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戲院結業|龍貫天傳承文武生寶座 清唱《紫釵記》憶前輩任白

撰文:林子慰 吳美松
出版:更新:

【新光戲院結業/新光戲院】【告別新光之三】「睇大戲,去新光。」新光戲院成立五十二載,是不少粵劇迷的殿堂,亦是許多老倌的夢想起源之地。戲院曾在2005年及2012年兩次跨過經營危機,最終難逃結業命運。趁霓虹未熄,《香港01》邀請了八和會館主席龍貫天,一起回顧那些年在新光留下的記憶。

粵劇老倌龍貫天在新光尚未全部開燈清唱《紫釵記》之拾釵。(廖雁雄攝)
粵劇老倌龍貫天在新光尚未全部開燈清唱《紫釵記》之拾釵。(廖雁雄攝)
攜書劍,滯京華,路有招賢皇榜掛,飄零空負蓋世才華......
《紫釵記》之拾釵

與往日場場爆滿的喧鬧不同,在尚未開場的時間裏,新光舞台靜悄悄的,但粵劇老倌龍貫天沒有絲毫怠慢,在舞台上以李益(《紫釵記》中的男主角)身份唱出了纏綿悱惻的《紫釵記》之拾釵一小段。

粵劇老倌龍貫天在新光戲院的舞台清唱《紫釵記》之拾釵。(廖雁雄攝)

錄音帶陪長大 昔鮮有機會表演

「錄音帶、唱片陪着我們長大,以往我們在家時每天唱幾個鐘頭。」曲畢,粵劇老倌龍貫天緩緩扭頭,繼續說,「昨日被問想表演哪首戲目時,我想了很久」。

龍貫天說,《帝女花》、《紫釵記》很出名,不僅是本身戲曲界中人,觀眾或者外國人也知道這個melody(旋律)。聽到這裏,記者原以為選《紫釵記》皆因其出名,但他卻表示還有另外多重原因。

「《紫釵記》我從小唱到大,卻鮮少有機會表演這首曲目」,龍貫天解釋:「往往《紫釵記》中的文武生都會由女性反串,例如任姐(任劍輝)。」他有時想,如果以男兒身去出演可否得到同樣精彩的效果,最後,他幸運地得到了在舞台上飾演李益的機會。

選擇表演這首,一來為了感恩過往曾有機會在舞台表演《紫釵記》,二來也想致敬前輩任劍輝、白雪仙及編劇唐滌生,感謝他們為大家帶來經典的粵劇瑰寶。

粵劇老倌龍貫天在新光尚未全部開燈清唱《紫釵記》之拾釵。(廖雁雄攝)

戲箱間出小空間 龍貫天:這是家

說到任白,龍貫天仿似回到過去,數著那些年前輩們在新光表演的劇目及專屬位置。從舞台穿過虎度門,來到六台柱(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丑生及武生)的化妝間,龍貫天表示每個角色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演員會在化妝鏡旁擺放一至兩個戲箱,如同「間房」般建設專屬位置。

「很多前輩都曾坐在這房間,我到現時亦印象深刻。」龍貫天入行逾四十載,見證無數前輩在這間化妝室變妝,也在這裏扮演過許多角色,對於他來説,這裏不僅是化妝室,而是他其中一個「屋企」。

+1

主角專用席 任姐以前都坐呢度

問及他現時最常坐的位置,龍貫天指向一個被布簾包圍的位置,稱那是主角的「專用席」,「任劍輝前輩以前也坐在這裏化妝」。每當有演出時,他便將戲箱及化妝用品擺在旁邊,使這個小空間變成另一個世界。

化妝室當時並無任何戲箱,但在龍貫天的述說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房間」出現在大家眼前,這邊箱是花旦白雪仙在細細地為自己描眉,那邊箱是龍貫天正在布簾中為自己帶特朗普的金髮頭套.....

在場景中,戲箱是每位粵劇演員必帶的物品,那麽戲箱裏面有什麽呢?龍貫天回答,裏面會有演員的家當什物,或是給演員化妝用的含鏡箱,一個演員根據不同的劇目有不同的戲箱。

過往粵劇名人的戲箱中時常藏有很多有特色的服裝,「很多前輩現時已經不在世了,但衣服不會留在戲箱,特色衣服都會傳承給後輩。」龍表示現在的服裝與幾十年前的質量不能比,「以前是一針一針用手縫出來的,但現在都用機器做,是兩個世界」,「我剛剛出道時,出演《六國大封相》的膠片服裝到現在還能穿。」

以前是一針一針用手縫出來的,但現在都用機器做,是兩個世界。
八和會館主席龍貫天

服飾衣物除了擺在戲箱内,有時也會置於「神箱」,亦即眾人箱。

女性不能坐神箱

化妝間旁供奉著華光先師,是戲班祖師及戲神,而神箱便是供奉品之一。神箱裏擺著不同的道具,有需要時可以借用。「不過,神箱有幾個禁忌,女性不能坐神箱及坐上去不能踢腳等」,龍貫天稱如果有人踢腳可能會致其失聲。

被問家中是否有很多戲箱,龍笑答對,「但以前演員的戲箱沒那麽多,例如前輩麥炳榮、鳳凰女」,他們有屬於自己特色及主打的劇目,如《鳳閣恩仇未了情》,甚少出演其他劇目,所以未必需要製作太多衣物。

+16

昔新光七日連做八場戲

「不過現時的世界不同了。」龍貫天表示,以前在新光做戲的節奏不像現在每一晚做不同劇目,有不同的角色不同演繹 ,表演兩、三天後就結束,而是七日要連續做八場劇目。談及此處,他帶些驕傲,稱當時沒有字幕,全靠演員自己背,「很考記性和經驗」。

以前也沒有電子咪,「有一個在全國扮演關公最出名的内地演員,叫李萬春,當時他尚未上場,沒有麥克風,僅是在過道中唱了一句,便已經傳到我的耳邊」。龍表示自從觀賞那次表演後,便奠定了日後的表演方式:必須要唱用氣道唱出來,不能只靠喉嚨唱。

暖黃燈光照在龍貫天臉上,記憶在他的腦海中不斷翻轉。巨大的霓虹色招牌仍未開燈,卻以吸引不少訪客前來打卡。未到3月3日,劇情仍未到最後,龍貫天說他無法預料這座承載港人半世紀回憶的地標命運如何,只能輕輕嘆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