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重建.一|裕民市集人流欠奉 檔主為保情誼日開11小時蝕住做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觀塘巿中心重建計劃啟動至今14年,因應重建發展,數十年來在物華街及協和街一帶(近舊物華街臨時市場附近)持固定牌照的小販需要搬遷,他們於2014年時被安置到屬臨時性質同仁市集。直至今年4月,位於新小巴站下的永久市集(裕民市集)啟用後,小販們終得到一個永久落腳地。
遷至市集內的小販普遍認為搬到新地方後的環境變好,惟生意和人流卻是強差人意,也有小販直言現時市集位於地底,進場前早已預計生意不會太好,但在時代巨輪下,他們覺得能在這裏保留一些社區僅有的情誼,在這個層面上仍然是「賺咗」。

《香港01》在復活節長假期後到訪由食環署管理的裕民市集,比起假期時人來人往的情況,現場十分冷清。不少市民在市集入口探頭查看後,便頭也不回地離開,亦有些市民只是把市集視為當成捷徑,前往其他地方。整個市集有50至60名商戶營業,主要售賣民生用品如小童衣服、校服、內衣、頭髮飾物及背包等。下午5時,市集商戶開始陸續關舖離去,最晚的商戶也只會營業到傍晚7時。

現年60多歲的標叔在市集入口附近經營校服生意,他是由早年物華街臨時市場搬到現址的小販。他提到當年在物華街時的生意十分好,附近的街坊常常來光顧,但遷到同仁市集後,生意一直走下坡,「喺同仁嗰陣,開咗七年就蝕足七年!」他認為現時裕民市集人流較以往幾乎零人流的同仁市集多,環境亦比以往好,「之前個場無冷氣,依家有」。

市集環境變好 場內仍然人流欠奉

儘管市集環境較好,但標叔坦言市集在現階段仍是難以回本。他形容市集新開的首兩天人流較多,惟在兩天後便已打回原形。標叔的校服生意是以熟客為主,他憶述在好景時,客人在轉季時都較願意多買幾套,供子女替換,當時生意尚算不錯,但近年市道轉差,客人普遍都不願花錢,更慨嘆「我前日做得十蚊生意。」

檔主堅持開店11小時 源於一種責任

即使生意強差人意,標叔每天仍然堅持開店11小時,標叔解釋,這是源於一種責任。他認為現時市集的人流不多,若位處入口的店舖都沒有營業,很大機會造成整個市集都沒有店舖營業的錯覺,流失原本有意逛市集的潛在客人。

本着一份責任,就算沒有客人光顧,標叔亦堅持每天營業至晚上7時,「始終我個位喺入口附近,如果我都早收咗,咁啲人咪一入嚟,以為呢度啲舖無開門,連走入嚟睇下都唔會」。除了這個「特殊責任」外,標叔願意繼續經營是源於對街坊的感情,「雖然因為重建,有啲街坊已經搬走咗,但係有啲熟客仲會特登返嚟搵我」。為了這一份情誼,標叔明言想繼續做,但對於是否能經營下去,他則表示有心無力,「情感上我會想繼續做,但實際上好難」。

「雖然因為重建,有啲街坊已經搬走咗,但係有啲熟客仲會特登返嚟搵我」。
裕民市集檔主標叔

因此,標叔希望市集管理者能向小販提供援助,多加宣傳市集,提升人流。他透露政府部門曾與他們溝通,提出將來會進行一些宣傳活動如派發現金券和宣傳單張,惟標叔指出,類似做法亦曾在同仁市集進行,但當時成效不大。他認為市集的目標客人並非年輕人,反而是老一輩,建議派發如紙巾等日常用品更為吸引。標叔亦建議部門能考慮與地區人士合作,在市集內辦中醫義診,相這可令更多街坊知道市集的存在,繼而帶動人流。

小販以便利性為最大優勢 檔主嘆入市集競爭力較弱

另一名售賣童裝及內衣的陳生(四哥)已當了小販50年,他同樣是由物華街臨時市場遷到現址的小販。四哥認為,小販的賣點是方便,故小販會圍繞街道出現,「喺條街見到,方便咪買。」觀塘重建,當局把小販安置到市集後,他們便失去這個先天優勢,吸引力亦隨之而下降。四哥指,小販主要是賣民生及基層用品,「你(位置)唔方便,點解我要光顧你?依家啲人要行街都係去行APM嗰啲啦,所以小販(市集)競爭力較弱」。

四哥認為現時市集位置在地底,加上失去小販原有優勢後,在進場前便料想到生意不會太好,「都無失望嘅,因為都無期望。不過都比想像中更差,依家要喺呢度搵到兩餐?基本上無可能」。由同仁市集遷至現址,四哥並不後悔,「我大部分人生都喺呢度(觀塘),社區對我嚟講好重要,商場同小販嘅互動唔同,留低就可以保留呢種感覺」。 他認為這裏能保留一些社區僅有的情誼和人情味,在這個層面上算是「賺咗」。

「我大部分人生都喺呢度(觀塘),社區對我嚟講好重要,商場同小販嘅互動唔同,留低就可以保留呢種感覺」。
裕民市集檔主四哥

四哥提到,現時檔主平均年齡都是60歲以上,除了和他一樣想守住一份特有情誼外,有一部分更是希望能透過小販工作自力更生,「我唔敢講係全部啦,但有部分的確係想靠自己,唔想拎政府資源滿足自己嘅基本需要」。他希望市集的生意有機會在未來變好,協助一眾檔主維生,以及向市民提供生活上更多選擇。

此外,四哥亦希望市集管理者能更人性化地處理市集大小事宜,他指現時市集走道闊度約為6呎,據以往的不成文規定,檔主都能把部分貨品放出走道。現時市集走道狹窄,若把貨物放出來,行人難以通過,故管理者不容許他們把貨物放出,但同時舖內空間亦非常狹窄,檔主們只能站出走道上營業,十分尷尬,希望當局正視市集空間狹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