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戲院結業|跟粵劇老倌龍貫天踏出「虎度門」 穿越今昔新光
【新光戲院結業/新光戲院】【告別新光之二】3月3日將走進歷史的「粵劇殿堂」新光戲院,屹立香港半世紀,是任劍輝、白雪仙等眾多粵劇名伶大展功架的舞台,亦孕育了龍貫天、蓋鳴暉等粵劇老倌,星光熠熠。「新光」更是粵劇文化地標,屬於港人的集體回憶。臨別在即,《香港01》跟龍貫天重遊舊地,踏出「虎度門」,穿越今昔,一起回顧新光這段璀璨歲月。
昔日新光如紅館 龍貫天:唔係你想租就租到
「第一次踏足新光舞台?我感覺係幸運。」站在尚未開燈的舞台,龍貫天回望四周,然後告訴我們新光的昔日往事。原來以前的新光如同紅館,對於租場的團體十分嚴格,會審查劇團是否有足夠資歷在新光表演。龍貫天說,有時即使場地有位可出租,如果劇團未夠名氣,亦未必肯放租。
今時今日的龍貫天已是粵劇老倌,但他初入行時,也是從低做起,首次擔任的角色當然並非文武生(即男主角),而是劇目中的「茄哩啡」。然而,從入行到做「茄哩啡」龍貫天也花了不少歲月。
那數年來,龍貫天曾多次坐在台下的觀眾席,看着台上粵劇演員的表演,「當時新光有粵劇、京劇不同演出,全國最出名的演員都會來到新光戲院演出,全院滿座之餘,還有很多前輩每晚都會在台下觀看」。
以前還有超等(戲院二樓,昔日為戲院樓座,現今改爲電影院),龍貫天稱他經常在坐在樓上與各位前輩向舞台上的演員們「取經」。憶起往昔情景,他笑說:「當時真是大開眼界,現在腦裹仍存當時的情景, 還可以跟你說看到的場面和我的感覺」。
由觀眾變男主角 不再有的學習經驗
「但這種學習,現在已經沒有了。新光這個舞台留下了太多影像,太多的輝煌時刻。」前輩在新光留下的場景啓蒙了龍貫天何為好的戲曲演員,或許正因新光對龍貫天在粵劇路上有很大幫助,他對第一次於新光舞台擔任文武生的日子尤爲記得。
1994年12月1日是他第一次在這個舞台擔任文武生的日子,「當時演的第一套劇目為《六國大封相》,是炒熱氣氛的例戲。」不知不覺,龍貫天由第一次在新光戲院舞台上擔任男主角到今時今日在台上飾演鄧小平、特朗普等耳熟能詳的角色已過了31年。
問及這些年間對新光印象最深刻的地方,龍貫天沒有任何猶豫,答:「舞台及後台。」由毛澤東變爲特朗普(兩者皆為龍貫天於《粵劇特朗普》飾演的角色),由現代人變為古代人,當中的絕妙就是從後台走向舞台的瞬間,就是踏出俗稱的「虎度門」,讓他穿越今昔時空。
新光後台有多個化妝間,不同樓層都有一個。最接近舞台的下層化妝間,是讓粵劇中的主要角色「六台柱」使用,亦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丑生及武生,而劇中其他角色的化妝間設於二樓或三樓。龍貫天表示,這種設置皆因「六台柱」戲份較多,常常需要趕場,為方便他們可以更好地表演,故新光將他們的化妝間安排在與舞台最接近的位置。
穿過新光隧道 體驗人物酸甜苦辣
「當我喺(新光後台)化妝間化完妝穿好戲服行出嚟嘅時候,我哋將穿過虎度門,然後(踏上舞台)面對觀眾。」龍貫天形容過程猶如時光隧道,通過這個隧道,他不再是自己,而是戲中的人物,與觀眾共同體驗人物的酸甜苦辣。
談到新光另一特別之處,龍貫天指了指舞台下的巨型音樂池,裏面有樂師椅、高櫈、譜架及譜架燈等,表演時將有樂隊奏樂。「這是傳統劇院的特色,做戲曲的劇場都設有樂池,例如西九亦有。」不過,龍貫天説現時有些劇場爲了多些觀眾席座位,會縮減樂池空間,甚至沒有相關設備。「但新光這個是固定的,無論如何都不會變小,是它的特色。」
從舞台到後台,再到音樂池,龍貫天對於新光的一切數如珍寶。曾經歷兩次「結業風波」,這次似乎真的要與這座粵劇殿堂告別,龍貫天直言不捨,「這是我們一起長大的地方,是家庭」,如若有可能,想繼續保留新光。
霓虹招牌的庇佑 美好將來終會發生
除了粵劇界別不捨新光外,周邊社區的人們對戲院中的暖暖黃燈也充滿留戀。戲院一院現時有一千個觀眾席,龍貫天說近年新光時常滿座,觀眾看戲後,亦會流連於周邊商舖,所以戲院周圍店舖的生意都不錯。龍還稱「無論你乘搭什麼車,當你經過英皇道時,必定會注意新光巨大的霓虹招牌」,所以新光除了是劇院,「亦是我們(北角)的地標」。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他希望以輕鬆的心情面對新光結業,「有失便有得,新光結業後,我相信會有新的場地可以代替這裏,美好的將來終會發生」。
有失便有得,新光結業後,我相信會有新的場地可以代替這裏,美好的將來終會發生。
他說粵劇一直都在艱難的環境中長大,直至現在仍保存此種文化不簡單。「我們希望學生及年輕人知道,粵劇是屬於我們廣東的文化。」龍貫天稱李居明先生近年撰寫了不少融入現代劇元素的劇本,如《粵劇特朗普》,吸引了不少新一代入場觀看。粵劇能夠堅持到現時有其特別之處,「我相信(粵劇)一定可以堅持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