃 (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 ) 早已在2010要求各國減少消耗乳肉品。氣候變遷、動物浩劫、能源耗損以及人類健康問題為本世紀面臨的四大危機,其中全球養殖業造成的溫室效應遠超過汽車及工廠的污染。

3.食安問題 :媒體經常報導關於煙肉、漢堡、火腿、炸雞、芝士、 牛奶等乳肉食物對個人健康的影響。英國每年大約有100萬人因攝護腺癌致命,大多數致命疾病與偏重肉食的飲食習慣有直接關聯。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及美國癌症研究中心發表了「控制或避免奶製品,可減低患前列腺癌的風險」的指引。

參考文章:
〈It is now illegal not to offer vegan food at prisons, hospitals and schools in Portugal〉
〈The rise of vegan teenagers: 'More people are into it because of Instagram'〉
〈不提供素食將違法!葡萄牙最新法案出爐!〉
〈世界素食運動快速成長的背景因素〉(房曼琪,2017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