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中環天星碼頭曾有鐘樓奏「西敏鐘聲」 見證1966年九龍騷亂

撰文: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更新:

香港天星碼頭Edinburgh Place Ferry Pier
建築年代:
①1958年 ②1912年
位置:
①中環愛丁堡廣場海旁 ②尖沙嘴碼頭廣場海旁

香港天星碼頭,又稱「愛丁堡廣場渡輪碼頭」,是中環的地標。由工務局建築師陳洪業設計,以簡樸實用為主,平面呈U字型,鐘樓則為總建築師鄔勵德提議,與同期興建的九龍天星碼頭合共耗資1,100萬元。新碼頭以電動升降台取代浮台,欄杆以鐵取代木料。鐘樓內部分為六層,第五層放置機器,轉動四面鐘面時針,並以五根鐵線控制上層四隻銅鐘的鐘錘,敲出「米雷多傻」(mi re do so)四個音,兩根鐘錘能及時連發兩個「傻」(so)音,每刻報時一次,奏出英國《威斯敏斯特》鐘樂。另有一個重達半噸的大鐘,用以敲出「嘡、嘡、嘡」時響,大鐘為比利時王子贈予怡和洋行之物,怡和其後轉贈天星,其製造商Thwaites and Reed便是倫敦大笨鐘的設計公司。

+11

九龍天星碼頭,又稱「九龍角渡輪碼頭」或「尖沙嘴碼頭」,為維多利亞式建築,與畢打街天星碼頭相似,但沒有鐘樓。碼頭是橫向與海岸平行,相信與所處當風的海角位置、陡峭的海床和水流有關,設計除了減少海浪沖衝,還可讓小輪易於泊岸,減省時間和燃料。

天星小輪公司成立於1898年4月5日,前身為1888年成立的九龍渡輪公司(Kowloon Ferry Co.),碼頭原位於中環畢打街和尖沙嘴九龍角今星光行西面位置,前者於1890年遷往雪廠街海旁。戰後在中環興建的天星碼頭為第三代,配套設施包括1957年12月8日啟用的天星碼頭多層停車場,以及1958年4月4日啟用的碼頭行人隧道,皆為香港首個相關設施。港府與滙豐銀行重訂皇后像廣場產權,銀行的西半部產權換為南半部,西北部用以興建隧道,以紓緩交通。尖沙嘴碼頭有蓋行人道在1958年5月啟用,並加建巴士總站的候車走廊上蓋;的士站則於1960年6月設立。

重要事件包括1966年的天星小輪加價事件,因頭等船費由2角加至2角5仙,引起蘇守忠等在中環天星碼頭絕食抗議,及後觸發九龍騷亂。2006年11月則有「保留舊中環天星碼頭事件」。1959年7月,港府公佈天星小輪新例,如在小輪或碼頭上玩樂器、聽收音機、唱「鹹濕」(不雅)歌等,均屬違法,最高罰款500元。

建築物檔案:
●1912年九龍現址天星碼頭啟用。
●1955年9月,興建新香港天星碼頭和重建九龍天星碼頭。
●1957年3月17日,九龍天星碼頭西翼啟用;12月15日,香港天星碼頭西翼啟用。
●1958年7月14日,兩岸天星碼頭全面啟用。
●2006年11月12日,香港天星碼頭關閉;12月15日,港府通宵拆卸鐘樓。

延伸閱讀:尖沙咀天星碼頭曾登「人生必到旅遊景點」 生活感盡現的歷史足跡

+2

書名:《圖說香港歷史建築》
作者: 黃棣才

【本文獲「香港中華書局」授權轉載。】